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彬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河南 焦作 454001)
?
兩種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比較
王魁彬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河南 焦作454001)
目的比較兩種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觀察組采用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結果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兩種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均較滿意,可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用藥。
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三聯(lián)療法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內科臨床上常見多發(fā)病,發(fā)病機制較復雜,尚不清楚,多與飲食、遺傳、藥物等因素有關。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致病因素,其能夠定植于胃腸道黏膜,引發(fā)局部免疫及炎癥反應[1]。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常采用三聯(lián)療法?,F(xiàn)將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運用兩種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相關臨床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5例。對照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21~75歲,平均(47.5±6.2)歲;病程4個月~6 a,平均(3.7±1.3)a;胃潰瘍28例,十二指腸潰瘍37例。觀察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23~78歲,平均(47.8±6.4)歲;病程5個月~8 a,平均病程(3.8±1.5)a;胃潰瘍26例,十二指腸潰瘍3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潰瘍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片20 m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膠囊1 000 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150 mg/次,2次/d,口服;治療1周后單獨口服奧美拉唑片20 mg/次,2次/d,連用7~10 d[2]。觀察組給予奧美拉唑片20 mg/次,2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口服;甲硝唑400 mg/次,2次/d,口服;治療1周后單獨口服奧美拉唑片20 mg/次,2次/d,連用7~10 d[3]。
1.3臨床療效判定標準1個月后復查胃鏡觀察潰瘍情況。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顯示潰瘍病灶由活動期轉變成為瘢痕期或者潰瘍愈合、消失;好轉: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緩解甚至消失,胃鏡顯示潰瘍面積減小5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胃鏡顯示潰瘍面積減小不足50%[4]。幽門螺桿菌根除:14C尿素呼氣試驗數(shù)值小于100 dpm/mmol CO2。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根除情況對照組幽門螺桿菌根除60例,根除率92.30%;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61例,根除率93.85%;兩組根除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消化性潰瘍發(fā)生發(fā)展與胃腸道黏膜的自身防御、修復機制破壞的關系密切,胃酸侵蝕力較強,分泌過多時會強烈腐蝕胃腸道黏膜,加之酸性環(huán)境使大量胃蛋白酶激活,胃腸道黏膜因胃酸腐蝕、胃蛋白酶溶解而被破壞,從而形成消化性潰瘍[5]。其中,幽門螺桿菌已被證實為消化性潰瘍的一種重要致病因素,主要通過產(chǎn)生毒素以及相關生物因子等使消化道黏膜發(fā)生炎癥或者阻止?jié)兠嬗?,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徹底治療的前提。
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兩種抗生素聯(lián)合鉍制劑,另一類是兩種抗生素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或者H2受體阻斷劑??股爻S妙愋褪前⒛髁?、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環(huán)素等;質子泵抑制劑的抑酸較強,能夠使患者的臨床癥狀迅速、有效緩解,且藥物副作用輕,患者依從性好。因此,以質子泵抑制劑為基礎的三聯(lián)療法仍然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經(jīng)典治療方法,已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一般情況下,在質子泵抑制劑基礎上使用兩種抗菌素,起到抑制胃酸分泌過多以及抗感染作用。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觀察組給予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療,結果顯示兩組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均較滿意,可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用藥。
[1]楊循,雷平光.兩種方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6):847-848.
[2]申文怡.兩種三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22):38-40.
[3]謝奕.兩種三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7):47-49.
[4]林述洲,蔡文.不同質子泵抑制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的比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3,20(3):300-301.
[5]張青波.兩種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性消化道潰瘍的臨床效果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3,42(12):671-672.
R 573.1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71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