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麟·
?
仙姑·妖精·賢婦·辣妹
——螺女在古代小說中的變身及其文化意蘊
·石麟·
摘要螺女是中國民間故事中出鏡率頗高的一個藝術(shù)形象,而且,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傳說故事中的螺女形象又不斷變身,充分顯示了她性格上的多姿多彩。中國古代小說史上,許多作者都寫到螺女形象,有的神秘,有的淫邪,有的賢惠,有的聰慧,當(dāng)然,也有辣妹子型的抗暴者。對這些形形色色的螺女形象進行綜合研究,并從中挖掘出深刻而富有情味的文化內(nèi)涵,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者的一件幸事、一件趣事。
關(guān)鍵詞古代小說螺女變身文化蘊涵
關(guān)于中國古代許許多多的“螺女”故事的文學(xué)體裁歸屬,嚴(yán)格而言是一個說不清楚的問題。從最大的層面劃分,她應(yīng)該屬于“民間故事”。再細分,她又該屬于民間故事中的“童話”。但也可以說她是一個神話、仙話、傳說故事。當(dāng)然,她又被“嫁”到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大家庭中。
民間故事具有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匿名性、傳承性、地域性等特點。它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完整而美妙的情節(jié)是其基本要求,這些作品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往往隨著敘述者的變化而產(chǎn)生著微妙的變化。童話則是充滿幻想的民間故事,因此,又可稱之為幻想故事。它以豐富的想象為主要特征,當(dāng)然,這種想象多半又建立在充分現(xiàn)實化的基礎(chǔ)之上。童話故事一般都表揚那些勤勞、勇敢、善良、寬容、公正和充滿智慧的人們,所批判的對象呢?當(dāng)然就是那些懶惰、怯弱、兇惡、狹隘、自私和自以為聰明其實很愚蠢的家伙。童話往往將動物、植物乃至無生命物人格化,從而,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人物”去勾起少年兒童的心理共鳴,去引發(fā)他們豐富的審美想象力。當(dāng)然,童話也可以發(fā)掘成年人乃至老年人的“童心”,讓他們的心理年齡變得年輕起來,進而在一個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中暫時回到那金色而迷蒙的孩提時代。
“螺女”故事的演變過程,正好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
從某種意義上講,螺女的傳說正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標(biāo)準(zhǔn)體現(xiàn)。因為中國最早的螺女本是白水素女,她是受天帝派遣從“天漢”掉到“邑下”的。這個故事見于一篇南朝小說,或謂出自《搜神記》,或謂出自《搜神后記》,今以最新輯本《搜神記》為準(zhǔn)引錄如下:
謝端,晉安侯官人也。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為鄰人所養(yǎng)。至年十七八,恭謹(jǐn)自守,不履非法。始出作居,未有妻,鄰人共愍念之,規(guī)為娶婦,未得。端夜臥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以為異物,取以歸,貯甕中畜之。十?dāng)?shù)日,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盤饌甚豐,如有人為者。