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俊
(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 語數教研室,安徽 巢湖 238000)
?
巢湖方言語音說略
王啟俊
(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 語數教研室,安徽 巢湖238000)
摘要:巢湖流域方言歸屬于江淮官話,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巢湖方言的聲母有24個,探析部分地域特征突出聲母的歷時源流;巢湖方言韻母共有41個,以《廣韻》為對照,以規(guī)范漢語韻母為參照,用舉例的形式,逐個分析當代巢湖方言韻母的實際讀音;巢湖方言的聲母和韻母都存在文白異讀;方言調類有5個,存在入聲字。多方爬梳剔抉,對巢湖方言語音有相對完整而清晰的認知。
關鍵詞:巢湖方言語音聲母韻母聲調
巢湖流域位于長江中下游左岸,安徽省中部,有楚頭吳尾之稱,約13000平方千米,文明久遠,人文氛圍濃厚。巢湖流域方言屬于江淮官話洪巢片的合肥小片,巢湖方言中無為縣、廬江縣、含山縣和居巢區(qū)即巢湖南部流域語音特征較一致,而舒城縣、肥西縣、合肥市區(qū)和肥東縣方言內部特征較接近?!皶r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巢湖方言因歷史變遷、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傳承等諸多因素,在語言文化長河流轉中保留著自己的特色。
巢湖方言是一種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存在。諸多方言學專家和學者對巢湖流域方言語音做了富有成就的深入探討,著作論文犖犖大端[1-7]。筆者為安徽六安市人,浸潤巢湖流域方言十余載,因興趣所在而探賾索隱。探討巢湖方言語音,旨趣不在于索求語音的所有特點,意在討論巢湖方言,主要側重巢南流域,語音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語音現象。以方言語料為基礎,采用描寫、比較和解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該流域的方言語音特點做梳理和厘定。
巢湖方言的聲母有24個,包括23個聲母和1個零聲母
說明:①在巢湖流域無為縣、廬江縣一帶n與l為自由變體,屬于同一音位;而舒城縣等一帶n與l屬于不同音位。②舌面音“揶”巢湖南部多讀為“蘩”音。
包括自成音節(jié)[m][n][耷]在內,巢湖方言韻母共有47個,不包括兒化韻。(以方言實際讀音為準)
說明:①蘚、i蘚、u蘚系列蘚開口弧度較小,接近前不圓唇央元音E接近。②喉塞音鬡表示一個收喉的動作。
巢湖方言大致有5種聲調:陰平(31)、陽平(35)、上聲(213)、去聲(55)、入聲(4),存在大量的入聲讀音。
4.巢湖方言聲母與《廣韻》語音特點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是對同類事物進行對比,析其異同,進而判斷其特征的研究方法。巢湖方言聲母通過與規(guī)范漢語比較,顯示其方言語音的共時特點;與以代表中古書面語語音系統(tǒng)的《廣韻》音系比較,顯示其方言語音的歷時特點。巢湖方言語音聲母系統(tǒng)在語言歷史演變中形成,在融合吸收揚棄狀態(tài)中演進,與《廣韻》密切相連,參照《方言調查字表》,離清巢湖流域方言聲母音系脈絡。
