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誠信建設進行到底
日前,由中國檢驗檢疫學會藝術品產業(yè)誠信發(fā)展委員會主辦,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承辦的中國首屆藝術品產業(yè)誠信發(fā)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與會者就如何加強藝術品市場誠信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聽后深受啟發(fā),感觸良多。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然而,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社會誠信建設遭遇了強烈的沖擊和挑戰(zhàn)。藝術品市場亦概莫能外:一方面中國藝術品市場獲得全面復蘇,走向繁榮;另一方面“制假賣假、知假鑒假、知假拍假”之風愈演愈烈,猶如瘟疫一樣侵蝕著藝術品市場的肌體,直接導致了藝術品市場的行業(yè)性扭曲,嚴重敗壞了文化市場的公信力和誠信形象。這也從反面折射出藝術品市場誠信建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這不只是古訓,更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告訴我們,一個沒有誠信的國家是衰敗落后的國家,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是道德淪喪的社會,一個不信守誠信的市場是難以持續(xù)的市場,而一個不恪守誠信的人注定被人所唾棄。由此可見,誠信就像空氣對于生命一樣重要。誠信是社會發(fā)展之基石,是市場秩序之基礎,是企業(yè)發(fā)展之生命,是個人立身之根本,因而培育和弘揚誠實守信價值觀,積極化解誠信危機,倡導誠信風尚,人人有責,責無旁貸。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誠信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國務院頒布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年)》,為藝術品市場誠信建設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以為,藝術品市場誠信建設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至少應從三個方面采取措施,合力推進:一是加強道德教育,在全行業(yè)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氛圍,使誠實守信成為大家的自覺行為規(guī)范。二是強化法規(guī)約束,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通過制度和規(guī)范來促進,通過法律和制度來推動。三是利用科技的手段,大力推進“以科技鑒定為基礎、以經驗鑒定為借鑒、以標準計量為依據、以認證認可為手段、以檢驗檢測為依托、以信息化為平臺,并于國際通行規(guī)則相銜接”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建設,運用技術的手段,鏟除滋生誠信危機的溫床,遏制失信亂象的蔓延,壓縮“暗箱操作”“權錢交易”“鑒定腐敗”的失信空間??傊囆g品市場誠信建設,一要靠道德加以引導,二要靠法規(guī)加以約束,三要靠技術加以防范。這樣,才能有效保證藝術品市場“誠信缺失”頑癥的根治,以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fā)展 。
莎士比亞在其名作《哈姆雷特》中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目前藝術品市場的誠信失范問題,不只是少數人、少數機構的個別現象,實際上已經蔓延到古玩市場、鑒定市場、拍賣市場各個領域,而且也不是少數企業(yè)、局部地區(qū)的問題,而是一個在全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試想一下,如果聽任這種情況繼續(xù)下去,不能堅決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其后果會是怎樣?顯然,這是一個值得我們一思、二思、再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