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穎
作為一線的心理輔導老師,上心理活動課已經(jīng)有9年了,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一直墨守成規(guī),遵循心理輔導課的“四步教學”模式,一開始也獲得了不少成績,但這幾年開始發(fā)現(xiàn)越上越?jīng)]有熱情了,直到兩年前參加了一次江蘇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年會,發(fā)現(xiàn)心理輔導課還能如此豐富多彩,有人用一部電影串聯(lián)一節(jié)課,有人在課堂上體驗自我催眠,有人讓學生自己畫畫……而且效果都相當不錯,回來以后我開始思考、探索、實踐,發(fā)現(xiàn)心理課可以有多種課型,這里我總結(jié)了五種我實踐過并取得成效的課型。
一、傳統(tǒng)的“四步教學法”
鐘志農(nóng)老師提出了微觀下心理輔導活動課發(fā)展進程可由團體暖身階段、團體轉(zhuǎn)換階段、團體工作階段和團體結(jié)束階段四個部分組成。這是一個能在各種課題上套用的授課思路,而且非常好用。我的大部分課也是按照這個套路來上的,在各種評優(yōu)課比賽,公開課中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陽光心態(tài) 快樂生活——運用情緒ABC理論調(diào)》一課中,我讓大家一起做《幸福拍手歌》作為暖身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讓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下寫下自己分煩惱并收集。在轉(zhuǎn)換階段,我用了一段《秀才趕考》的視頻,提出有關情緒與想法的問題,并簡單介紹情緒ABC理論。在最重要的工作階段則用一段簡單的情景劇引出小明同學遇到的問題,讓大家分組一起運用情緒ABC理論來分析解決問題。接著我們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用今天的所學來解決一開始提出的煩惱。最后結(jié)束階段用一句話總結(jié)收獲。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心理活動課,在蘇州市的評優(yōu)課比賽中也獲得了一等獎。毋庸置疑,“四步教學法”是心理課型中比較成熟并且行之有效的模型,不過鐘老師本人也說過“四步教學法是我從團體動力走向的角度給大家提供的一個設計思路,但這并不代表這是唯一的思路,現(xiàn)在,有人從認知接受的角度,有人從情感喚起的角度來提供更豐富的思路,這些都很好。”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此,可以有更豐富的嘗試。
二、情景構(gòu)建式——于光影中休整心靈
近年來,“電影療法”開始進入心理診所并且得到了心理學界的廣泛認可,而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大家也在思路能否將心理微視頻引入心育中呢,并開始了實驗研究。
我在《認識自我 悅納自我》一課中就采用了這個課型,選用的電影是《叫我第一名》,講述了患有妥瑞氏癥的男孩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并且克服病癥的故事。首先我截取了主人公學生時代經(jīng)歷的一段視頻,通過分析讓學生認識自我,并寫下“我的20個優(yōu)點”。接著通過賞析主人公求職的經(jīng)歷,讓學生接納自我,討論分享“我能做些什么”,體驗接納帶來的改變。最后通過主人公成功當上老師的成功經(jīng)歷讓學生預見自己,并且通過積極的想象練習作為升華。這堂課深受學生喜愛,課后大家普遍的反饋是有趣、生動、收獲大。
在網(wǎng)絡信息時代,電影、電視包括各種視頻對學生影響是巨大的,他們可以從中體驗精彩人生,學習做人道理,做事方法,更可以由此來休閑放松,釋放情感。
三、動態(tài)生成式——一個游戲串始終
心理游戲在心理課堂教學中一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可以利用暖身游戲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游戲恰當?shù)脑掃€能順勢導入,渾然一體。當然在主題活動中我們也可以借助心理游戲,寓教于樂。
在實踐中我也嘗試了圍繞課的主題,僅僅以一個游戲貫穿課堂始終。比如在上團隊合作這個主題時我就用“驛站傳書”這一個游戲貫穿了始終。這是一個全班參與的游戲,先把全班分成六隊,然后由裁判將一個帶有一組自然數(shù)或數(shù)學符號的卡片交到每隊最后一位隊員手中,大家要做的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把這個數(shù)字信息傳到第一位隊員手中,由他寫在黑板上。裁判判定是否與卡片一致。比賽總共進行三輪,在傳遞過程中要遵循以下規(guī)則:不能講話、移動;不能回頭;后面的隊員的任何部位不能超過前面隊員身體的肩縫橫截面以及無限延伸面;不能使用手機等通迅工具;不能傳遞紙條和扔紙條。第一輪:符合基本規(guī)則,不討論。這一輪基本都沒有得到正確答案。留出3分鐘時間討論與分析,2分鐘分享。