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先濤,馬江寶
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50
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設計與開發(fā)研究
賈先濤,馬江寶
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650
信息傳播功能強大的微信平臺受到教育界的青睞,成為重要的教育媒體。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構建了數(shù)字化、智能化的學習環(huán)境,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成為網(wǎng)絡教育的熱點,微信是當下理想的學習工具。微課是新興的網(wǎng)絡學習資源、其信息優(yōu)勢能夠很好的滿足多種網(wǎng)絡學習模式的需要。在綜合分析微信教育應用的基礎上,探討了基于微信平臺傳播的微課建設與應用措施。
微信;微課;泛在學習
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數(shù)字化教育媒體的興盛;如火如荼的智慧校園建設,代表了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新標桿、也為信息化教學與學習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翻轉課堂、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等一系列的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成為高等教育關注的熱點,新的教學與學習模式需要相應的教育傳播工具,眾多的研究者將目光匯集到了一個功能強大的移動傳播媒介——微信。作為新媒體的代表,微信的用戶多、信息傳播能力強、交互性好、媒體形式豐富,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微信的教育應用有哪些優(yōu)勢,如何促進微課視頻的開發(fā)與應用,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2015微信用戶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在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每月的活躍用戶達5.49億。年齡在20到30歲的人群占微信總體使用人數(shù)的55%,這其中相當一部分的使用者是在校大學生[1]。由于微信功能完善,在大學生中的使用率較高,因此,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媒體。作為教育媒體的新寵,其信息傳播優(yōu)勢明顯。
1.1首先,信息傳播能力強大、多媒體優(yōu)勢突出
微信繼承與發(fā)展了先前新媒體的數(shù)字媒體優(yōu)勢、媒介融合的功能進一步增強,綜合信息處理與傳播非常強大。微信幾乎可以傳播當下流行的所有媒體形式,如文字、圖像、圖形、視頻、音頻、動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載體都可以通過該平臺流暢的傳播。微信的功能發(fā)揮須依賴于其運行的移動終端,如iPad、平臺電腦、手機等工具的信息處理能力已經非常完善,以手機為例,常見的文字編輯、拍照、錄像、視音頻的簡單處理等功能已經滿足日常需要。這些多媒體信息可以通過微信輕易的分享、轉發(fā)、處理,成就了微信工具信息來源多元化的優(yōu)勢。
微信傳播平臺的信息來源多元化的優(yōu)勢不僅僅體現(xiàn)在終端功能的強大,微信的信息傳播功能已經受到廣泛重視、一些機構紛紛開設微信公眾號,微信的應用范圍已經涵蓋了教育、新聞、醫(yī)療、商業(yè)等,各類信息的精準化傳播水平顯著提高,其中不乏大量的優(yōu)質視頻資源。微信還提供了信息的訂閱、關注等功能,用戶可根據(jù)需要、精準選擇合適的信息來源、及時獲取所需信息。微信多樣化的信息接收與處理功能,既提高了用戶檢索信息的效率、滿足了信息需求,又提升了信息傳播的精準性、有效性。
1.2其次,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化、交互功能強大
微信不僅是多數(shù)用戶喜愛的媒介工具,還是眾多機構的信息發(fā)布媒介,這顯示了它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微信可滿足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等多層次信息流通的需求,同時兼具了媒介融合的信息特長,多媒體信息傳播優(yōu)勢明顯。微信匯集了SNS社交網(wǎng)絡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在人際交流層面,可以實現(xiàn)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載體的快捷交流,實時通信。微信還具備了朋友圈、微信圈等組織傳播的功能,按興趣、職業(yè)、家庭、商業(yè)群體等方式組建的各類亞文化群體日漸活躍,對群體的信息共享、意見表達與討論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大量的微信公眾號的存在,構建了新型的大眾信息傳播渠道,有利于信息的分眾化、精準化傳播。
微信平臺還具備了較強的交互功能,如點對點的信息傳播與交互、借助微信群的信息公告(@所有人或特定對象)、個體的及時留言(視頻、圖像)等,具備了多層次、多形式的信息交流與交互。
1.3最后,微信的4A優(yōu)勢明顯、有利于自主性學習
自媒體被形象的喻為“4A”媒體,即Anytime(傳播的即時性)、Anything(內容的多樣性)、Any-where(信息發(fā)布的多渠道性)、Anyone(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傳播權)[2]。
微信的傳播優(yōu)勢為學習者提供了理想的自主性學習工具,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信息需求和媒體使用偏好、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可充分發(fā)揮微信的自媒體傳播優(yōu)勢,實現(xiàn)自主性、碎片化學習。
隨著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與應用,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已經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方向,信息化引領教育教學改革的作用更加明顯。新的學習模式和理論的實踐探索,需要相應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移動化、自主化、普及率高、多媒體化的信息平臺是理想的工具,微信滿足了這些需求,是現(xiàn)階段理想的學習工具。