端謂鄰人為之惠也。數(shù)日如此,便往謝鄰人。鄰人皆曰:“吾初不為是,何見謝也?”端又以鄰人不喻其意。然數(shù)爾不止,后更實問,鄰人笑曰:“卿以自娶婦,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方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于籬外竊窺其家中,見一少女美麗,從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門,徑至甕所視螺,但見殼。乃到灶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為炊?”女大惶惑,欲還甕中,不能得,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來,權(quán)相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dāng)還去。而卿今無故竊相伺掩,吾形已見,不宜復(fù)留,當(dāng)相委去。雖爾,后自當(dāng)少差,勤于田作,漁采治生。今留此殼去,以貯米谷,常不可乏?!倍苏埩?,終不肯。時天忽風(fēng)雨,翕然而去。①(《搜神記·白水素女》)
這個故事有幾個要點:第一,男主人公謝端是個窮苦而又勤勞的青年農(nóng)民。第二,他撿到了一只田螺并蓄養(yǎng)在家。第三,螺女幫他燒菜弄飯。第四,謝端發(fā)現(xiàn)并抓住了螺女。第五,螺女自稱是白水素女,乃受天帝派遣而來。第六,螺女沒有嫁給謝端,但留下可以永遠裝滿糧食的田螺殼而去。
這一則東晉時期由文人記載的螺女的故事,到唐代則由另一個文人改寫。改寫后的作品,以上六個要素中的有些情況卻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先看唐代人記述的前半段:
常州義興縣有鰥夫吳堪,少孤,無兄弟。為縣吏,性恭順。其家臨荊溪,常于門前以物遮護溪水,不曾穢污。每縣歸,則臨水看玩,敬而愛之。積數(shù)年,忽于水濱得一白螺,遂拾歸,以水養(yǎng)。自縣歸,見家中飲食已備,乃食。如是十余日。然堪為鄰母哀其寡獨,故為之執(zhí)爨,乃卑謝鄰母。母曰:“何必辭,君近得佳麗修事,何謝老身。”堪曰:“無。”因問其母。母曰:“子每入縣后,便見一女子,可十七八,容顏端麗,衣服輕艷,具饌訖,即卻入房?!笨耙庖砂茁菟鶠椋嗣苎杂谀冈唬骸翱懊魅债?dāng)稱入縣,請于母家自隙窺之,可乎?”母曰:“可。”明旦詐出,乃見女自堪房出,入廚理爨。堪自門而入,其女遂歸房不得??鞍葜?,女曰:“天知君敬護泉源,力勤小職,哀君鰥獨,敕余以奉媲,幸君垂悉,無致疑阻?!笨熬炊x之,自此彌將敬洽,閭里傳之,頗增駭異。②(《原化記·吳堪》)
較之《搜神記》,《原化記》中螺女的故事要素有哪些變化呢?第一,男主人公由貧窮的農(nóng)民變成了縣吏——國家公務(wù)員。第二,螺女沒有離開,而是嫁給了男主人公吳堪。除了這一頭一尾之外,中間主要情節(jié)的四點基本沒有變化。那么,產(chǎn)生變化的兩點體現(xiàn)了什么呢?答曰:作者的自戀和媚俗心理。所謂自戀,乃是對作者自身身份的一種美好認(rèn)識,體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有如此艷遇的不應(yīng)該是一個農(nóng)民,而應(yīng)該是一個知識分子,最好是有一官半職的知識分子。所謂媚俗,當(dāng)然是遷就普通民眾的心理,一個故事中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之間最好有一點艷情,讓螺女嫁給男主人公得了,何必“可望而不可即”?這兩種心理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實在也說不上好壞。
