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的核心應該是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會“如何學習”以及“如何思考”,以取得最大的學習效果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才是課堂教學所應追求的境界。然而現(xiàn)在的大學課堂,隨時可見逃課及不聽課現(xiàn)象,學生苦惱上課枯燥無味,老師煩惱學生對于上課毫無激情。課堂缺乏交流與思考,學生能力發(fā)展還有很大欠缺,教師對課堂的占有現(xiàn)象依然存在,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因此,為了徹底改變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我們必須深入思考高校課堂的創(chuàng)新改革問題,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必須要更新,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高效。
【關鍵詞】高效 課堂 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21-01
一、高效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代教學方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如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盡管教師常用講授法來開展教學,但教師的講課很少有統(tǒng)一的教材,而大都以教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為主,以學習概念的思維技巧為主。學生可以隨時打斷教師的講授,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教師也積極鼓勵學生提問和發(fā)言,并與學生一起探討。在美國的課堂上討論課十分常見。由于課堂討論是本學科的重點和難點,又往往是各類考試的主要內容,因此學生不得不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準備,也能全身心地投入討論。通過討論,還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學習情況,介紹自己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使學生能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從知識運作、技能訓練、語言表達、歸納總結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鍛煉和表現(xiàn)。
二、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過去,我們都認為教師就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就是受教育者。然而現(xiàn)在這樣的思想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師生在課堂中完全可以互相影響。教師應該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教師要以學生為本,鍛煉學生更多的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毫無保留的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去接受。
第一:在任何的課程中,都應當明確研究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主體是學生,確定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的目標應當是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導因素,課題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新局面。明確研究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引導者是教師,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能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與思考,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的積極嘗試,與學生共同探索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學經驗。
第二:實踐中應注意研究學生的基本特點,注意區(qū)分本科課堂教學各種課程的特點,探求不同教學模式與特定學生、特定課程的最佳結合形式,將多種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運用到某一課程和課堂教學中去,使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多變性給學生以強烈的激勵,使之得到多方面的訓練和開發(fā)。
第三:改進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理論教學的考試方式,使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得到認可和鞏固,將課堂教學質量管理的有關環(huán)節(jié)整合起來。
三、課堂中如何實踐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當針對不同的課程靈活運用。理論型課程應當主要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體,以教師為中心,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擴展概念體系,培養(yǎng)學生傾聽和思考的習慣。教師在講授中要突出但不要羅列事實,想方設法把新的學習材料和學生以前的知識經驗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夠接受新知識。教師應當透徹理解教學內容,課前做充分準備,把握重點,嚴格按照講義和備課筆記講授。備課應抓住四個關鍵:選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先前的知識,選擇適合的、有效的引導材料,計劃好時間分配。
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技能,關鍵是向學生呈現(xiàn)真實、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以此作為出發(fā)點,成為連接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橋梁。問題范圍應足夠寬泛,給學生充分自由的探討空間;問題的解決需要團隊或整個班級集體分析解決。
四、總結
任何的課堂教學模式都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所以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領會精神,而不在于形式。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將人訓練成機器,而是培養(yǎng)人,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最大化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填鴨式的教學。甚至,教什么、學什么并不重要,怎么教、怎么學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孫惠.產品設計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分析[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19).
[2]彭莉.產品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2(4).
[3]呂國偉.產品設計教學中的個性化培養(yǎng)[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5(1).
[4]江志華.創(chuàng)意思維與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涼山大學學報,2000,2(2).
作者簡介:
薛建華(1982-),女,陜西西安人,江蘇省連云港市淮海工學院教師,研究生學歷,講師,工業(yè)設計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