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珍
摘 要: 巧妙導入,使學生產(chǎn)生想學之樂;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享受善學之樂;語言幽默,使學生體驗勤學之樂;深入淺出,使學生體驗易學之樂;精心設計,讓學生體驗作業(yè)之樂。
關鍵詞: 素質(zhì)教育 求知 教學模式
素質(zhì)教育化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地發(fā)展,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則視學生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往往教師講授過多,忽視學生的主觀體驗,課堂教學乏味、機械而無情感。學生很難從中得到趣味,更談不上以學為樂。要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法寓教于樂,讓學生樂在其中,產(chǎn)生渴求探索知識的內(nèi)動力,不斷步入新的境界,吸納新的知識,并獲得愉快的享受、美的熏陶,使求知成為快樂的事。
一、巧妙導入,使學生產(chǎn)生想學之樂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導入是一種藝術,有時寥寥數(shù)語,卻引人入勝,會使一堂課充滿生機?!钡拇_,新課的開頭開的如何,對于上好整篇課文關系重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巧妙地導入新課,自然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好學之樂。
如我在上《月光啟蒙》一文時,先讓學生猜一個謎語:“麻房子,紅帳子,里面睡個胖小子?!碑攲W生興趣盎然地猜出是花生時,我說:“有一位不識字卻聰穎的母親,她擅長運用謎語、民歌民謠在如水的月光下把孩子帶入文學的殿堂,大家想認識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嗎?”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課題。
導入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謎語導入、故事導入、名言導入、巧妙導入都會使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tài)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享受善學之樂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在新異的學習氛圍中激發(fā)思考、討論的興趣,引導要講授的知識,訓練學生的各科能力。
如三年級《荷花》一文,該文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小作者對荷花的喜愛。為了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欣賞荷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我運用播放錄像的方法,使學生進入教學情景,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象荷花的美景,形成整體印象。接著,我又放第二遍錄音,讓學生劃出自己喜愛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寫生動細膩的手法。在分析文章時,我又適時讓學生欣賞荷花的錄像,當學生看到碧綠的荷葉與亭亭玉立的荷花,聽到娓娓動聽的配樂朗讀時,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課文描寫的荷花美景中,他們邊聽邊欣賞,完全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以至于忘了自我,待錄像關閉后,學生才醒悟過來,他們都情不自禁地贊嘆:“荷花真美?。 ?/p>
這時,再讓學生記憶課文,學生興趣頗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能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配以靈活的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由此可見,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將課堂變?yōu)閷W生的藝術殿堂,這會使學生從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三、語言幽默,使學生體驗勤學之樂
幽默感是一個好教師具備的素質(zhì)之一,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學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边@話很有見地。教育調(diào)查資料表明,幾乎所有學生都喜愛具有幽默感的教師,而不喜歡語言寡淡無味、表情呆板的教師。
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消除緊張和疲勞,融洽師生關系,從而更順利地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例如,學生的習作中由于不重視,常將標點漏用、用錯,這往往使教師很頭疼,為了使學生了解標點的重要性,我便給他們講了一個幽默的小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相傳,有一富翁很小氣,在為兒子聘請教書先生時,第一個條件就是食物供給很微薄。當時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便動手給富翁寫了一張合約:“無雞鴨亦行無魚肉亦行青菜一碟足也?!备晃桃豢?,滿意地簽了字。然而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責怪富翁不守合約,教書先生說:“我們不是約定了‘無雞,鴨亦行;無魚,肉亦行;青菜一碟,足也。是嗎?”說著,拿出合約,富翁一看目瞪口呆,原來教書先生巧妙地加了幾個標點,就使合約的意思完全變了,于是只好心疼地端出魚肉。
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后,在哈哈大笑之余便領悟了老師講故事的目的,在習作中要重視標點的正確使用。當然,幽默不是耍貧嘴、出洋相,它是一種高尚的情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分寸,注意情趣健康,不要濫用幽默。
四、深入淺出,使學生體驗易學之樂
學知識,猶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也越感覺呼吸困難,怎樣使學生降低坡度,使一些內(nèi)容復雜,不易正確、全面記憶的內(nèi)容變得簡單易學,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記憶,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淺出地引導,使學生享受會學之樂。
在日常教學中,對于一些較枯燥、復雜的字、詞、句,我喜歡用兒歌、謎語、順口溜等深入淺出的方法指導學生,取得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的練習時,要求學生背誦中國歷史的主要階段,由于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不夠豐富,無法一下子記憶。于是,我編了一個順口溜:“夏(夏)天,我受了傷(商),喝了稀粥(西周),凍粥(東周),回家后,吃稀飯(西漢)和東莧(東晉),南北(南北朝)客人來看我,不僅帶來了水(隋)和糖(唐),還送(宋)來了錢,明(明)天我正好用來請(清)客。”雖然順口溜編得有些牽強,但學生讀得津津有味,記憶十分快。
有些語文課文寫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寓意曲折,學生一時難以理解,為此教師要通過啟發(fā)引導,使學生由淺而入,層層深入,享受會學之樂。
五、精心設計,讓學生體驗作業(yè)之樂
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要求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能力。減負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改變以往煩瑣的書面作業(yè)。以往教師留回家作業(yè),學生被動做,視作業(yè)為負擔,效果往往不很理想。面對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我經(jīng)常設計一些有趣味又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作業(yè),調(diào)動學生的作業(yè)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學習。
學好一些好課文,我常常留一些趣味作業(yè),例如學完《荷花》,讓學生回家畫一畫,留在你腦海里的荷花美景;學會《公儀休拒收禮物》,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按家庭地址把同學分成若干個小劇組,推選好認真負責的小組長,自做道具,自編自演課本劇,使學生在自娛自樂中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和動手能力;學完《蘋果里的五角星》則讓學生回家把蘋果里的這個秘密按書上的方法演示給父母看……
總之,精心設計一些趣味作業(yè),讓學生從繁瑣的作業(yè)中解放出來,是十分有必要的。
綜上可見,教學中如果教師巧妙導入,以趣激之,學生則樂在開頭;創(chuàng)設情境,點綴幽默,學生則樂在其中;深入淺出,作業(yè)有趣,學生則樂在其后。善教者,學生則臉上有笑,心中有樂。課堂上生動活潑、高潮迭起,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讓求知成為快樂的一件事。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學習之樂.湖北教育出版社.
[2]董毅,烏旭東.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反思.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