中國古代小說史的發(fā)展往往是波瀾起伏的,螺女的故事也不能例外。清代坊刊本擬話本小說集《別有香》第十五回,竟然一下子又寫了兩個螺女的故事。前者是一個堅貞不屈抗拒歹徒的烈女形象,后者卻是個淫蕩不堪的妖精形象,真正是相反相成。后者后面再說,我們不妨先看前者。
這個故事的開始很正常,與上面兩個傳說只有細微的不同。
先年有一人姓張,事母至孝。每日砍柴,易粟供母,寒暑無替,忽一日,母病將亡,張焚香告天,愿以身代,然修短有數(shù),豈人代得的,其母竟以病亡,張殯殮了,哀毀骨立,飲食不進。鄰人再三勸諭,方始食粥,但張□身自出砍柴,向賴母三餐炊煮,及母沒了,張要親身經(jīng)歷,每一舉火,即想其母,未嘗不慟哭,常至廢餐。忽一日,進山砍柴,見路傍有螺殼一個,大如甕,可以盛斗粟,張愛之,遂懸擔(dān)頭持歸,掛在臥房壁上,每日早飯了出去,至暮方回,即炊煮晚膳,習(xí)以為常。偶一日歸來,見鍋內(nèi)有熱氣,忙揭開一看,夜飯并下飯的小菜,悉皆齊備。③(《別有香·大螺女巧償歡樂債》)
這里,除了將農(nóng)夫改為樵夫而外,與《搜神記》中的描寫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不同。螺女與張郎做了一段時間的夫妻,并告訴張郎,她是奉“龍主”之命來給張郎燒菜弄飯并做妻子的,原因是張郎“行孝無偶”,同時又與張郎有“夙緣”。最終,在緣盡之時,螺女留下珍珠一囊,分別而去。后張郎用那些珠子聘妻成家,子孫綿延。
上述而外,古代小說中的螺女故事還有另一種形態(tài),帶有“妖氣”的女人和環(huán)境。唐代小說中就有這么一種描寫:
鄧元佐者,潁川人也,游學(xué)于吳。好尋山水,凡有勝境,無不歷覽。因謁長城宰,延挹托舊,暢飲而別。將抵姑蘇,誤入一徑,其險阻紆曲,凡十?dāng)?shù)里,莫逢人舍,但見蓬蒿而已。時日色已暝,元佐引領(lǐng)前望,忽見燈火,意有人家,乃尋而投之。既至,見一蝸舍,惟一女子,可年二十許。元佐乃投之曰:“余今晚至長城訪別,乘醉而歸,誤入此道,今已侵夜,更向前道,慮為惡獸所損,幸娘子見容一宵,豈敢忘德?”女曰:“大人不在,當(dāng)奈何?況又家貧,無好茵席祗侍,君子不棄,即聞命矣?!痹麴H,因舍焉。女乃嚴(yán)一土塌,上布軟草,坐定,女子設(shè)食。元佐餒而食之,極美。女子乃就元佐而寢。元佐至明,忽覺其身臥在田中,傍有一螺,大如升子。元佐思夜來所餐之物,意甚不安,乃嘔吐,視之,盡青泥也。元佐嘆咤良久,不損其螺。元佐自此棲心于道門,永絕游歷耳。出《集異記》。④(《太平廣記》卷四百七十一)
與《搜神記·白水素女》相比,《集異記·鄧元佐》中的故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上述六個要素都不同程度被“顛覆”了。第一,男主人公鄧元佐再也不是窮苦勤勞的青年農(nóng)民,而是一位游學(xué)的學(xué)子;第二,鄧元佐并沒有撿到田螺,而是在荒郊野外遇到田螺變成的美女;第三,螺女雖然也給他提供精美的食物,但卻是青泥“幻化”的;第四,發(fā)現(xiàn)“美女”原來是田螺乃是在第二天早上;第五,美女現(xiàn)形田螺后并沒有變回來,當(dāng)然也就更沒有辦法交代自己的來歷;第六,螺女雖然沒有嫁給鄧元佐,但卻“就元佐而寢”,與他做了一夜情的露水夫妻。這樣一個脫胎換骨的螺女的故事,意味著在《搜神記·白水素女》的影響下,雖然有著《原化記·吳堪》那種基本繼承的“正格”,但也有著《集異記·鄧元佐》這樣的“變格”。而“變格”之變,核心就在于仙女的“妖精化”。
然而,這僅僅只是螺女“妖精化”的開始。
在《集異記·鄧元佐》的影響下,“螺”在后世小說中常常以妖精的面目出現(xiàn),而且是形形色色,多種變相。
一種情況螺精乃為害一方的妖孽,且看:
卻說武當(dāng)山揚子江中,有水螺精、馬精、蝸精、篾纜精眾精,見祖師在凡間,不敢作亂。聞師上天,眾精于江中興波作浪,遍害客商,怨氣沖天。⑤(《北游記》第二十四回)
