關玉杰
摘要:笛卡爾從懷疑出發(fā),認為我們感官知覺的知識是不完全可靠的,可以被懷疑,故我們不能完全毫無保留的依賴并完全相信我們的感官。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他說我們可以懷疑一切的任何東西,但是我們唯獨最不能懷疑的就是“我們的懷疑”這件事情本身。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才能保證我們的懷疑是具有真實可靠性的,并不是我們虛幻出來的。人們覺得所認為的日常生活中很習以為常的事情,在他看來,確是值得懷疑的,因此他提出了“我恩故我在”的哲學命題。
關鍵詞:笛卡爾;懷疑;我思;我存在
一、笛卡爾思想的來源
笛卡爾是法國新興市民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代表,他對專制王權和天主教會嚴酷的精神統(tǒng)治及其對科學家的迫害是不滿的,但是,在面對當時正處于極盛的王權和教會勢力時,他持妥協(xié)態(tài)度。盡管如此,笛卡兒在思想、學術方面還明確表示他是極力反對當時在法國仍占統(tǒng)治地位的經(jīng)院哲學,提出要創(chuàng)立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樣一個艱巨任務。他要求創(chuàng)立一種具有確實可靠的基礎,有實際效用的新哲學,以便幫助人們獲得“事物的真理”,達到認識自然、支配自然、造福人生的目的。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中,笛卡兒受蒙臺涅的自我原則和懷疑論思想、庫薩的尼古拉和布魯諾的自然哲學和注重理性認識的思想以及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天文學、力學及其科學方法論思想的影響。這樣,笛卡兒在他自己進行科學研究實踐并概括新興科學精神及其成果的基礎上,在批判繼承以往哲學的條件下,創(chuàng)立了以二元論和唯理論為特征的新的哲學學說。笛卡兒把他整個的哲學體系比作是一棵大樹,然后樹根就是最根本的、最本質的存在,包含上帝、靈魂等比較抽象的哲學理論概念,這些統(tǒng)稱為“形而上學”。接著就是樹干,也就是主干道,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機械唯物主義的自然哲,統(tǒng)稱為“物理學”學。最后就是樹枝,也就可以形象地認為是一些小分支,也就是各科具體的科學。因此,他曾總結說,其實我們所獲取知識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從各門具體科學中獲取,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采摘果實既不是從樹根,也不是從樹干,而是樹枝及其各個小分支獲得的。這些都證明了他的新哲學是以求得最大的實際效益為根本目的的,而達到這個目的的過程則是推進各個具體科學知識的發(fā)展。
二、笛卡爾的懷疑論
笛卡爾以“懷疑”為其思想方法的開端。他的懷疑是很普遍,很徹底的,是懷疑一切。但他與懷疑論者是由本質區(qū)別的,因為他把懷疑當做目的,他只是通過懷疑這種手段、方法,來為科學知識找到最真實、最可靠的基礎,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人類科學知識的發(fā)展和振興。笛卡爾提出懷疑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知識尋求真理,因此他提出了有關真理標準的問題。他認為,只有在我們內(nèi)心清晰的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一絲勉強的、很明白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并且十分恰當、清晰與合理地呈現(xiàn)在我們心智之前的這些東西,才是真的。很明顯,他的這種真理標準又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只是從主體意識出發(fā)得來的。
笛卡兒還推論出了上帝的存在,并且他還提出了所謂的“神助說”。在笛卡爾看來,我們的心靈和肉體是完全可以單獨分開來的,比如說我們的肉體死亡了,消失了,但是我們的心靈依然存在,靈魂也依然存在,心靈是不與肉體同時死亡消失的。因此,他認為,我們的心靈和靈魂都是永垂不朽的。他找到了一個主宰者,這個主宰者就是上帝,我們存在的一切都是這個主宰者安排的,我們身心合一也是上帝幫助我們維持和實現(xiàn)的。上帝被看成是一個完美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造物主,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是有限的實體,是被上帝這個“無限實體”所創(chuàng)造的。這樣,笛卡爾為了維護二元論觀點,最終陷入了唯心主義,最后也只得期待造物主的萬能了。他認為,雖然我在懷疑,但是“懷疑”遠不如“認識”那樣完滿,“認識”比較“懷疑”來說是一個更大的完滿性。由此得出一個問題,我是從哪里得到這個“比我更完滿的東西”的觀念的呢?他斷言:“是由一個真正比我更完善的本性把這個觀念放進我心里來的,而且笛卡爾的這個懷疑方法是通過理性方法來審查知識的,他與那些懷疑論者是由本質性的區(qū)別的,那些獨斷的懷疑論者是脫離實踐和感性的,而笛卡爾是通過詳細地、有條理的推論和演算所得到的真理,這種理性方法是自己內(nèi)省的方式,很明顯這是一種唯心論觀點?!