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向忠
當前,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作為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要求已得到大多數教師的接納,成長為“研究型”教師已成為眾多教師的共識,成為追求目標之一。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始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這種科研熱潮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從目前小學開展教科研現狀來看,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應引起重視,讓學校教科研工作更加科學有效化。
一、小學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一,科研動力不足。在實際當中不難發(fā)現真正主動研究的教師較少,參與研究的較多;雖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作用,但并沒有真正付諸行動,大多數奔著評優(yōu)獎勵和考核晉職而來,功利思想嚴重。
其二,科研素養(yǎng)欠缺。大部分教師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知識。平時很少閱讀科研方面理論書籍,缺乏專家深入指導,覺得太難,缺乏信心,不知如何選題,不會寫設計方案,不會整理資料,不會寫論文。
其三,科研方法不當。由于思維的局限性和研究方法不當,僅停留在經驗性的認識上,沒有真正做到解決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四,科研時間不充分。平時把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提高學生成績和學校各種瑣碎工作任務上,教學與科研處于分割狀態(tài),存在一定的浮躁風氣,很少有人舍得真正花力氣去做研究。
二、影響教師深入開展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
第一,缺少專門研究機構。就目前某些省市小學設置的行政部門來說,一般只設立校長室、教導處、德育處和辦公室,在如此重視“科研興?!钡慕裉靺s唯獨沒有設置科研辦公室??蒲修k公室的主要任務并不是進行課題研究,而是從事校本研究的具體管理工作,如,制定校本研修計劃、組建校本研究隊伍、開展校本研究活動、為校本課題研究提供服務、組織學術交流、對教師進行研究方法的培訓等職責。有些科研意識較強的學校卻苦于受政策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設立專門的科研辦公室,因而不能建立科學規(guī)范健全的科研機構和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沒有配備完全勝任科研工作的負責教師,不能真正把科研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議事日程當中,科研力量一直得不到加強。雖然有些學校有科研小組,由校長任科研主要負責人,但校長工作忙,不可能親自參與校本科研的具體管理,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沒有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的依據,沒有科研工作職責,全??蒲泄ぷ鏖_展起來就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更缺乏考核評價機制,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只有成立學??蒲修k公室,校本研究的發(fā)展才會更加專業(yè)和快速。
第二,缺少縝密思考。一些教師在做研究時缺乏系統(tǒng)思考,研究范圍過大,造成研究起來存在太多的困難,不能深入進行研究,內容空洞,論述不到位。仍停留在零亂的、不成系統(tǒng)的狀態(tài),不能進入條理清晰、具有邏輯關聯和系統(tǒng)化的境界。由于缺乏問題意識,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對于一些行為、現象和問題司空見慣,不給予重視。有的教師不是沒有按要求閱讀理論書籍,問題在自己的腦海中無法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思考能力低下,沒有敏感性,更沒有理性思考其背后的理念和緣由并作深入分析。如此,這樣的研究思路不夠開闊,分析不夠深邃,只是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裝點,大多數是感性的認識,本質上沒有太多的創(chuàng)造性。
第三,缺乏寫作方法指導。現實中,有許多教師非常優(yōu)秀,課堂教學效果也不錯,但由于理論素養(yǎng)相對欠缺,加上平時關于研究的培訓相對較少,不能上升到理論層面,不善于歸納、總結和概括,不能提煉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造成成果不能得到進一步的推廣。例如,有的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論文的寫作形式,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工作總結、教育教學故事與論文的寫法。有的教師的論文要么就是太多理論,沒有自己的事例;要么就是真的做了事情,但提煉和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均有所欠缺,只是把自己的作法羅列出來,沒能講清楚道理。文章像一篇工作總結,缺乏論文應有的理論提升。大多是在講做法,但未對自己的做法做出論證,即為何要這樣做?這樣做帶來的效果是什么?再者就是表達不清,有的論文語言表達含糊,沒有正確區(qū)分口語和書面語,口語化嚴重,隨意性較大。有的論文是老生常談,觀點陳舊,缺乏新意,沒有結合現行的教學實際來寫,缺乏研究和創(chuàng)新。有的研究雖冠以新課標、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等名堂,但內容上沒有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挖掘亮點,缺乏創(chuàng)新性。從這些教師的研究結果來看,往往都是一些主觀臆測、思辨陳述,停留在經驗積累的層面上,沒有把經驗和理論很好地結合起來。
第四,研究內容有差異。大多數教師在研究時關注較多的是教師如何教,而沒有把學生納入研究的范疇。對于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缺乏分析和思索,提供解決思路和方法則更加談不上?;旧蠜]有站在兒童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沒有把兒童當作兒童,像對待成人那樣去要求學生,沒有經常性地反思自身教育教學技巧,很少從學生那里發(fā)現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由關注“教”轉向關注“學”是教師真正走向專業(yè)成長之路。一個有問題意識的教師,就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慧眼,能發(fā)現教育現象背后的因果關系,經常這樣追問和思索,就不難發(fā)現這些教育現象的奧秘。