這樣一個螺精,可不是什么好東西,與那些溫柔美麗的螺仙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別。當(dāng)然,作為妖精的“螺”也并非只是在江河湖泊中有,大海之中也有這種螺中敗類:
透龍寶劍落下來,照著妖僧的頸項,咕咚的將妖僧的頭砍將下來。死尸栽倒,現(xiàn)露原形。時長青將避法冠摘下,現(xiàn)出本面來,二位佳人來到近前細看,原來是個海螺,多年成精得道,神通廣大,變作人形。⑥(《小八義》第九十八回)
然而,像這種極其卑劣的螺妖在中國古代小說中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螺”在水族則是充當(dāng)“將士”的角色。例如:
智能變電站裝配式建筑造價影響因子識別是從裝配式建筑建造技術(shù)的基本內(nèi)容出發(fā),采用Pareto分析法對寧夏電網(wǎng)2015—2018年竣工結(jié)算的智能變電站裝配式建筑在招投標(biāo)階段、結(jié)算階段的工程量、價差異分析,識別出造價占比累計達到80%的造價影響因子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指標(biāo)中:鋼柱、樓板屋面板、外墻、屋面保溫。則將智能變電站裝配式建筑造價影響因子集合表示為:
白蛤為前隊,黃蜆作左沖。蠒揮利刃奏頭功,蚶奮空拳冒白刃。牡蠣粉身報主,大貝駝臂控弓。田螺滾滾犯雄鋒,簇?fù)碇熊娎习?。?《型世言》第三十九回)
楚玉游于宮外,見了些水兵水將、水宮水殿。那長劍將軍,是蝦體曲而成精;那八卦軍師,是龜頭老不能伸;那鐵甲大王,是螺螺身帶重殼;那雙戟先鋒,是蟹精同步橫行。真?zhèn)€水旅盛似百萬兵?、?《比目魚》第九回)
這些螺妖,有男有女,或正或邪,一般說來,屬于古代小說中最普通、最無意義的螺精形象。但是,也有稍具文化意味的螺妖,如下面這位一心向道的螺中女子:
真君乃站在石上,用力一扯,石遂裂開。石至今猶在。因名為釣龍石。只見扯起一個大螺,約有二三丈高大,螺中有一女子現(xiàn)出,真君曰:“汝妖也!”那女子雙膝跪地,告曰:“妾乃南海水侯第三女。聞尊師傳得仙道,欲求指教修真之路,故乘螺舟特來相叩?!闭婢酥敢愿呱w山,可為修煉之所,且曰:“此山有苦參甘草,上有一井,汝將其藥投于井中,日飲其水,久則自可成仙。”遂命女子復(fù)入螺中,用巽風(fēng)一口,吹螺舟浮于水面,直到高蓋山下。女子乘螺于此,其螺化為大石,至今猶在。⑨(《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
這里的真君,即許旌陽,俗名許遜,他所指點的這位“螺女”嚴(yán)格而言只是“乘螺之女”,是“南海水侯第三女”,“乘螺舟特來相叩”,似乎本身并不是螺精或螺仙。但如果這樣看問題,就有點膠柱鼓瑟了,因為本文涉及到的大量螺女,都是藏身螺中的女子,就連白水素女也是如此。故而,這位“郡主”我們也應(yīng)算作“螺女”。這可是一位正面人物,她潛心向道,拜真君為師,最后終登仙籍。
與南??ぶ飨囝愃频倪€有一位螺精,不過他可是位雄性“巨螺”,而且是身處妖邪之中而真靈不滅的。且看他的表現(xiàn):
卻說此室之內(nèi),有一九頭烈馬,修成人體,常在八境宮殿現(xiàn)形,驚物左右。山鄰聘請巫師,時為和解??秩苏`觸此怪,將室緊閉。三緘師徒在八境煉道,怪已知得,恨不能吞之。歷此廿里許,有一搏龍?zhí)?,?nèi)一巨螺,煉道千年,亦能化作人形,常與潭中婆龍相善。二怪道法高妙,九頭烈馬頻相往來。故見三緘師徒煉道于此,烈馬喜甚,飛身來潭,向巨螺、婆龍言及此事。巨螺曰:“彼煉彼道,吾修吾身,同為造道之人,何容自相殘賊?”……巨螺曰:“三緘奉上天命,為道祖所遣,一止一行,皆有仙真護持。噬之弗得,反自尋死路也,烏得不畏!”婆龍曰:“爾畏三緘,吾不畏之!”九頭烈馬曰:“如婆龍不畏,吾等今夜乘其不備噬之,可乎?”婆龍曰:“可?!倍稚套h停妥,于傍晚時駕動妖風(fēng),將欲行矣。巨螺又止之曰:“是三緘也,不惟命奉上天,爾等噬之,必遭天譴,而且隨身法寶亦復(fù)多多。吾不忍爾二人修道有年,一旦喪失。如其不聽吾語,為彼寶物傷卻,那時追悔,嗟何及乎?”婆龍不以為然,與九頭烈馬驅(qū)風(fēng)竟去。……婆龍、烈馬勢不可支,剛欲飛奔入潭,早被飛龍一爪抓定婆龍,一爪抓定烈馬。二怪急不能脫,忙化為細小堅石,龍爪抓之不著,方得逃入潭中。所恨遍體負(fù)傷,羞見巨螺,暗暗養(yǎng)好傷痕,深恨三緘入骨。⑩(《繡云閣》第八十六回)
