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長林 徐志陽 樊文娟 許偉 李玲 張靜 丁現(xiàn)超
(鄭州頤和醫(yī)院 血液內(nèi)科 河南 鄭州 450053)
?
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化療與單用CHOP化療治療初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療效對比
焦長林徐志陽樊文娟許偉李玲張靜丁現(xiàn)超
(鄭州頤和醫(yī)院 血液內(nèi)科河南 鄭州450053)
目的對比分析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化療與單用CHOP化療治療初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鄭州頤和醫(yī)院收治的52例初治DLBCL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單用CHOP化療方案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完全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各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治療DLBCL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單用CHOP方案,且聯(lián)合用藥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用藥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妥昔單抗;CHOP方案;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部分患者經(jīng)恰當治療可治愈。DLBCL最常用的治療方案是CHOP方案,臨床治愈率達到30%~35%,配合利妥昔單抗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可提高患者的完全緩解率和生存率[1]。本研究選擇52例初治DLBCL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鄭州頤和醫(yī)院收治的52例初治DLBCL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DLBCL的相關診斷標準,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年齡14歲以上且ECOG評分<2,均簽署化療同意書。排除難治和復發(fā)型DLBCL,其他惡性腫瘤及嚴重臟器功能不全等疾病。隨機將52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6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19~79歲,中位年齡49歲。觀察組中男13例,女13例;年齡18~77歲,中位年齡4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080053,規(guī)格500 mg)靜脈滴注治療,每次375 mg/m2,d1。CHOP方案:環(huán)磷酰胺(德國百特公司生產(chǎn), 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10407,規(guī)格0.2 g)靜脈滴注,750 mg/m2,d1;阿霉素(深圳萬樂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4024359,規(guī)格10 mg)靜脈滴注,50 mg/m2,d1;長春新堿(浙江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43326,規(guī)格1 mg)靜脈注射,1.4 mg/m2,d1;潑尼松(浙江仙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3021207,規(guī)格5 mg)口服,60 mg/m2,d1~7。對照組不使用利妥昔單抗治療,單用CHOP化療方案與觀察組相同。3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接受4個療程以上的化療方案治療。患者治療過程中如果有白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局部感染等癥狀,實施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者抗感染治療,如果粒細胞持續(xù)減少,根據(jù)患者病情延遲化療治療,直到患者血常規(guī)恢復正常為止。
1.3療效評價標準為患者定期以B超、CT等監(jiān)測方法對病灶治療效果進行判定,以NIIL國際療效評價標準對近期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包括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疾病進展。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shù)+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定性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完全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各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CD20可表達于正常、腫瘤性前B細胞及成熟B細胞,而不表達于造血干細胞、漿細胞和其他造血細胞系,然而有超過90%的B細胞淋巴瘤患者表達CD20[2]。利妥昔單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制的一種人鼠嵌合型CD20單克隆抗體,從人IgG1-6的恒定區(qū)和小鼠IgG的可變區(qū)結合生成免疫球蛋白,可以和CD20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對B淋巴細胞進行破壞。利妥昔單抗清除B淋巴細胞可能的機制: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補體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刺激靶細胞凋亡;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等[3]。利妥昔單抗于1997年首先在美國被批準用于治療低度惡性或濾泡性、復發(fā)或頑固的CD20陽性B細胞淋巴瘤,1998年在歐洲國家批準用于治療Ⅲ~Ⅳ期、濾泡性、化療耐藥或復發(fā)的淋巴瘤。該藥自應用以來已使大量患者受益。
DLBCL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細胞表達CD20,侵襲性較強,為利妥昔單抗治療DLBCL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是目前國外治療侵襲性淋巴瘤的常用方法,并有人建議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作為DLBCL的標準治療方案。本研究中對照組應用CHOP治療方案的臨床完全緩解率僅為30.77%,有些患者治療無效或再次復發(fā);觀察組應用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化療,完全緩解率為61.54%。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完全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多項臨床研究結果[4-6]一致。
利妥昔單抗的不良反應較少,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低血壓、發(fā)熱、畏寒、寒戰(zhàn)、蕁麻疹、支氣管痙攣、舌或喉部腫脹感、惡心、疲乏、頭痛、瘙癢、呼吸困難、鼻炎、嘔吐、顏面潮紅,大多數(shù)是輸注相關性,利妥昔單抗輸注相關不良反應目前被認為是由炎癥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和干擾素-1等介導的,大多數(shù)不良反應均在第1次輸注利妥昔單抗時發(fā)生,輸注過程中應對患者的滴注速度進行一定的控制,必要時給予抗過敏處理。本研究中不良反應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緩解。
綜上,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治療DLBCL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單用CHOP方案,且聯(lián)合用藥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用藥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志軍,吳月兵.利妥昔單抗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臨床觀察[J].腫瘤防治研究,2011,38(8):947-949.
[2]王曉雪,高然,于錦香,等.美羅華聯(lián)合CHOP方案與單用CHPO方案治療Ⅲ、Ⅳ期彌漫大B細胞性淋巴瘤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41(4):373-376.
[3]馬軍.利妥昔單抗在中國上市10年回顧[J].臨床腫瘤學進展,2010,7(1):5-8.
[4]汪淑英.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對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長期生存率的影響[J].中國藥業(yè),2015,24(15):12-14.
[5]徐淑芬,白海,王存邦,等.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HOP方案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臨床療效 [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22(8):1945-1947.
[6]程志祥,鄒善華,李峰,等.評價R-CHOP方案對初治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預后的影響 [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4):257-260.
焦長林 ,E-mail:1572293614@qq.com。
R 733.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20
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