4.1巢湖方言聲母系統(tǒng)在中古泥組字,如“奴,那,諾”等字,聲母讀“[n]”,與[l]在規(guī)范漢語中屬于對立音位,而在洪巢片方言里二者屬于非對立音位,即不具有辨義功能,如[n]音同[l],[nɑu]音同[lɑu],如“惱人”音同“老人”。同時“n”“l(fā)”不分是江淮官話的一個特點,贛方言、西南部分方言語音也有此特征。
4.2知母、莊母、章母[t拶]、[t拶’]、[拶]部分字與精母、清母、心母[ts]、[ts’]、[s]部分字的讀音在巢湖方言中相同,是同一組音位,而在規(guī)范漢語中它們則屬于不同的音位。[t拶]、[t拶’]、[拶]三聲母根據語料和史料分析,它們來自中古漢語知母、莊母、章母組,莊組字(包括初母、崇母、生母)與章組(包括昌母、船母、書母)。在唐末宋初,由于民族遷徙和語言自身演變規(guī)律,輾轉合流而成照組,其后在大約在元代《中原音韻》時期,又與知組合并生成。而在巢湖方言中的清聲聲母[ts]、[ts’]、[s]多由中古時期的清音,和“定母、從母、邪母”等11個全濁音轉化而來。巢湖方言中精母字音與知母字音不少是相同的,應是古音在在當代方言中的遺留。
4.3見母[k]、溪母[k’]、群母[g]字的讀音,在巢湖方言,尤其在無為縣及周遭,大量遺留,即在規(guī)范漢語中稱之為舌面音的照母[t揶]、穿母[t揶’]、審母[揶]字音,無為縣及周邊百姓仍然讀中古音。巢湖地區(qū)方言中的“見”組字音和“精”組字音比較活躍,或影響舌面音[t揶]、[t揶’]、[揶]的產生?!耙姟蹦福踜][k’][x]與齊齒呼、撮口呼相拼,受[i][y]韻頭或韻母的影響發(fā)生腭化,腭化后舌位前移,而產生[t揶][t揶’][揶]音。如:見:講[kiɑ耷]→[t揶iɑ耷],溪:去[ky]→[k’y],曉:曉[xiɑu]→[揶iɑu]?!熬蹦福踭s][ts’][s]與齊齒呼、撮口呼相拼,受[i][y]韻頭或韻母的影響發(fā)生腭化,腭化后舌位前移,也產生[t揶][t揶’][揶]音。如:精:將[tsiɑ耷]→[t揶iɑ耷],清:趣[ts’y]→[t揶’y],心:?。踫iɑu]→[揶iɑu]。
4.4v母的存在。以北方語音為基礎的規(guī)范漢語聲母v母沒有列入,v母的消失在清初學者樊騰鳳所編的 《五方元音》可以看出,原v母字多被轉化成[覬]聲母字[8]。在巢湖方言中v母字還活躍在交際語言中,如把“五[u]”讀作“五[v]”等。
巢湖方言韻母系統(tǒng),以及單類韻母,因時空的變遷,呈現出極具地域特色的語音的流變。下文以規(guī)范漢語韻母體系為參照,把巢湖方言韻母與《廣韻》中聲、韻、等、韻攝進行對比,細析三者蛇灰蚓線之源。在常用3500漢字中,擷取巢湖百姓使用頻率最高的例字,對其音屬進行厘定。擬音參考了郭錫良先生《漢字古音手冊》[9]。
5.1[ɑ](ㄚ)韻巢湖方言這類[ɑ]多讀[a]韻,如“阿爺”之“阿”,屬“影歌開一平果”(音韻學用語,表意為:影類、歌聲母、開口、一等、平聲調、果攝,下同)。“回答dá”之“答”,方言實際讀音為[tɑp]。八bā,巢湖方言多讀[p覸t],屬“幫黠開二平家”。
5.2[iɑ](∣ㄚ)韻牙yá,巢湖方言多讀[耷a],小伢子之“[耷a]”,屬“疑?開二去假”;佳jiā,方言多讀[kai],屬“見佳開二平蟹”;下xià,方言多讀[γea],屬“匣馬開二上假”。