這個巨螺,可謂身陷污泥之中而保持頭腦的清清白白,因此,他可以得到善終。由此亦可見得,即便是低賤的螺妖,在靈魂深處也要“正心誠意”,而絕不可有私心雜念,更不能有淫邪歹毒的想法。說到底,這其實正是儒家思想的一種非常態(tài)表現(xiàn)。
前文引述的《別有香·大螺女巧償歡樂債》中的那位堅貞不屈抗拒歹徒的烈女形象的螺仙,在那篇作品中不過是一個大大的“頭回”,該篇真正的意旨則是后面那個故事。
有戚玄修、戚玄感兄弟二人,讀書之暇,江邊觀景,見江舟之中兩個美女,兄弟頓生相思情意,不料卻招惹上了巨無霸的田螺女。
旋即,兄弟二人分別去多情地“乞靈”“叩問”田螺,而這位大螺女居然也就分別與兄弟二人相好:“自此后,那螺女夜間去陪玄修宿,日間去陪玄感宿?!比绱艘粋€月之后,大螺女忽然不來,兄弟二人在苦苦思念、等待之時也情不自禁地相互間將隱情說破。不料大螺女又突然出現(xiàn),原來是“緣法已到”,“來奉郎君一夕之歡”,作最后告別的。于是,出現(xiàn)了所有螺女傳說中最為淫穢的一幕:
如此描寫,多么無恥,又多么無聊!這是一種披著因果報應(yīng)外衣的縱欲淫亂。這種寫法,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并不少見,但卻傳染到田螺故事之中,使得原本聰明美麗的純情女子變成一個縱欲無度的蕩婦淫娃。這是田螺故事最大的墮落,是文人的無聊情趣與市井的不良風(fēng)氣的渾濁結(jié)合。但是,這并不奇怪,因為在小說史前進的長江大河之中,既有潺潺流水,也有激流險灘,既有波光瀲滟,當(dāng)然也就免不了有污濁泥潭。
以上兩節(jié)中涉及的螺女,有些已經(jīng)具有了民間家庭主婦的特色。然而,這種角色的動人風(fēng)采真正豐滿的展現(xiàn)則是清代章回小說《八仙得道》,這部作品中塑造的螺女形象堪稱與仙姑、妖精鼎足而三的新的范型——賢婦。故事是從一個一輩子吃齋而突然想“開葷”吃田螺的老婦人開始寫起的:
這部作者姓名不詳?shù)摹栋讼傻玫馈罚胺Q古代仙話傳說百衲衣。該書將歷史、神話、傳說融為一爐,加之想象虛構(gòu),東扯西拉,卻饒有趣味。書中最大的特點是作者能將神話、仙話、傳說中的人和事扯到一起。尤其是對“八仙”出身的描寫,更具有非常濃厚的世俗意味,甚至有的地方帶有民俗特色。如第七回起敘張果老出身,第十八回起敘鐵拐李出身,第二十五回起敘何仙姑故事,第三十八回起敘鐘離權(quán)出身,第五十五回寫藍采和故事,第七十九回起敘呂洞賓故事,第九十二回敘韓湘子出身,第九十七回寫曹國舅出身等等,都很精彩。而螺女的故事,就是附著在張果老出身的大故事之中的。但是,就其對螺女故事的描寫本身而言,又的的確確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并且,這個故事與《白水素女》和《吳堪》相比,均有很大差別。第一,男主人公既非未婚的青年農(nóng)民,也不是一個單身漢的縣吏,而是一個有家有室的傭工者。第二,螺女并非上天派來,而是大水漂來。第三,孫杰的妻子對田螺客觀上有救命之恩,故而,田螺后來的行為可視為一種報恩行為。當(dāng)然,這篇作品也有與《白水素女》和《吳堪》相同的情節(jié),那就是螺女幫男人燒菜弄飯終被發(fā)現(xiàn)被“抓獲”的情節(jié),這大概也是所有螺女故事不可移易的“當(dāng)家”情節(jié)。然而,《八仙得道》中螺女賢惠的勞作卻不是“目標(biāo)準(zhǔn)確”和“第一時間”的。對其客觀上有恩的本是孫杰的妻子劉氏,而她報恩的對象卻選擇了孫杰,而且是在劉氏去世之后。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位螺女立志要將報恩的行為落實到恩人最為盼望的“焦灼點”上。