大家一致認為是因為事先沒有溝通。所以第二輪,做之前可以討論3分鐘。這一輪的情況比第一輪好多了,同樣留出時間給大家討論與分享,大家覺得團隊的溝通與協(xié)助非常重要。第三輪,做之前討論5分鐘,總結(jié)經(jīng)驗,定出方案。這一輪效率和準確率都非常高。最后留出一定的時間對活動進行分享:(1)怎樣才能進行有效溝通?溝通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2)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的發(fā)送者與接收者?(3)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工作中如何學會溝通、善于溝通?(4)在此次團隊行動中,領袖的作用力體現(xiàn)在那些方面?根據(jù)上述問題進行討論,也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老師在活動中只是一個主持人,所有的收獲都是大家的活動與分享中獲得的。課后的反饋大家也表示非常喜歡這個類型的課,課堂氣氛非常好,而且通過游戲獲得的經(jīng)驗更加深刻。
四、深度體驗式——喚醒半睡得自己
冥想是有意識地集中在某一點或某一個想法上,在長時間的反復練習下,使大腦進入更高意識地“入定”,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近年來,許多心理培訓和輔導中也開始引用冥想。比如心靈成長類的課程,在特定的音樂、環(huán)境和指導語下,學生往往會通過冥想活動帶出很多的內(nèi)心感悟。
我在感恩父母這個主題的公開課上就嘗試用了冥想活動來進行。在主題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用左手敘事的方法寫下“父母為我做的事情,我給父母增添的麻煩,我為父母做的事情”,配合音樂,讓學生先回憶,然后用左手寫下來,再進行分享。接下來我又給學生做了理解和接納父母的冥想練習。這一堂課,尤其是在冥想環(huán)節(jié),超過三分之二的同學當場留下了熱淚,流落出感激之情。分享時一位女生談到:“父母為我做了那么多,我還常常不理解他們,一不順心還要發(fā)脾氣,頂撞他們……以后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們?!币晃荒猩@樣說道:“長這么大,從來不知道父母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而自己平時還要嫌棄他們,對他們愛理不理,真的很不應該!”大家的分享使在座的很多老師都感動了。實踐證明,冥想作為一種新的活動方式,其實是可以被引進教學課堂的,教師可以根據(jù)主題的需要自己設計一些冥想活動,比如考前輔導的放松練習,生涯規(guī)劃中的生涯漫游都可以嘗試運用,只要運用得當,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自主感悟式——我畫我心
心理學博士嚴文華認為:圖畫的象征性使其成為距離潛意識更近的一種工具,實質(zhì)就是人們表達內(nèi)心的一種工具,其所傳遞的信息遠比語言豐富,表現(xiàn)力更強。我也嘗試過將繪畫引用到課堂中。比如,為了幫助高三學生緩解壓力,表達情緒,我就用“雨中人”繪畫來上了一堂課。首先我通過幾幅名畫來導入,接著讓學生做一個放松練習,讓學生在放松的氛圍下畫一幅畫——一個在雨中的人,不用考慮繪畫技巧,跟著感覺走,用心畫就可以。大部分同學畫好之后可以讓學生先組內(nèi)交流然后全班分享。最后教師對繪畫的目的,元素以及整體畫的內(nèi)容做一個解釋。如果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個別有問題的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其實,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著極大的自我療愈能力,學生在繪畫中心理的自愈力可以得到換發(fā),可以覺察自我,尋找積極意義,獲得能量,從而更好的成長。
在不斷的實踐中我也打開了自己的思路,心理課不能拘于一格,它可以有不同的上法,但無論怎么變,我們的目的——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zhì)不能變。心理教育的道路還很長,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探索,才能和學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鐘志農(nóng). 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12).
[2] 葉麗霞. 這里有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探索心理輔導活動課課型有感[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21).
[3] 于海鵬. 舞動的畫筆——用圖畫“認識你我他”活動課教學設計[J]. 新課程學習(下),2011(01).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