5.3[uɑ](ㄨㄚ)韻瓜guā,巢湖方言多讀[kwa],屬“見麻合二平假”;化huà,方言多讀[xwa],屬“曉?合二去假”;掛guà,方言多讀[kwai],屬“見卦合二去蟹”。
5.4[e](ㄜ)韻鵝é,巢湖方言多讀[耷ɑ],屬“疑歌開一平果”;樂lè,方言多讀[lɑk],屬“來鐸開一入宕”;哥gē,方言多讀[gɑ],屬“見哥開一平果”。
5.5[o](ㄛ)韻波bō,巢湖方言多讀[pua],屬“幫戈合一平果”;破pò,方言多讀[p’ua],屬“滂過合一去果”;墨mò,方言多讀[m藜k],屬“明德開一入曾”。
5.6[uo](ㄨㄛ)韻國guó,巢湖方言多讀[ku藜k],屬“見德合一入曾”;火huǒ,方言多讀[huɑ],屬“曉果合一上果”;多duō,方言多讀[tɑ],屬“端歌開一平果”。
5.7[ie](∣ㄝ)韻街jiē,巢湖方言多讀[kai],屬“見佳開二平蟹”;跌diē,方言多讀[diet],屬“定屑開四入山”;別bié,方言多讀[bǐ蘚t],屬“并薛開三入山”。
5.8[üe](ㄩㄝ)韻約yuē,巢湖方言多讀[ǐ藜k],屬“影薬開三入宕”;略lüè,方言多讀[lǐak],屬“來開三入宕”;雪xuě,方言多讀[sǐw蘚t],屬“心薛合入三入山”。
5.9[i](ㄓ)韻吃chī,巢湖方言多讀[kǐ藜t],屬“見迄開三入臻”;始shǐ,方言多讀[揶ǐ藜],屬“書止開三上止”;事shì,方言多讀[諨ǐ藜],屬“崇志開三去止”。
5.10[i](∣)韻一yī,巢湖方言多讀[ǐět],屬“影質開三入臻”;意yì,方言多讀[ǐ藜],屬“影質開三去止”;雞jī,方言多讀[kiei],屬“見齊開四平蟹”。
5.11[u](ㄨ)韻屋wū,巢湖方言多讀[uk],屬“影屋合一入通”;速sù,方言多讀[suk],屬“心屋合一入通”;牧mù,方言多讀[mǐuk],屬“明屋合三入通”。
5.12[ü](ㄩ)韻育yǜ,巢湖方言多讀[jǐuk],屬“余屋合三入通”;去qù,方言多讀[k’ǐo],屬“溪語開三去遇”;女nǚ,方言多讀[nǐo],屬“泥語開三上遇”。
5.13[ɑi](ㄞ)韻艾ɑì,巢湖方言多讀[耷ɑi],屬“疑泰開一去蟹”;麥mài,方言多讀[m覸k],屬“明麥開二入?!?;柴chái,方言多讀[諨ai],屬“崇佳開二平蟹”。
5.14[uɑi](ㄨㄞ)韻衰shuāi,巢湖方言多讀[∫wi],屬“山脂合三平止”;快kuài,方言多讀[k’w覸i],屬“溪?合二去蟹”;蟀shuài,方言多讀[∫ǐwět],屬“山質合三入臻”。
5.15[ei](ㄟ)韻黑hēi,巢湖方言多讀[x藜k],屬“曉德開一入曾”;悲bēi,方言多讀[pi],屬“幫脂開三平止”;北bēi,方言多讀[p藜k],屬“邦德開一入曾”。
5.16[uei](ㄨㄟ)韻危wēi,巢湖方言多讀[耷ǐwe],屬“疑支合三平止”;跪guì,方言多讀[gǐwe],屬“群紙合三上止”;水shuǐ,方言多讀[揶wi],屬“書旨合三上止”。
5.17[ɑo](ㄠ)韻翱áo,巢湖方言多讀[耷ɑu],屬“疑豪開一平效”;造zào,方言多讀[ts’ɑu],屬“清號開一去效”;薄báo,方言多讀[∫bɑk],屬“并鐸開一入宕”。
5.18[iɑo](∣ㄠ)韻舀yǎo,巢湖方言多讀[jǐ蘚u],屬“疑小開三上效”;小xiǎo,方言多讀[sǐ蘚u],屬“心小開三上效”;跳tiào,方言多讀[dieu],屬“定?開四上效”。