微信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受到高校的青睞,紛紛開設微信公眾號、甚至一些學校開設了多個微信公眾號。微信已被廣泛應用到高校的管理、教育、宣傳、招生、就業(yè)、心理等多個領域。通過對中國知網(wǎng)的期刊檢索發(fā)現(xiàn),高校的微信應用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宣傳、教學方面,其中教學應用的研究視野開闊、成果豐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2.1微信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
遠程教育在我國的教育系統(tǒng)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其發(fā)展為國民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新世紀以來,遠程教育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教育理念也相應提升,隨著國家開放大學的掛牌,一些廣播電視大學也逐漸變身開放大學,如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已正式掛牌廣東開放大學。相應的網(wǎng)絡平臺建設、資源創(chuàng)作與管理、學習模式實踐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學習者的學習資源需求、學習習慣的變化、學習效果的考評等因素也是遠程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指標。新興的媒介工具如何促進遠程教育實踐,提高教育傳播質量、優(yōu)化教學資源配置,引起了學者的關注。
學者白浩、郝晶晶分析了微信在高校領域中的應用情況并指出,微信可以加強溝通,拓展師生、生生的社會性交互空間;隨時隨地接收信息,提供移動學習;推送學校資訊,打造學校品牌形象[3]。微信在高校的管理、專業(yè)建設、移動學習等方面有著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這對提高遠程教育的質量影響長遠。學者張翠玲針對微信的遠程教育應用實施了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微信技術開展遠程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在實際應用中對多數(shù)學生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服務,它是教材、網(wǎng)絡等多種媒體的補充,或者說彌補了現(xiàn)有教學媒體的一些不足。微信服務更多的適應個別化學習互動,適應于因材施教[4]。”
2.2微信與翻轉課堂、微課相關的研究
微課是近年來最火的課程資源概念之一,廣受國內外教育界推崇,其課程建設與應用理念源于20世紀,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它的興盛與應用。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LeRoy A.McGrew于1993年首創(chuàng)了“60秒有機化學課程”,現(xiàn)今的微課程(Micro-ecture)概念是則是由美國胡安學院的Da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5]。國內學者對微課的關注始于2010年,由佛山教育局的研究員胡鐵生率先提出中國化的微課概念,他認為:“微課是微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wǎng)絡視頻課程[6]?!眹鴥鹊囊恍┲R學者,如黎加厚、焦建利、余勝全、張一春、金陵等也給出了不同的微課定義,有力推動了微課的國內應用與研究。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或譯作“顛倒課程”)近年來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2011年還被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7]”。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興起于2007年,始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他們將錄屏的教學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供學生下載和學習,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迅速成為北美地區(qū)的網(wǎng)絡教育創(chuàng)新,可汗學院等一批院校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翻轉課堂”學習模式。國內的學者也對這種突破時空限制、更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實踐。
微信在新興教學模式和資源傳播方面的應用,成為了國內教育者的關注熱點。張超(2015),分析了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的應用;韓慶年(2014),研究了微信接入教育情景的現(xiàn)狀、需求和實踐探索;周新新(2015),探討了雙微支持下的高職教學模式研究,綜合分析了微信、微課的特點與教育應用。
2.3微信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應用分析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進步,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逐漸成為個體日常生活的成份。泛在學習就是學習者根據(jù)需要,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知識和技能培訓,是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優(yōu)質的網(wǎng)絡課程資源和良好的信息傳播平臺是泛在學習和移動學習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微課以其制作方式靈活、視頻短小精悍、適于多平臺傳播的特點,受到了教育界的推崇,成為了各教育機構重要的網(wǎng)絡課程資源;微信以其獨特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成為了當下移動學習的重要媒介。
