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琪
通過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對不同時期的學生,但在教育和管理上卻有很多的不同,這些差別有的是源于我的經驗、經歷的不同,有些是源于學生心智階段的區(qū)別,有些是源于班級特點不同,因此我認為學生管理工作,要有針對性的尋求合理的管理方法,因此今天要和大家討論的主題是“分階段,談教育”。
對于這兩屆學生,我自身的經驗和經歷是不同的,因此,對他們的教育方法和思路也大為不同。在班主任的大家庭里,我得到了很多老教師的幫助,他們傳授給我很多寶貴的經驗,但因缺乏歷練、或因性情有別,要做到和老教師一樣的沉穩(wěn)和隨機應變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對我第一屆學生來說,我剛剛參加工作,班主任經驗尚且不足,很多辦法在我身上都不能發(fā)揮,需要另辟蹊徑。我想,要教育好學生,要靠身體力行,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闭^,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生崇拜的是知識淵博、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的班主任,我就要把自己樹立和打造成這樣的老師,以自己的言行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感化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為我的教育奠定基礎,使自己不僅成為良師而且也是益友,也因為年齡和經歷的差距較小,言傳身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相反對于現(xiàn)在的13級學生而言班上43名學生19名只為畢業(yè)證書而來,還有幾個學生是工作后重返校園,他們初見我時不免有些幼稚的世故,因此我要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保持權威,把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要在受學生尊重的同時,又有親和力,就要我們外柔內剛,如:班上有個女生總是周五下午推脫有事讓母親給她請假回家,前兩次的電話里我都和她母親表示了對她的理解,同時說明,這樣對班級管理的不利,及其他同學對孩子的看法,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這個學生周末再要早回家時,我就拿出前兩次的假條要她和我相互理解,不再讓步。
在就業(yè)問題上給予兩屆學生的指導也大不相同,對第一屆學生來說,給同學們的指導更多的是我找工作的經驗,如:明確自己的就業(yè)方向,制定學習目標,很多同學問專升本、函授等問題,我都會告訴他我的經驗,就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我們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畢業(yè)時想一邊工作,一邊提升學歷,不是不可能但很難,選其一就足夠了,不管你選什么,訂好時間結點,早準備不后悔;對于現(xiàn)在的13級學生,大三時突然面臨提前實習,就業(yè)教育上我則更愿意告訴他們我這幾年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希望對剛剛入職的他們來講有更多的實質性幫助,如充分了解你所在單位的文化,了解上下級關系,和他們分享我剛剛工作時就犯過“越級報告”的錯誤,當然在校期間這樣的錯誤也不能犯,有問題及時向班主任匯報。
第二: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學制較短,只有三年,第一年你是新生的班主任,而第三年又要面臨畢業(yè)的一系列問題,這就對班主任提出了很多要求,迅速轉換角色,把握班級管理的脈搏。對于學生的不同階段,我們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達到不同的教育目標。
對一年級的新生我認為重要的是相互了解,保護學生自尊心:他們剛剛來到這里,很多學生剛剛經歷高考失利,心理是自卑的,因此,班級有什么問題如內務、紀律、遲到早退等等,我都會在班會上以“嚴父”的形象提出,會后再私下找相關同學以“慈母”的形象教育,這樣不僅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還能根據具體情況幫他們解決問題。
二年級的同學就要明確規(guī)矩、增強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這些學生之所以在高考中失利,多半是因為缺乏自我約束力,來學校一年后更是覺得了解了大學生活,想要放松自己,適時的樹立嚴懲典型,教會他們該有的規(guī)則意識。
對三年級的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優(yōu)點,樹立學生自信心:蘇聯(lián)教育家說過:“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夠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特有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志趣,大膽地讓每一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蹦敲?,作為班主任,首先必須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才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經過之前的兩年,可以從學生交往中看出哪些學生有號召力、哪些學生有組織能力、哪些學生比較成穩(wěn),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不同閃光點,幫他們樹立自信,就拿08級的一個非常內向的男生為例,因為一次去班上發(fā)現(xiàn)他把自己電腦線拉的筆直,非常整齊,就讓他幫忙把全班同學的電腦排線板都安排好,果然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畢業(yè)前的很多事情班上同學都喜歡找他幫忙,他也樂此不疲,變的非常開朗,做事逐漸顯得更有信心。學生們即將面臨就業(yè),作為老師,我們要幫他們走好從學校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樹立自信心顯得尤為重要。
總的而言我認為班主任工作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好辦法,更多的是隨機應變,做好了學生的思想工作,其他的一切工作才能順利展開,要教育引導好學生,還要求我們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根據班級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合理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