5.19[ou](ㄡ)韻藕ǒu,巢湖方言多讀[耷藜u],屬“疑厚開一上流”;收shōu,方言多讀[揶ǐ藜u],屬“書尤開三平流”;都dōu,方言多讀[tu],屬“端模合一平遇”。
5.20[iou](∣ㄡ)韻牛niú,巢湖方言多讀[耷ǐ藜u],屬“疑尤開三平流”;柳liǔ,方言多讀[lǐ藜u],屬“來有開三上流”;久jiǔ,方言多讀[kǐ藜u],屬“見有開三上流”。
5.21[an](ㄢ)韻甘gān,巢湖方言多讀[kɑm],屬“見談開一平咸”;三sān,方言多讀[s藜u],屬“心談開一平咸”;滿mǎn,方言多讀[muɑn],屬“明緩合一上山”。
5.22[ian](∣ㄢ)韻顏yān,巢湖方言多讀[耷ɑn],屬“疑刪開二平山”;見jiàn,方言多讀[kien],屬“見霰開四去山”;千qiān,方言多讀[ts’ien],屬“清先開四平山”。
5.23[ian](ㄨㄢ)韻玩wān,巢湖方言多讀[耷uɑn],屬“疑換合一去山”;官guān,方言多讀[kuan],屬“見桓合一平山”;穿chuān,方言多讀[t揶’ǐw蘚n],屬“昌先合三平山”。
5.24[üan](ㄩㄢ)韻冤yuān,巢湖方言多讀[ǐwɑn],屬“影元合三平山”;拳quán,方言多讀[gǐw蘚n],屬“群仙合三平山”;選xuǎn,方言多讀[sǐw蘚n],屬“心尓合三上山”。
5.25[en](ㄣ)韻肯kěn,巢湖方言多讀[k’藜耷],屬“溪等開一上等”;枕zhěn,方言多讀[t揶ǐěm],屬“章寢開三上深”;深shēn,方言多讀[揶ǐěm],屬“書侵開三平深”。
5.26[in](∣ㄣ)韻因yīn,巢湖方言多讀[ǐěm],屬“影真開三平真”;金jīn,方言多讀[kǐěm],屬“見侵開三平深”;新xīn,方言多讀[sǐěm],屬“心真開三平臻”。
5.27[uen](ㄨㄣ)韻春chūn,巢湖方言多讀[t揶’ǐuěn],屬“昌淳合三平臻”;頓dùn,方言多讀[tu藜n],屬“端訬合一去臻”;遵zūn,方言多讀[tsǐuěn],屬“精淳合三平臻”。
5.28[ün](ㄩㄣ)韻訊xǜn,巢湖方言多讀[s’ǐěn],屬“心振開三去臻”;俊jùn,方言多讀[tsǐuěn],屬“精?合三去臻”;勻yūn,方言多讀[jǐuěn],屬“精諄合三平臻”。
5.29[ɑng](ㄤ)韻邦bāng,巢湖方言多讀[p蘅耷],屬“幫江開二平江”;商shāng,方言多讀[揶ǐa耷],屬“書陽開三平宕”;昌chāng,方言多讀[t揶’ǐa耷],屬“昌陽開三平宕”。
5.30[iɑng](ㄤ)韻講jiāng,巢湖方言多讀[k蘅耷],屬“見講開二上江”;羊yāng,方言多讀[jǐa耷],屬“余陽開三平宕”;想xiǎng,方言多讀[sǐa耷],屬“心羊開三上宕”。
5.31[uɑng](ㄨㄤ)韻狂kuáng,巢湖方言多讀[gǐwa耷],屬“群陽合三平宕”;窗chuāng,方言多讀[蘩蘅耷],屬“山江開二平江”;晃huǎng,方言多讀[奕uɑ耷],屬“匣蕩合一上宕”。
5.32[eng](ㄥ)韻耕gēng,巢湖方言多讀[k覸耷],屬“見耕開二平?!?;征zhēng,方言多讀[t揶ǐ蘚耷],屬“章清開三平梗”;成chéng,方言多讀[捺ǐ蘚耷],屬“禪清開三平?!?。
5.33[ing](∣ㄥ)韻映yìng,巢湖方言多讀[ǐe耷],屬“影映開三去?!保恍褁ǐng,方言多讀[sie耷],屬“心迥開四上?!?;病bìng,方言多讀[bǐe耷],屬“并映開三去?!?。