學者梁占華等從理論和實踐2個維度,對于“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微信支持的混合式學習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微信的全方位支持”為學習者構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無縫學習空間“最大程度上確保了學習者按需學習[8]?!眲㈡媚希?015)、梁展鋒(2016)、沈洋(2015)等學者,針對微信在新型教學模式和課程資源創(chuàng)作方面也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微信與微課的結合,在研究和實踐方面都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若充分發(fā)揮微信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和微課的教學資源優(yōu)勢,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微信平臺是基于移動終端的信息工具,移動終端受屏幕、網(wǎng)絡、電池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對微課的綜合要求比較高。微課是新型教學視頻資源,其應用前景廣闊,微信平臺需要進一步拓展功能,以便更好的服務于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谖⑿诺奈⒄n設計與開發(fā),可從以下方面做起。
3.1提高微課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微課是針對課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情景化的教學視頻,主要特點是知識提煉程度高、教學情景設計、知識點講解透徹、視頻長度短?;谝苿咏K端的微信傳播,一般視頻、音頻多在5min內,甚至幾秒鐘的時間,這就需要高水平的課程資源支持。
只有提高微課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才能喚起學習者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教學視頻的信息優(yōu)勢,提高學習效率或技能培訓效能。微課的設計首重選題,盡量選擇小而精的知識點(重點、難點),著重分析教學情景的構建,并對相關的案例、習題、教學媒體(文字、視頻、音頻、圖像)等進行分析和優(yōu)選;其次要根據(jù)學習者的媒介使用習慣、認知特點、知識基礎、互動情況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設計,合理安排微課教學活動;最后要依據(jù)學生的知識需求為出發(fā)點,微課要圍繞課程重點和學生需求時行設計、開發(fā),促進微課的有效建設和利用。
3.2提高微信傳播的微課制作標準
移動終端的使用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微課視音頻兼具的教學視頻資源,其畫面質量和音頻質量對于教學信息的傳播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可從微課制作的技術性、藝術性、滿意度等多個方面加以規(guī)范和提升,以提高微課的教育傳播效果。從技術層面看,微課需要清晰、穩(wěn)定的畫面,各類音頻清晰(尤其是講解的語音,盡量消除各種雜音),保持聲音和畫面的同步等基本的要求。可從改善微課攝制條件、多選用矢量文件、提高壓縮技術等方面提升微課質量;從藝術性層面分析,當下的微課還存在編輯水平不高(尤其是錄屏效果)、畫面影調不正常、素材選用不理想等一系列問題,可通過對教師隊伍進行微課制作技術培訓等方式,提高微課的藝術效果,為學習者供高水平的教學視頻資源。微課制作要充分考慮其傳播效果,可從學習者信息需求、媒體使用、學習習慣等方面認真分析、合理選材,從微課的點擊率、人氣、學習評價等方面考查微課的應用滿意情況,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制作策略。
3.3面向“泛在學習”拓展微信臺功能、建設優(yōu)質微課資源庫
泛在學習環(huán)境應具備4個基本要素:需要有泛在學習的技術及工具支持;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任務為焦點;是一種自然或自發(fā)的行為,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者所關注的將是學習任務和目標本身,而不是外圍的學習工具或環(huán)境因素[9]??芍?,泛在學習是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下、相應的學習工具和技術支撐的自主性學習,對學習工具有著較高的要求。微信雖然滿足了當下翻轉課堂等一些新型學習模式的工具需求,但仍需要進一步拓展功能才能滿足自主化、智能化、多樣化的混合式學習,泛在學習的工具需求。
泛在學習的學習資源也有著鮮明的特點,如多樣化、知識化、智能化、微型化的特點,以滿足不同學者的知識需求和學習習慣。在微課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研究課程的制作風格,滿足對學習終端的智能性適應,提高信息的交互性。為更好的應用于微信平臺,面向信息化學習發(fā)展趨勢,微課的資源建設不僅要提高課程質量和制作水平,還要建設配套的學習資源庫,如練習、作業(yè)、解答、體驗等多種形式的輔助學習材料,從而構建完善的信息傳播平臺和相應的知識庫體系,滿足未來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綜上所述,微信和微課都受到了教育界的關注、大力推廣。微信數(shù)字化學習的實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教育應用日益深化、功能不斷拓展,對于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有著支撐作用。微課是新型網(wǎng)絡學習資源,從微信傳播、教育發(fā)展的角度分析,進一步提高微課程質量和藝術水準、構建豐富、完整的學習資源庫尤為必要。
[1]Curiosity China.2015微信用戶數(shù)據(jù)報告——中文版[EB/ OL].
[2]卞莉莉.以微博為載體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樣本分析——以淮安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26-27.
[3]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4]張翠玲.微信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6):21-24.
[5]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2014(4):33-35.
[7]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8]梁占華,鄭起運,古琴.面向“泛在學習”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研究——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實證[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6):22-26.
[9]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等.泛在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0(2):93-98.
G2
A
1674-6708(2016)166-0133-03
賈先濤,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馬江寶,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