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流
摘要:目前煤礦企業(yè)在水害防治中用的技術有雷達檢測,電磁感應探測,直流電法探測等探測技術。常見的就是直流電法探測,此技術手法是20世紀50年代前后從俄羅斯引進,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科技探測手法,通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與總結,其程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被多個國家的煤礦企業(yè)所采用。本文將通過一些煤礦探測實例來著重與分析直流電法工作原理,技術優(yōu)點以及在相關領域中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直流電法;水害防治;煤礦探測
1直流電法技術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礎
1.1工作原理
直流電法是通過巖層的導電性,使用專門的探測設備來探查地質狀態(tài)、水文情況的一種探測手法。通過對探測數(shù)據的分析,推測地質情況,地下含水量,對地質活動采取一定的解決方法,防止一些不必要的災害發(fā)生。測量時,在整個空格內建立一個大場,在地下巷道不同位置布置好感應電極,各個電極相互感應聯(lián)結,從而形成一個大的穩(wěn)定的電場網結構。而電場的穩(wěn)定性能又取決于巷道內布好的電極周圍的巖層性能。通過采集到的電場數(shù)據變化規(guī)律,用空間電場理論來解釋,從而大概知道地下水文、巖層礦物含量、地質層結構、煤層采空等相關特征。此探測方法實施非常簡單,具有靈敏度較高,危險性低的明顯優(yōu)勢。
1.2物性基礎
巖層中含有導電介質,具有一定的導電性。巖層的構成成分不同,其導電性也各異。在導體溫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阻率取決于巖層中的含水量、孔隙的空間特性,以及導電介質多少。泥巖的視電阻率值最低,其次是粉巖,灰?guī)r的電阻率最高。橫向的巖層,因形成時的年代一樣,在一定區(qū)域內,無地形的劇烈變化,其巖層成分大致相同;縱向上看,地殼的運動,每個年代的氣候,地質活動變化,決定每個巖層的含水量不一樣,巖層的擠壓程度也會影響到巖層的軟硬度,富含水的巖層導電性比較強,它與周圍的巖層相比,導電性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煤層是一種原生地層,年代地層沉淀比較清晰。因此,在縱向和橫向,導電性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但是隨著煤礦開采過度和頻繁的地質活動,使得有些巖層斷裂、破碎、充水度不同都會引起地電場的變化。在人為活動開采中.造成的煤層面變薄,斷層等現(xiàn)象都會引起視電阻率的變化。因此,在探測過程中,可由探測到的相關數(shù)據來分析巖層的含水量和煤層的厚度,由此來判定巖層中的成分,從而為后期礦井施工奠定一定的基礎。
2電法技術在應用中的問題及處理措施
2.1裝置方式問題
在裝置方式上,每個煤礦企業(yè)用的方式不同,一般用的是單極偶極、三極測深、四極測深裝置。單極偶極的構成主要有兩個部分供電電極和測量電極。供電電極的任務是向巖層供電,而測量電極負責探測電壓。這種形式通常用于巷道掘進過程中,但問題是測量電壓兩個電極之間會存在巖層成分不均,極大影響了探測效果,另外信號較弱,容易受到影響。三極探測裝置中供電裝置與測量裝置相間分布,操作過程中簡單,所需人員少,但是對地形要求較高,探測信號不強。四極測深裝置采集到的信息容易分析,信號強,但端點常常因為巷道的原因而造成盲區(qū),所需人員也比較多,在探測中比較費力。三極四極裝置的優(yōu)點互補,多數(shù)煤礦企業(yè)根據自己的本身條件及探測目的對兩種方案進行結合使用,因此比較常見。
2.2數(shù)據采集分析
