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迎春
【摘要】21世紀教育改革越來越多地呼喚關注生命??v觀語文課程,它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性質,而語文學習的過程,是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是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文精神的豐富和個性生命的完善,也是個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整體和諧發(fā)展的過程。語文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誰也無法否認語文的人文精神,蘊含這種生命價值取向。因此,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不能僅僅是系統(tǒng)化的語文知識、語言運用的技能和技巧,它更應該關注人的生命內涵與生命意義。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教師應該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教師 學生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52-02
教育應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因此說,我們生命教育的課堂也應讓學生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張力。因此,我覺得我們打造語文的生命課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一個自主合作、彰顯活力的語文課堂
郭思樂教授講:“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強烈的好奇心的自主的學習能力把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發(fā)現、去研究去感悟。課堂上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例如公開課“作文結尾”。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與技能:自主篩選出精彩的作文結尾,并能夠鑒賞。掌握寫作文結尾的幾種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靈活運用。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讓學生掌握寫作文結尾的幾種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靈活運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充滿信心,并熱愛寫作。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我先給同學們留了前置作業(yè)按照我校的三步教學法教學模式來說,這屬于第一步預習導學:即請同學們從閱讀過的文章中找出你認為精彩的作文結尾。(注:可以從課本、閱讀材料、中考滿分作文中節(jié)選)在課堂上進行第二步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時我安排了三項內容,分別是:
第一項 小組交流:拿出各自找到的作文結尾,每組評選出兩篇運用不同表現形式的精彩結尾,聲情并茂的讀給大家,并加以點評。師點撥。
第二項:師生共同總結常見的幾種結尾方法,并點評這些方法的妙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點評,互相補充,共同總結,代表發(fā)言,點評的恰到好處。我用幻燈片強調幾種常見的作文結尾方法的好處。
第三項 實戰(zhàn)演練,學以致用:學生分組抽簽,結合上面所學知識給下列作文擬個結尾,每組選出一份精彩作文結尾,其他同學點評。
二、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充滿激情的語文課堂
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是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源泉。根據馬斯洛的動機激勵理論,人的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求,而自我實現和自我成就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現欲是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要內容。青少年的表現欲是非常強烈的,遺憾的是,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沒有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平臺。那么,在我們今天的語文課堂中,應該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可以交流,也可以到黑板上寫下來展示,在合作交流中有了獨到的見解可以隨時在組內展現,在課堂討論中展示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鼓勵表揚每一個勇敢展示學習成果的學生,以及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學生,鼓勵學生,會讓每個學生都千方百計地為展示得更精彩而積極行動,而且在展示過程中煥發(fā)出來的學習熱情會向延伸到后來的學習中。
反思這一路走來的教學實踐,讓我深深的懂得“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三、給學生一個張揚個性、充滿智慧的語文課堂
我們要讓學生徜徉在語文那色彩斑斕的天空,釋放自己的本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智慧大膽質疑,大膽發(fā)現,大膽表達自己充滿想像,充滿靈氣的心聲。記得講《晏子使楚》這一課時,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擅長方式表達對燕子和楚王兩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同學們有的畫畫,有的表演,有的分解色朗讀等等,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們的個性特長,又準確的把握了這兩個人物形象。讓這個課堂充滿智慧,充滿活力!
四、給學生一個充滿關懷、備受鼓勵的語文課堂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評價,要注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以激勵為主,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的關注。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活動,進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p>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研究和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樂于彎下腰來傾聽學生的心聲,樂于發(fā)現學生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用自己的真情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寬容學生的錯誤,善于從學生失利中尋求成功的一面,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老師善于利用激勵性語言,就會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充滿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學生,逐漸樹立信心,敢于表達、樂于交流,學會合作。
五、給學生一個沉思默想、迸發(fā)靈性的語文課堂
充滿活力的生命課堂不排斥“靜”。留一點空白,讓學生靜心思考;留一段寂靜,讓學生默讀,用心與文本對話。頻繁的問答,難以達到對話的最佳境界,有時,有段冷場往往綻放智慧的火花。課程、文本、課堂、思維……都有許多“留白”,給不可預測的事件留下展開的契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發(fā)揮無限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
一堂好的語文課可能更多的不能用幫助學生解決多少問題來衡量,而應該將著眼點放在學生智慧的生成上,期待學生在積極的體驗中生成智慧,在個性化的思維碰撞中思考發(fā)現。關鍵的時刻老師點到為止,給學生留有充分想像的余地和自主建構的空間。因此,我們不妨把課上得“大氣”一點,甚至上得“糙”一點。真正有效的學習是學生能拋棄自己的課本、筆記和瑣細的記憶,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智慧的學習。教給學生以智慧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一位教育家說過:“最好的教育,是不著痕跡的教育?!碑斎?,要達到這種最高的教育境界,需要我們用智慧進行不懈的探索。真希望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世界中的一片蔥蘢的綠洲,一道亮麗的風景,一股清涼的甘泉,永遠流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