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敏 王國華
[摘 要] 《大教學論》是夸美紐斯進行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究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其中開篇提到的泛智思想是其教育主張的核心。從夸美紐斯的泛智思想出發(fā),審視泛智思想的職業(yè)價值,并對職校通識教學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關 鍵 詞] 夸美紐斯;泛智思想;職校通識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4-0074-02
一、泛智教育思想的內涵
(一)泛智教育
“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是夸美紐斯對泛智思想的完美詮釋。一切男女青年都應進入學校,獲得一種周全的教育,身體和智力得到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涿兰~斯說:“在此以前沒有一所完善的學校,我所提到完全盡職的學校是一個真正鍛煉人的工場?!笨傊ㄟ^泛智學校的學習,人人都能完全學會一切事情,并能在世間過著一種天堂的生活。泛智思想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育內容廣泛化,二是教育對象普及化。
1.教育內容廣泛化
夸美紐斯說:“人人都應當在學校里面受到一種周全而良好的教育?!蔽覀兿M巳硕既W習并借助學校教育做到:“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研究來培植我們的才能;學會語文;形成誠篤的德行;虔誠地崇拜上帝,充分開發(fā)自身的學問、德行與虔信種子?!边@種周全的教育并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能深刻地懂得一切科學藝術,而是希望人人通過喚醒已存在頭腦中的學問、德行和虔信成為一個心性聰明、行為謹慎、信仰虔敬的人。最終擁有控制自己和一切的能力,使自己與世間萬物歸于偉大的上帝。“泛智”思想包括以下三方面:
(1)“學習精華”——學習一切藝術與科學的精華
夸美紐斯認為,人們應學習一切知識中的全部精華,借助內省在人腦中生成智慧。人們了解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掌握“一切都必需熟知的事物,了解所有事物的起因、原則與實際的用途”。
(2)“學做合一”——學習知識與實踐操作合一
夸美紐斯倡導必須教給學生切實有用的知識,如果所學的知識沒有實際用處,那這樣的知識就沒用了。通過學做合一的學校教育,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中,可以勝任社會上所有的工作。
(3)“優(yōu)美的語言”
學生在泛智學校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可以用優(yōu)美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認知行為,即人人都能夠熟練地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與其他人溝通交流??涿兰~斯提出要培養(yǎng)能言善辯的人,并能簡單明了地認知自己的行為。
2.教育對象普及化
泛智思想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宇宙中的一切知識,還要求傳授給所有人一切知識??涿兰~斯主張,不論貧富,一切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學校接受一種全面的教育。
(1)夸美紐斯指責當時盛行的一種教育對象不平等現象
1630年,夸美紐斯繼穆爾之后,再次呼吁教育界普及教育。人是理性的動物,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由于進學校接受教育得花錢,窮人們沒有富余的錢進入當時的學校追求學業(yè),所以學校事實上就是為富人、貴人設立的。被排除在學校外的人中,或許有些人是非常杰出的,這對于教會與國家來說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在夸美紐斯眼中,一個人如果沒有人為因素的培訓,我們都沒法確信他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教育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要求學校泛智教育必須對所有的人開放,無論男女、年齡大小、貧富、階級,都應當進學校接受教育。
(2)重視女子教育
這在歷史上是性別平等的一次突破??涿兰~斯反對歷史上輕視女子教育的觀點,認為女子和男子具有相同敏感的感知系統(tǒng)與學習能力,往往在這些方面強于男子,她們可以達到最高的地位。他力圖沖破封建教育的桎梏,力求使資產階級和工農群眾的子女都能接受周全的教育,維護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工農群眾的教育需求,順應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夸美紐斯通過廣泛地擴大教育內容與對象來實現民主化的教育是相當先進的做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工農群眾的子女不可能接受到普遍的學校教育??涿兰~斯認為,支持貧困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進行科學的教學工作,在當時的社會是很難解決的問題。然而,他的要求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同時,也試圖沖破封建貴族和天主教對學校教育的束縛,有利于為新興資產階級的子女爭取受教育的權利。為了實現教育的普及與民主化,夸美紐斯主張用母語(捷克語)進行教學工作。
(二)“教育適應自然”的教育自然觀
教育在各方面要適應自然的發(fā)展,教導的嚴謹秩序應當以自然為借鑒,并且必須是不受任何阻礙的。這一原則是我們實施教育活動的信仰,我們的建議是必須從自然本身去尋找,因為藝術若不模仿自然,它必然什么都做不了。這一原則為后來的教學理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里的“自然”實際蘊涵著兩個方面的內容:
1.教育適應自然首先是自然界及其一般規(guī)律
人文主義者以“自然”為武器與教會、神學進行斗爭,他們認為“自然”是上帝意志的體現。人生活在自然中,其自身的發(fā)展是自然和諧的,人是自然中最高貴的,上帝把一切給了人,人僅次于上帝。經過中世紀近千年的禁錮,人類最初進入自然界欣喜膜拜,進而贊嘆自然的奇妙,然后仿照大自然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人文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以自然界的一般規(guī)律為基礎,把自然當作向導,試圖尋找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他強調“改良學校的依據應該是擁有嚴謹秩序的萬物”,同理,教育的秩序也應效仿自然的規(guī)律。整個自然界正因為嚴謹秩序的存在才可以成為一個縝密、奇妙的大型機械。以教育適應自然為指導,利用協(xié)調有序的自然力量挑戰(zhàn)封建獨裁教育的專制和混亂,組成了自然主義的教育觀點。