井下探測直流電法在運行過程中,為了更加的細分巖層,進行數(shù)據的采集和資料綜合,在兩個極線之間的距離控制在4m以內,保證一定的間隔。因為煤層的不固定性,井下探測一般在巖層中進行。而煤層和巖層的構成成分不同,各自的軟度,硬度也不同,造成電極接地時條件差,電阻大,在進行曲線分析時其光滑度不利于資料的解釋,必須結合斷面圖綜合判斷。對于這種情況,建議用專業(yè)的軟件對數(shù)據資料曲線進行平滑,對出現(xiàn)異常數(shù)據的地方可進行多次探測分析,從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根據多年以來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在井下探測時,因全空間和體積因素的制約,探測的有效距離一般在80m以內。但是會因為一些其他設備問題影響到信號的傳遞,造成數(shù)據誤差過大。比如工程中鐵軌,礦車等金屬物對信號的吸收、線路漏電、巷道彎曲度、長度及干濕度不均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探測前檢查線路是否有漏電情況,并將測量電極布置在一條直線上,探測的過程中注意將電極遠離能干擾信號的金屬物,干燥的地方導電性不強,可將電極打深,加入鹽水等電解質,不好探測的地方可多試幾次,取其平均值,使得到的數(shù)據更科學。
3礦井水害防治的應用實例
由于探測工作還有一些問題存在,所以先取了開灤東歡砣煤礦和瓦窯砰礦采區(qū)來進行測試性的分析。這兩個煤礦開采區(qū)水害較為嚴重,最具有代表性。
3.1開灤東歡砣煤礦——頂板的含水量
開灤東歡砣煤礦是我國一個較大礦井,水文和地質條件都比較復雜,從煤礦建立到現(xiàn)在,出現(xiàn)過多次嚴重的透水事故,水害防治任務艱巨。直流電法控測技術的應用將會大大的降低開采成本,精確的找到富水區(qū),根據探測結果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以過早的進行干預,防止水害的發(fā)生。選取一個開采面的是跨北,沖積層煤柱線經上提過(主要是為了減少資源損失),而且這個工作面的正上方和下方沒有開采。此工作面的煤層平均厚度在3.6mm左右,煤層的傾斜角度在20-30度之間。工作面頂板上面有三個煤層為弱水層,對開采不會有極大的影響,但是最接近頂板的一個煤層含水量較多,如果按之前的煤柱線進行開采的話,所產生的裂隙帶高度就會大大的增加,含水量較大的煤層就會影響到頂板,甚至出現(xiàn)透水,而且流量大,一時難以控制。如果在通風道和運輸?shù)辣O(jiān)測到有煤層松軟,巖層破裂產生落差時,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工程塌方,再回采時因為特殊的地質條件就大大增加了大量涌水的可能性。
使用直流電法探測可以及時發(fā)布報告,險情信息,根據信息分析,針對工作面回采的高度和排水系統(tǒng)來進行改造,采取有效的措施,時時監(jiān)控斷層的活動情況,將風險損失降至0最低,保證開采工作的正常進行。
3.2瓦窯砰礦采區(qū)——三極超前探測
此區(qū)在向南石門方向掘進到數(shù)十米時出現(xiàn)了涌水異常現(xiàn)象,根據有關規(guī)定中規(guī)范開采的要求,工程中停止開采,并對周邊的一些小窯的透水量調查和分析。在此區(qū),用的是三極探測裝置,探測的長度在40m左右。其結果顯示探測區(qū)域內有一處視電阻率非常的低,周邊小窯調查的數(shù)據和地質編錄情況綜合表明此區(qū)域存在水患,其水源是補給水源,即來自于斷層的承壓水。在停止掘進的區(qū)域雖有滲水,但水量變化不大,這一現(xiàn)象又與調查的結果和地質情況相符,也再次說明三極探測技術的準確度,有效的排除了礦井水害中的隱患。三極超前探測在北方的煤礦企業(yè)中用的較多,南方較少,主要是地質構造的差異。
結束語:我國的煤礦企業(yè)較多,但是受水害威脅的煤礦就占了三分之一,一旦發(fā)生突水事故,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相對于傳統(tǒng)的探測技術來說,直流電法具有多個優(yōu)點,簡單方便,成本低,探測準確度高,因此成為了國內外大型煤礦企業(yè)作為開采過程中首要采取的水害探測方式。直流電法技術可以精確的探測到頂板的含水量,在礦井水害防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進一步總結直流電法技術運用中的經驗和規(guī)律。在一些煤礦開采成功的探測到水害的存在,及時的對開采工作作出了調整。雖然存在著技術上的不足,但是作為一個快速的探測技術,其優(yōu)點值得推廣,也需要工程技術人員不斷完善直流電法探測技術,使探測技術水平更加專業(yè),更加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