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楊芬娥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任務首先是了解孩子,而為了了解孩子,就應該不斷地觀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發(fā)生在他們內心深處的復雜活動,我們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沒有意義的。”作為班主任,如何做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解決學生心理和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結合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心理學知識簡單運用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 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長
在班會課上,我通過運用EPQ問卷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氣質類型,接著給學生介紹各種氣質類型的優(yōu)點,以及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塑造自己的性格,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某位學生的測量結果E為62、N為63.5,我就會告訴他氣質類型是膽汁質,該類型的特點是好交際、積極進取、不怕困難、直率豪爽、有魄力。應該注意的問題是此類型情緒易于沖動、暴躁、行事魯莽,易因小事而大發(fā)脾氣,甚至出現不理智的行為。建議該生今后凡遇事應先三思而后行,平時應掌握一些使自己平靜的辦法,在激憤時可聽聽舒緩的音樂,也可做做自己愛好的體育運動。
通過此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了自我,為此后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為老師們實施“因材施教”提供參考。
二、 觸及心靈,發(fā)現問題,雪中送炭
高中學生處于發(fā)展的第二反抗期,該階段學生情緒多變,沖動性強且缺乏理智,但又不愿意把心事向家長和老師傾訴,所以及時了解學生,消除他們消極的情緒,引導他們學會積極的應對方法,是關乎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針對以上問題我主要通過兩種技術來發(fā)現和解決問題。
(一)房、樹、人投射技術。
在班會課前要求每位學生準備鉛筆、橡皮、小刀和一張A4紙。課上要求學生在紙上畫一幅理想家園的畫,內容必須涉及到房子、人和樹,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不要臨摹或寫生,時間不限,允許涂改。通過對圖畫的解讀可知學生的心理狀況,對有需要幫助的學生及時予以幫助。如某學生,男,18歲,畫的主題是異界幻想,畫中畫有一個人坐在發(fā)射升空的宇宙飛船里,飛船外面用繩索系著花、狗、蚊蟲等。從這幅畫可知該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了阻礙或挫折,以至于要逃避現實;可能強調自我存在,內心充滿緊張,易激惹;可能處于青春期性萌發(fā)狀態(tài)。隨后經過與該生交流,發(fā)現主要是因為家庭關系緊張,他有了逃離的想法,對該生進行了相關指導,及時排除了不良狀態(tài)。
(二)統(tǒng)合式釋夢技術。
高中生心理發(fā)展具有閉鎖性的特點,學生出于自我保護,一般不愿意向老師或家長吐露心聲,但是沒有哪個學生會在意說一個夢,就是沒人在意的夢卻可以幫助我發(fā)現和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小琳告訴我近期她失眠現象嚴重,已嚴重影響到了她的生活和學習,希望我能幫她走出困境。她說近期老做夢,并經常驚醒。噩夢醒來,因害怕再做夢就不敢入睡,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她說:“晚上不敢睡,白天課堂上抑制不住的昏昏欲睡。我的學習和身體都快垮了,希望老師一定要幫我。”她的描述是這樣的:“我每天都做這樣一個類似的夢,家里在蓋房,爸爸因為糾紛被人追殺,渾身都是血,一般在這個時候我就會驚醒,醒來之后就無法再入睡。在現實中白天老是想著回家去看爸爸是否健在,家里人經常以高三學習比較緊張為理由不讓我回家,加劇了我的恐懼與擔心。我雖然知道父親很好,但是就是想回家看看?!?/p>
通過夢境可知,這位同學的內心沖突非常激烈,已發(fā)展到非處理不可的地步,經過交流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她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因不愿意讀書,高中畢業(yè)后參軍了。父親對她寄予了厚望,幾乎每次回家,父親都會說哥哥辜負了他的期望,希望小琳不要再辜負他的期望,一定要考一所二本以上的好大學,否則父親在村子里沒臉見人。因為小琳學習成績在班級居中下水平,要想升入二本及以上本科院校非常困難,這一切就給小琳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進而引發(fā)了夢境。
通過修通技術,使小琳潛意識的沖突意識化,加入了積極暗示療法,使小琳明白了夢產生的原因,并教會了小琳宣泄壓力的技巧。通過回訪小琳告訴我此類夢再也沒做過。
在工作中,運用掌握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術,幫我及時發(fā)現學生和處理學生困惑,為處在消極情緒狀態(tài)的學生“雪中送炭”,助學生健康成長,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 陜西省興平市西郊高級中學
編輯 徐絨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