第五,輕視成果積累。有些課題研究主持人由于忙碌于日常教學工作,很少把心思放在研究成果的積累上。不知道要積累什么資料,也沒積累什么資料,往往是做了就算,從不回頭看看自己做了什么,看看有哪些做得好與不足的地方,哪些需要改進,哪些需要完善。還有的誤以為研究成果就是寫好論文,本可以開發(fā)成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卻顯得比較凌亂。往往造成研究的過程缺乏證據,沒有分析討論,成果反映不全。
第六,缺乏經驗提煉。如,有些主持人研究過程扎實,雖有一定的成效,但不會提煉觀點,分析成因不夠全面,造成撰寫研究報告中的成效方面只停留在理論方面上,寫得不夠具體、翔實,表述有欠缺。筆者常常發(fā)現一些教師的研究報告前面所提及的研究方法與后面的研究過程、研究成效沒有很好地銜接,里面的觀點表述存在前后矛盾,不相匹配;一些實驗報告中的實驗班的具體對象模糊,實驗班和平行班往往是一些不同等次、不同年級的數據對比,更有一些則沒有具體的前、中、后測試數據對比,沒有考慮到不同水平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等因素,實驗數據對比不科學,總體成效存在片面性。
具體而言,結題報告要讓別人看了就知道怎么去做,要提出自己的論據、觀點,總結出一套做法。具體到每個階段怎么做,有哪些制度、哪些措施。里面應包括:1.研究背景。具體包括現實背景和國內外研究現狀,對存在的弊端,要進行一個理論的探討。2.開展過程。要說清楚開展活動的原則是什么,有什么理論依據,根據什么來劃分的,開展這些活動的優(yōu)勢、創(chuàng)新點是什么,開展此項研究與國內其他已有的研究有何區(qū)別。具體到研究的操作,在每個學期是怎么實施的,實施的次數等。3.研究效果。效果的論述包括學校、社會、學生各方面的評價,可以通過數字說明;教師本身對課題的感受如何,可以通過課題成員的科研隨筆進行表述等,在報告中要完善開展與效果部分的論述。
第七,參與科研培訓的教師比例偏小。由于大部分教師對科研知識和方法的掌握不夠深入,目前科研培訓的次數本來就少,學校每次只能選派科研骨干教師參加,其他教師則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培訓,再者這些培訓過的教師回來后又不能很好地結合本校實際進行二次培訓,培訓的內容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是否被應用到日常實際工作當中則很少有人提及,培訓收益得不到保障,使培訓只限于參與者本人。
三、思考和建議
基于以上種種現狀和原因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成立專門的教科室。由科研主任在教師隊伍中挑選并組成一支有真正科研實力的教師團隊,發(fā)揮本??蒲泄歉山處煹牧α?,引導教師把課題研究與實際工作結合,并能采取正確的科研方法進行研究。在學校的支持保障下有計劃、有目的、有措施地開展實質性的科研工作,落實科研經費,??顚S茫袑嵶龊媒逃蒲械墓芾韺嵤┕ぷ鳌?/p>
2.做好科研統(tǒng)一規(guī)劃。在學校的統(tǒng)籌下,協調好各級各部門研究階段時間,盡量做到研究人員不沖突,每個階段有研究成果;本著全員參與、循序漸進的原則,規(guī)劃好每個階段參與各級各類課題的研究。由易到難、由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避免出現一部分人望而卻步的尷尬局面。如,讓一般教師從小課題研究著手,把目光轉向真實的教育生活,轉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多一些研究的味道,只要是自己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都值得研究,尤其是那些大家在實際中遇到的都覺得司空見慣而且熟視無睹的各種小問題,每天寫一些教育日記、教學敘事等,在研究過程中獲得自我的提升和實踐智慧的生成,看到一些共性的東西??傊Y合切身實際,多一些行動研究,針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問題而研究,在研究中著力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善于對自身原有的經驗進行修正,從而解決自身最需要改進的問題。
3.加強科研培訓力度。學??啥ㄆ陂_展教科研培訓活動,為教師提供科研培訓學習資料,特別是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的學習,全力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養(yǎng)。同時,定期聘請校外專家到校指導,適時開展講座、案例分析等面對面交流。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讓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看清問題的本質和關鍵,使研究更具實效性。
4.養(yǎng)成素材積累的習慣。實踐是基礎,讀書是關鍵,思考是靈魂,教師一定要把科研意識貫穿到日常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平時要多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把所思所想、所見所聞、所讀所感記錄下來,對這些現象進行思考和初步分析,為以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5.建立科研交流制度。積極創(chuàng)造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有利條件,添置教育教學學術研究的專著和雜志等圖書資料,建立網絡信息資源庫,制定每月固定一次的科研交流制度等,讓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保持前沿意識和敏感性,多關注該主題的學術動態(tài),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6.建立科研激勵機制。為淡化教師進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積極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學校建立科研激勵機制尤為重要。學校可設立專項科研獎勵基金,給教師提供充分的科研經費,提高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小學教師的科研能力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學校應千方百計、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辦法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讓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發(fā)現背后的規(guī)律,以實際行動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大朗鎮(zhèn)新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