拔摇笔潜划斪鲆粋€實體存在的,這個實體不需要任何地點便可存在,它的全部本質只是思想,它是可以不依賴任何物質性的東西而存在的。這個本性具有我所能想到的一切完滿性,就是說,簡單一句話,它就是上帝?!钡芽栒J為,我作為一個實體存在也是有缺陷的、不完滿的,因為我在懷疑本身就是說明了自己認識的不足,可是在我的心中,確實有一個無限完滿的實體已經(jīng)把這個觀念放在我心中了,那這個實體就是上帝。接著,笛卡爾又從上帝的存在來論證物質世界的存在。上帝既然可以保證我心中觀念的真實性,是因為我心中對外界的認識觀念是通過上帝印入我心中的。所以,笛卡爾在他的哲學中確定了三種實體的存在:上帝、自我以及客觀世界。他認為心和物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它們的性質存在著根本性的區(qū)別,彼此沒有也不能發(fā)生任何影響。
笛卡爾是有些矛盾性的,他一方面承認了上帝存在的合法性,也接受了上帝創(chuàng)世說,但他一方面又通過這個觀念來肯定物質世界及客觀規(guī)律。他提出了幾個問題,就是我們心中有關于物質世界的觀念是否具有真實性?心靈之外是否真的存在物質世界?如果沒有的話,那是否可以認為是上帝憑空把這個觀念放置在我心中的,這樣想來,上帝就成為一個騙子了。但是這又與上帝是最完滿的、不可能騙人矛盾。
笛卡爾認為人生來就具有理性,這是一種能夠辨別真假的能力。他說,只有用普遍懷疑方法才能排除障礙,充分發(fā)揮理性的權威。而笛卡爾用普遍懷疑的方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懷疑一切對我們來說不太確定的東西,以及懷疑我們內(nèi)心的長期以來就存在的一些偏見和錯誤的觀點,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得我們需要的真理。他認為只有通過普遍懷疑,我們才能消除錯誤的觀念,使我們的理性能力得到充分且有效的發(fā)揮,為我們?nèi)祟愔R體系建立一個可靠的基礎。
笛卡爾的哲學主張與培根的比較相一致,他覺得我們應該首先且必須清除掉我們思想中傳統(tǒng)教育的一切偏見和謬誤,把這些雜念和誤解都清理干凈了之后,再很好的運用我們的理性思維進行重新學習和認知,把我們的思想填充一些更真實可靠、更有價值的知識。
三、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在笛卡兒的“第一個沉思”中,他就已經(jīng)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笛卡爾看來,“自我”的存在是根本不需要被證明,他的存在是無需任何懷疑,我們都能看得見,我們每個人都清楚地看到自我是完全自明的,它的存在是作為一個開端的主體的,因為,我是懷疑一切的主體,我在懷疑,而“我在懷疑”這件事情本身如何被懷疑,這是無法懷疑的,并且我們所有的懷疑活動也就是我們的思想活動,所以可以這樣認為,我在懷疑也就是我在思想。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在思想也是不能懷疑的,也是確實可靠地了,那么,我在懷疑和我在思想既然都是不能被懷疑的,“我”作為這個懷疑和思想的主體自然也是真實可靠地,毫無疑問的。于是他就得出了“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并且他還把這條他認為的真理當作他整個哲學的基石。
笛卡兒的懷疑是非常徹底的,他懷疑一切,他的懷疑對象可以使任何一件是,我們所信任的和不信任的,都統(tǒng)統(tǒng)懷疑一遍。他的懷疑涉及了一切相關的舊哲學,甚至對他自己所熱愛的任何學科,包括數(shù)學幾何學,這些所有的我們認為的合理與不合理也統(tǒng)統(tǒng)都是可以懷疑的。
笛卡兒曾經(jīng)聲明,他的我思故我在的原理是一個直觀的真理知識,這是他自始至終都確信的,他曾經(jīng)寫道:“當有人說:我思維,所以我存在時,他從他的思維得出他的存在這個結論并不是從什么三段論式得出來的,而是作為一個自明的事情;他是用精神的一種單純的靈感看出它來的。從以下的事實看,事情是很明顯的,如果他是從一種三段論式推論出來的,他就要事先認識這個大前提:凡是在思維的東西都存在。然而,相反,這是由于他自己感覺到如果他不存在他就不能思維這件事告訴他的。因為,由個別的認識做成一般的命題,這是我們精神的本性?!币虼说芽▋簲嘌浴拔宜脊饰以凇边@種觀點甚至連最極端的懷疑論者都不得不承認的,它永遠不會被推倒,不會被懷疑,它的存在是絕對第一的??梢哉f,“我思故我在”這種觀點是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的。顯然,笛卡爾的目的不僅是證明這種觀點,他也是為了確定他的“我思故我在”的原理是永遠的真理,其他任何學科知識都可以運用,它是絕對的真理,可以作為不證自明的公理而存在,并且從此可以作為他全部哲學“第一原理”的地位。
笛卡爾在論述他的“我思故我在”原理的過程中,著重肯定了自我和理性的原則,并指出它們是重中之重,把它們放在了他整個哲學體系的首位。也在此時,與中世紀神學權威完全徹底地對立了起來。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笛卡爾這一原則不僅僅是在反對封建神學權威方面,而且對啟示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理性主義和啟蒙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也因此被黑格爾稱為是“轉移近代哲學興趣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