劉氏一輩子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呢?用她自己的話說:“我隨你二十年,替你養(yǎng)親持家,自問并沒失德,只不曾替你生下一男半女。我家境況又如此貧苦,我死之后你哪有銀錢再娶!這孫氏血脈,豈不由你而斬!這是我死不瞑目的事情?!辈恍⒂腥?,無后為大。在封建時代,一個女人嫁到夫家,如果不能生下一個或幾個兒子,那將是極大的恥辱和遺憾,甚至還會產(chǎn)生負(fù)罪感。正是出于這樣一種心態(tài),劉氏有了這最大的“焦灼點”。故而,螺女要報劉氏之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她的“焦灼點”變成興奮點、幸福點。質(zhì)言之,這一位螺女必須繼承劉氏的遺志,拋棄自己的一切,為孫杰生一個兒子!這才是最能讓施恩者愉快接受的報恩。于是螺女義無反顧地去了,去為恩人的丈夫?qū)O杰燒菜弄飯、漿衣洗裳、疊被鋪床、生兒育女去了。她當(dāng)然會被“抓獲”,當(dāng)然會留下來,當(dāng)然,也會做了孫杰賢惠的妻子,并且還有了自己的名字——羅圓,諧音“田螺圓圓”的簡稱。且看這神奇而又溫馨的一幕:
在上述所有螺女的故事中,這一個是最纏綿的,也是最世俗的。你看它,竟然讓螺女變成了富家小姐,還帶著兩個丫鬟來出嫁,還給丈夫家?guī)砹讼聿槐M的榮華富貴。但即便如此,還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羅圓嫁到孫杰家的終極目標(biāo)是生孩子,其他的都不過是陪襯,是背景色而已。當(dāng)然,作者是不可能忘記這個核心指標(biāo)的。不僅不會忘記,而且還要重筆寫來。一定要讓羅圓這個“報恩”的麟兒生產(chǎn)得非同凡響。
看到這里,稍有文化知識的讀者應(yīng)該會恍然大悟了。盡管羅圓報恩生子的故事本身也很生動,但在“八仙出身”的大故事中,它不過是一個美麗的插曲而已。這里的螺女故事是附著在張果老出身的故事中得到表現(xiàn)的。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張果老的最早形態(tài)就是一只蝙蝠,亦即故事中“變形”而成的“黑色飛禽”。這“仙禽”由閻王送給羅圓,就是她的報恩子——孫仙賜。孫仙賜再次投胎即為張果,亦即八仙中的張果老。至此,羅圓的恩也報了,螺女故事的一個新的范型也就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
其實,前面提到的唐人傳奇《原化記·吳堪》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并非前半段,而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相對于《白水素女》而言,那簡直就是另開天地的再創(chuàng)作。
《原化記·吳堪》的后半段,完全改變了螺女的主題思想,它由一個上帝悲憫弱者或民眾同情善良的主題轉(zhuǎn)變?yōu)榉从橙耸篱g真善美與假丑惡的搏斗。在這里,螺女代表真善美,與縣官代表的假丑惡之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斗智,最后,光明戰(zhàn)勝黑暗,正義戰(zhàn)勝邪惡,善良戰(zhàn)勝兇殘,美好戰(zhàn)勝丑陋??h官代表的邪惡勢力化作泥土,遺臭千年;田螺代表的正義力量化作金星,輝煌萬世。如此一來,我們對《吳堪》一篇就當(dāng)刮目相看了。而且,與《白水素女》相比,《吳堪》的前半顯然稍遜一籌,但就其后半而言,那卻是超乎其上的。
是金子總會閃光的,《吳堪》篇精華所在,又被明代作家改編為一段白話小說,作為一篇擬話本小說的“頭回”。其間的語言表現(xiàn)力更強,當(dāng)然也就更為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我們且將與上面那個片段相關(guān)的片段引出,以資比較:
