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紅
【內容摘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的語文學習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構建美育課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把握“美”的基調;咀嚼詞句,引導學生品析“美”的語言;鏈接生活,引導學生升華“美”的情感。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散文教學 審美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要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的語文學習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構建美育課堂。要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目標,抓住教材中的散文教學非常重要。在蘇教版高中教材中,有很多語言優(yōu)美清新的散文,這是熏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品味的最好資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文學修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美”的基調
我們所說的創(chuàng)設情境,實際上值得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一些資料或者是借助一些輔助手段,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形象的畫面,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的做法。在散文學習的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的意境之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深受學生以及教師的喜歡。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最典型的散文作品,在教學過程中,對文本中描繪的美妙場景的體會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但是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學生初步感知文本之后,都有這樣的普遍感受,認為并不能完全體會到文本中所描述的荷塘月色之美,有些學生沒看見過荷塘,對于文本的解讀更加困難。于是,在教學的準備過程中,教師將體現(xiàn)文本內容的畫面制作成視頻課件,將幽靜的小路、婀娜多姿的荷花、朦朦朧朧的月色以及荷塘邊的楊柳等意象具體展示出來,在播放的時候還配上輕柔的音樂,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馬上進入到“荷塘月色”的美妙情境中去,大家仿佛真實的走在這樣的畫面中,體會到了清華園荷塘月色的美,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再進入文本學習,獲得的感受就更加強烈。
二、咀嚼詞句,品析“美”的語言
散文,不僅具有意境之美,同時也具有語言之美。散文的語言或者清新動人,或者含蓄雋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這也是散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品析,以此為切入點體會文本的豐富內涵,感悟文本的情感,獲得自己的深刻體驗。
例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這篇文章,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看見題目首先就提出來自己的疑問:“作者竟然以‘想北平作為文章的題目,那么到底是多么深刻的情感才讓作者發(fā)出這樣的聲音?作者為什么和北平有這樣深的情感呢?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抒發(fā)的憑借是什么呢?”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引導學生走近文本,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品味:“看來大家對這篇文章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那么,下面我們就一起走近文本,找到相關的句子,仔細品味這篇文章的語言之美以及情感之美?!蓖ㄟ^大家對文本的精讀,大家找到了文本中描寫北平的句子以及作者抒發(fā)情感的句子,在深入體會的過程中大家對北平的美景有了深刻的體會,同時也了解到字里行間中流露出來的作者最北平的濃濃的思念——作者并沒有直接的抒發(fā)情感,但是卻用心描繪了北平的景色,讓我們也不禁和作者產(chǎn)生了一樣的感覺,這就是文本語言的精妙之處。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面對學生的質疑,首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進行仔細的咀嚼品味,在品析文本語言之美的過程中,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讓學生的審美得到提高,這就是散文學習的魅力。
三、鏈接生活,升華“美”的情感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正因為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和學生生活經(jīng)歷的相鏈接,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本的情感,讓學生體會文本的情感之美。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過程調動自己的主觀思維,和文本進行有效對話才能讓學生真正走近文本,實現(xiàn)自己的個性化解讀。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因此這樣題材的文本更容易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例如在教學《我的四季》這篇課文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以及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具體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在教學“人生之春”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抓住里面的內容提問:“在文本中,處于人生之春的主人公雖然生活充滿艱辛和困苦,但是她沒有放棄,甚至都沒有抱怨過生命的不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她是用怎樣態(tài)度來面對的呢?現(xiàn)在的你們也和她一樣處于人生之春的階段,那么,你遇到過什么樣的坎坷?對于青春,你又有什么樣的感悟呢?”這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和自己的生活相聯(lián)系,誘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獲得情感共鳴。
對于高中生來說,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在閱讀散文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解讀有助于學生對散文內容以及情感的把握,強化學生的主體感受,幫助學生獲得獨特感悟,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滲透審美教學,教師要逐漸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散文的意境之美、語言美以及情感美,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鑒賞散文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黃保君. 真切觸摸文本,實現(xiàn)有效閱讀[J]. 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8).
[2] 薛肖. 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J]. 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 (11).
[3] 蔣勇. 淺析文本統(tǒng)領課堂[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1(6).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呂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