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賢 戴婉波 覃小紅
(廣州醫(yī)學院附屬深圳沙井醫(yī)院 婦產科 廣州 廣東 518104)
?
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治療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的效果探討
蔡瑞賢戴婉波覃小紅
(廣州醫(yī)學院附屬深圳沙井醫(yī)院 婦產科廣州 廣東518104)
目的分析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在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廣州醫(yī)學院附屬深圳沙井醫(yī)院產科收治的40例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患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0例。對照組采取藥物干預治療,干預組采取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出血量、止血時間的差異。結果干預組2 h及24 h出血量均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止血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治療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效果顯著,具有出血量少、止血時間短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產后出血;前置胎盤;子宮動脈下行支;宮旁血管鉗夾術
產婦圍產期死亡的常見原因是產后出血,造成產后出血的四大主要原因是宮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以宮縮乏力為主,嚴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則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礙。如出血多,很容易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更多,治療產后出血應時刻準備著,如果產后出血不能盡快得到控制,就會導致大量凝血因子丟失,時間越長,凝血功能障礙就會越嚴重,出血越來越多,甚至造成惡性循環(huán),發(fā)生嚴重DIC而失去搶救機會。
大量臨床研究認為,前置胎盤是誘發(fā)產婦產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3]。對于發(fā)生產后出血的前置胎盤患者,多建議通過縮宮劑干預配合手法按摩、宮腔填塞等方式進行治療,但這一系列治療方案療效并不確切[4-5]。為分析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在治療和預防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方面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40例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患者并進行對照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廣州醫(yī)學院附屬深圳沙井醫(yī)院產科收治的40例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患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5~36歲,平均(28.5±3.3)歲;孕周為35~40周,平均(37.5±1.3)周;部分性前置胎盤13例,邊緣性前置胎盤7例。干預組患者年齡為25~35歲,平均(28.9±3.5)歲;孕周為35~40周,平均(38.1±1.2)周;部分性前置胎盤11例,邊緣性前置胎盤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藥物干預治療。在胎兒順利娩出后采用卡列前素氨丁三醇宮頸注射治療,初始給藥劑量為250.0 μg。治療后等待10 min,若無明確效果則重復用藥,用藥劑量與途徑同前。
1.2.2干預組采取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治療。在胎兒順利娩出后應用20.0 U單位縮宮素配伍5.0%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同時用卡前列甲酯酸栓15.0 mg塞肛。術前指導患者排空膀胱,對陰道宮頸進行常規(guī)消毒,手法按摩子宮,使宮腔內積血順利排出。手術操作者以右手食指、中指經患者陰道對宮頸兩側進行探查,直至膀胱腹膜反折下0.5~1.0 cm位置,在產后宮頸3~9點處向前偏0.5 cm,深度為4.0~5.0 cm。左手操作無齒卵圓鉗,以右手食指、中指為指引,對宮頸兩側組織進行鉗夾處理(同時可鉗夾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也可在窺陰器暴露直視下鉗夾宮頸兩側。
1.3觀察指標記錄2 h及24 h出血量,在患者臀部下方放置能夠計量出血量的專用計血紙,根據(jù)質量計算出血量,換算方式為:100.0 g=100.0 ml[6];分別記錄10 min內、11~20 min、21~30 min及30 min以上成功止血的患者人數(shù)與構成比。
2.1出血量干預組患者2 h出血量為(328.9±25.6)ml,24 h出血量為(375.9±15.8)ml;對照組患者2 h出血量為(485.6±32.60)ml,24 h出血量為(498.5±51.3)ml。干預組2 h及24 h出血量均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止血效果干預組患者止血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血時間比較[n(%)]
產后出血是產婦分娩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導致產后出血的因素眾多,前置胎盤是最主要和危險性最大的因素。以往對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的治療推薦使用縮宮劑。此類藥物對子宮平滑肌有良好的收縮作用,但針對子宮下段及宮頸組織的作用不夠確切,故而藥物干預方案的療效存在局限,若療效不佳,則后續(xù)需要采取宮腔填塞、子宮動脈結扎等方式進行治療,對產婦有不良影響。
本研究選取40例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患者,分別采用傳統(tǒng)藥物干預方案和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方案治療。干預組2 h及24 h出血量均較對照組少(P<0.05),止血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分析其優(yōu)勢,宮頸的血供主要來自子宮兩側的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無齒卵圓鉗可直接鉗夾并阻斷供血,從而在短時間內起到止血并控制出血量的效果。
綜上,應用子宮動脈下行支及宮旁血管鉗夾術治療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效果顯著,具有出血量小、止血時間短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1]劉秀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加子宮動脈下行支結扎預防及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療效[J].醫(yī)學信息,2014,(22):522-523.
[2]黎鳳彩,張曉靜,黎敏,等.經陰道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聯(lián)合宮頸鉗夾術治療產后出血臨床分析[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3,(2):115-116.
[3]張穎,劉俊濤,邊旭明,等.前置胎盤患者再次剖宮產術中發(fā)生產后出血的15例臨床病例分析[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3,22(6):481-484.
[4]吳萍.低位B-Lynch縫合術治療難治性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5,(23):232-232.
[5]周欣,張國英,孫麗洲,等.兇險型前置胎盤圍術期綜合手術治療方法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7):516-518.
[6]Shwarzman P,Waintraub A Y,Frieger M,et al.Third-trimester abnormal uterine artery Doppler findings are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J Ultrasound Med,2013,32(12):2107-2013.
·護理實踐·
R 714.46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122
201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