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華
【摘 要】
老師能從課堂教學、課外教學等多方面進行作文寫作指導,讓學生積淀情感。感受自然帶來的美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就一定能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效率。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農村 小學 語文 作文教學
相對于城市里的孩子來說,農村的孩子沒有圖書館,沒有隨時上網的便捷條件,所以農村的孩子對寫作不禁產生一種敬畏的心理,神圣而不敢觸碰。學生不能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寫出來的只是一些假話和套話,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更談不上自己獨到的見解了,想想不禁讓人心寒。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它有著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那么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那,不妨看一下以下的建議:
一、個性化培養(yǎng)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同樣看待同一個作文題目,每個人的想法也會產生分歧。分歧是一定會存在波動,完全沒有必要按照老師的話去寫違心的沒感情的文章。老師先引導學生產生個性化的思想,鼓勵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這樣一個個新穎別致,充滿創(chuàng)意的觀點就會噴涌而出,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同時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考,不加以抹殺。
對于課文《誰的本領大》一文,它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后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在課文的最后,太陽驚訝地說:“風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哇!”就是給孩子以想象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想象,自己討論。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認為太陽的本領大,也可以認為風的本領更大,這就要看學生自己的理解了。
作文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種藝術。對于農村的小孩子,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生活的一切寫好,寫完美,然后再升華,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看法。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可能會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產生。在農村中,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在寫作中運用好。
二、充分利用優(yōu)美環(huán)境,讓作文走進自然,融入生活
要改革農村小學作文教學,關鍵在于改革作文教學的內容。首先豐富學生的生活,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實地指導觀察,攝取反映農村特點的景、物、人、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社會調查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寫作積累素材。其次是另辟渠道,讓學生在生活中寫,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同步訓練,課內序列訓練與課外生活應用“雙軌運行”,內外結合,讓學生得法于內,受益于外。只有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交活動需要。
《世界多美啊》作為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的作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是大自然多么美的饋贈?。∽叱黾议T,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充分利用學生有的資源,進行創(chuàng)作。農村的孩子每天都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生活,潛移默化也會寫出好的文章。
農村孩子常年與山水、田園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貼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豐厚回報。只要留心,不難發(fā)現多樣的自然風光為我們農村小學作文素材注入了鮮活的源頭活水。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因時制宜,結合特殊的時節(jié)進行以美景為題材的作文教學,將之作為作文的一類素材,也不失是一大亮點。隨時隨地,創(chuàng)作美麗。
三、重視寫作身邊事物,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激發(fā)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熑绾巫寣W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饒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愛上課堂,愛上作文,是小學作文教學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成功的密鑰。
如,在蘇教版小學課文——《放小鳥》中,農村孩子接觸的動物比較多,老師在課堂上首先對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口頭描述,通過謎語讓學生猜出動物名稱,學生在聽讀、猜謎的過程中,不但激發(fā)了興趣,還初步了解了寫動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要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來寫,可以從腦袋、耳朵、眼睛、毛色、尾巴等方面來具體描寫。在描寫的時候,要積極地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要注意抓住特點進行人格化的描述,力求寫出情趣來。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具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對寫作是一件制勝的法寶。美并不可少,只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好好感受大自然,不然就可惜了這滿園的春色了。平時要注意身邊發(fā)生的事還有季節(jié)的變化,在變化中發(fā)現美,感受并不時用紙筆記錄下來。學生有了豐富的素材,激發(fā)了自己對寫作的興趣,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引導學生積累詞匯,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
由于農村小學的學生閱讀量少,語言表達能力差,致使作文成為農村小學生的一大難題。不過,只要老師能從課堂教學、課外教學等多方面進行作文寫作指導,讓學生積淀情感。感受自然帶來的美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就一定能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效率,從內容到形式,全面、快速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陸春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析【J】.學周刊, 2016(25)
【2】張曉燕. 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 學周刊,2016(30)
【3】丁國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踐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4)
【4】朱一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途徑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4)
【5】陳海明.試分析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