2.教育適應自然要考慮人的天性和年齡階段特征
人是自然界創(chuàng)造的高級生物,人人都擁有天賦人權可以領略世間萬事萬物。所有事物的本性都是在弱小的時候易于屈服養(yǎng)成,當長硬后就很難轉變了。同樣,孩子可以自行長成一個成人,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教育把他本身的、內隱的品質呈現出來,并著重關注個別差異。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教育要因材施教,既要依據受教育者的性格差異,同時也要考慮受教育者每個年齡階段發(fā)展的特征。
二、泛智思想對職校通識教學工作的啟示
(一)建構完善的職校通識教學體系
夸美紐斯:“一切青年男女都應該進入泛智學校,接受一種周全的教育?!甭毿MㄗR教學工作實現的主要形式在于課程內容的設置,內容要概括歸納并進行不斷地融合升級,保證自然、人文、社會等學科內容的交匯均衡發(fā)展。通識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具有一定程度的實踐性和評估性。從性質上來看,職校通識課程分為基礎、核心、跨學科等;從修業(yè)的限定范圍上,可分為必修、選修、限選課。必修課通常情況下多為基礎類通識教育課程,主要指語言、文字、電腦的使用及體育等。限選課多指的是核心類通識教育課程,是歸納單一科目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全體學生領會并掌握公共學科類的知識體系。選修課則多為跨學科類通識教育課程,主要是社會交往、自然、人文素養(yǎng)、生物科學等層面的知識。因此,職業(yè)院校要立足本校真實的境況,完善基礎類通識教育教學課程的設置,優(yōu)化其結構,創(chuàng)建具有本校特質的職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并加強跨學科職校通識教育課程的開拓
力度。
(二)重視職校通識教育中隱性資源的利用
某種程度上來說,通識教育其實是精神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職校應加大力度開發(fā)課外隱性教育資源。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風校紀、學術氛圍、校園文化、師德風貌等都屬于課外隱性教育資源。職校學生處每月組織學生會開展多姿多彩文化節(jié)和知識競賽,定期舉辦與專業(yè)相關的學術交流講座,列出職校學生必讀的通識教育類書名清單,安排相關教師引導學生閱讀。
(三)職校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理念有機結合
夸美紐斯認為,教育要培養(yǎng)“勝任社會上所有工作的人”,奠定了職校開展“通識教育”的理論基礎。當前,我國職教界存在著面向少數專門人才培養(yǎng)某一學科專業(yè)中素養(yǎng)高的“專才教育”與面向所有人培養(yǎng)身心自由健全的社會公民的“通識教育”兩大陣營,前者屬于研究型、專業(yè)型,后者則是指業(yè)余性和通識性的教育。我國的職校教學工作過度偏向專業(yè)教育,導致職校的目標局限在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上,加上職業(yè)教育過多地和我國經濟發(fā)展聯系在一起,使職校通識教學工作的發(fā)展缺乏正確的導向,造成目標定位的嚴重歪曲。
一味地將專業(yè)和通識教育區(qū)分進行教學工作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都不存在純凈的教學。美國學者Horace M.Kallen提出:“所有能幫助思維形成思想,每一類職業(yè)、技能都能成為解放思想的理論依據,因此一切科學藝術,知識、和理念都能作為通識教育的器械?!币虼?,應把職校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有效結合,如解剖專業(yè)中應滲透社會人文倫理精神的學習。
(四)健全職校通識教學工作管理體系
1.職校通識教學工作實施前提是有一套標準有效的教學監(jiān)管體系
職校應專門設置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開發(fā)和監(jiān)管的教學部門;把通識教育課程引入學校的學分制,學生可跨專業(yè)、跨學科根據自己的興趣及發(fā)展需要選修通識課程;實施主輔修制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以本專業(yè)為主修專業(yè)的同時,可輔修與主修不相關的專業(yè),這樣便可以獲得兩個專業(yè)的理論和技能操作,形成文史、理工科交錯培養(yǎng)的教學體制;還可推行同市職校通識教育課程學分互相認證、共同辦學的形式。
2.改進職校通識教學工作的評價形式
對于評價目標,應檢測通識課程教學工作實施的成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內容上,不僅要正視通識課程本身的評價,還要注重隱性通識課程資源的評價,做到學業(yè)和品德評價的有機結合;形式上,可以開閉卷考核方式相結合,平時作業(yè)和期末考核相結合,切實做到過程性、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效
統(tǒng)一。
總之,夸美紐斯的泛智思想為我國職校通識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思路,雖然受到社會和宗教的影響,帶有濃重的神學色彩,遠不足以否認泛智思想的進步性。職校通識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制度等必須進一步規(guī)范化,以便更好地促進職校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當然,若要通識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他方面的改革如管理體制、師資評價機制等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通識教育在職業(yè)教育史上還是一個新事物,其完善、發(fā)展、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職校將通識理念融會貫通到各專業(yè)的教學工作中,逐漸探尋出適合職校生的特色通識課程,職校的明天才能發(fā)展得更加科學合理化。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王凌皓,王晶,姚玉香.夸美紐斯、福祿貝爾教育名著導讀[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
[3]任鐘印.夸美紐斯教育論著選[M].任寶祥,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