這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樣的白話小說形式,當(dāng)然會使《吳堪》篇后半部那個最能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說法”更為普及,更為發(fā)揚光大。
除了斗官府的強權(quán)而外,對于那種生活中的邪惡勢力,例如歹徒惡棍之類對自身的調(diào)戲褻瀆,辣妹們也是毫不客氣地予以堅決反抗斗爭的。如上面提到的《別有香》中的螺女在被發(fā)現(xiàn)而尚未與張郎為妻時,忽然有個歹毒的鄰居刁某,乘張郎不在家,居然上門調(diào)戲,當(dāng)然,也就遭到了這位辣妹子的反抗和戲弄:
但事情并沒有完,以上所述僅僅是文人筆下的螺女故事。這則美麗的童話故事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對其青睞有加或肆意強暴的并非都是文人,還有許許多多的民眾,甚至是處于文盲狀態(tài)的勞苦大眾。面對螺女的故事,他們也有話說。于是,大家都來對這個美麗的神話、仙話、童話故事進行加工、編造,于是很多種“民間版”的螺女故事就以烈火燎原之勢在千百年的神州大地蔓延開來。而且,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方的老百姓都在按照自己的審美心態(tài)創(chuàng)造并講述著自己的螺女故事。例如在溫州民間故事《田螺姑娘》中,男主人公就變成了一個打柴度日的沒爹沒娘的窮孩子王小,白水素女自然也就干脆以田螺姑娘直接稱呼,經(jīng)歷了那段每個“田螺姑娘”的故事都有的幫助男孩燒菜弄飯最終被“抓獲”的必然過程之后,她做了王小的妻子。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故事的后半,又在《吳堪》篇的基礎(chǔ)上大寫特寫螺女斗大官的情節(jié),而且更具“輕喜劇”特色,甚至大有喧賓奪主之勢,使后半段幾乎成為故事的主體和人們注目的焦點。且看這個故事的最后一段:
由此可見,螺女是由天上飄然而下最終扎根田野的女人,而螺女的扎根田野,又說明民間文學(xué)無與倫比的巨大能量。
注:
① 干寶撰,李劍國輯?!缎螺嬎焉裼洝罚腥A書局2007年版,第116-117頁。
④ 《筆記小說大觀》(第五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299頁。
⑤ 余象斗《北游記》(《四游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頁。
⑥ 《小八義》,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519頁。
⑦ 陸人龍《型世言》,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371頁。
⑧ 愛月主人編次《比目魚》(《古本小說集成》第二輯第10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28-29頁。
⑨ 馮夢龍《警世通言》,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6年版,第626頁。
⑩ 魏文中《繡云閣》,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43-644頁。
責(zé)任編輯:魏文哲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小說批評發(fā)展的潛邏輯過程與邏輯結(jié)構(gòu)”(項目編號:13YJA75104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