5.34[ong](ㄨㄥ)韻宏hóng,巢湖方言多讀[奕w覸耷],屬“匣耕合二平?!?;榮róng,方言多讀[奕ǐwe耷],屬“云庚合三平?!?;從cóng,方言多讀[dzu耷],屬“從東合一平通”。
5.35[iong](ㄩㄥ)韻xióng,巢湖方言多讀[奕ǐu耷],屬“云東合三平梗”;勇yǐng,方言多讀[jǐwo耷],屬“余腫合三上通”;窮qióng,方言多讀[gǐu耷],屬“群東合三平通”。
5.36兒化音節(jié)er在巢湖方言較少存在,且兒化韻讀音與離規(guī)范漢語相去甚遠。
以上舉例囿于篇幅,多屬于典型性的例舉性質,但還是可以代表和顯示巢湖方言語音特征,大多方言語音是具有江淮官話的共性特征。
在巢湖方言中,聲母、韻母和聲調都處于一種動態(tài)的變化中,存在大量文白異讀字音。文白異讀在漢語普遍存在,根據徐通鏘先生的疊置式音變理論,文讀的產生原因主要是強勢語言的侵入或滲入,如普通話的存在;白讀代表地域方言地道的百姓常用語,是方言最自然的一種狀態(tài)。朱定峰在其碩士論文對巢南流域方言文白異讀音做了梳理,很有見地[10]。
6.1聲母方面
6.1.1巢湖方言中見母字、曉母字、溪母字和匣母字等開口二等字,在“文讀”時是[t揶]組聲母,對應的“白讀”的是[k]組聲母,韻母也有相應變化。例舉如下(前“文”后“白”):
江聲母開口二等:
演講t揶ia耷213/你講ka耷213巷xa耷213道/大街小巷xa耷213
效聲母開口二等:
敲t揶’iɑo55打/敲kɑo55門午覺t揶iao51/睡覺kao213
蟹聲母開口二等:
街t揶i蘚55道/上街k奕31鞋揶i蘚35襪/皮鞋x蘚35
假聲母開口二等:
下雨蘚ia51雨/站下xa51來大家t揶ia/家kɑ鬡4去
6.1.2影母字“文讀”多為零聲母[覬],而“白讀”多讀為疑母[耷]字,其韻母多為齊齒呼,如:
假聲母開口二等:
牙ia35刷/牙耷a35齒丫丫 (女孩乳名)ia35/小丫耷a314頭(小女孩)
山聲母開口二等:
大開眼i214界/眼耷覸35睛雁i35南飛/雁耷覸51鵝耷a35
6.1.3巢湖方言曉母字、心母字、書母字等,在“文讀”多讀擦音,而“白讀”多讀塞擦音。如:
朽曉有開三上流永垂不朽xǐ藜u214/朽t揶’ǐ藜u木不可雕
膝心質開三入臻膝揶i55下無子/膝ts’ǐět蓋有金
暑書語開三上遇嚴寒酷暑拶u214/暑t拶’u35(或揶ǐo)假
6.2韻母方面
6.2.1巢湖方言中的蟹攝字開口韻母三等字,“文讀”多讀為“尢”,而“白讀”多讀“Ii”,如:蟹攝開口韻母三等敝p尢51帚自珍/敝pIi51棄
6.2.2方言中的止攝字開口韻母三等字,“文讀”多讀為“尢”,“白讀”亦多讀“Ii”,如:止攝開口韻母三等左膀右臂p尢51/三頭六臂pIi51
6.2.3方言中的梗攝字開口韻母二等字,“文讀”多讀為“藜鬡3”,“白讀”亦多讀“i藜鬡3”,
如:白并陌開二入梗表白p藜鬡3(或pai35)/白pi藜鬡3(或p藜35)跑一趟
6.2.4有不少方言字音舒入讀法有別,“文讀”多讀為舒聲韻,而“白讀”多讀入聲韻
如: 庇幫至開三去止庇p尢51護/包庇p’i藜鬡3壞人碧幫昔開三入梗雪碧p尢51/碧pi藜尢3綠的
6.2.5方言中有不少沒有對應規(guī)律的異讀
如:退透隊合一去蟹別退t’藜耷51了/退t’i51步尾明尾合三上止尾i213巴梢子t/首尾ui213呼應
復并宥開三去流復fu51興/反復f藜揲4翼馀職開三入曾小心翼翼i51/希冀藜揲3
以上列舉僅屬于舉例性質,可管窺巢湖方言文白異讀之一斑。文白異讀是語言發(fā)展進程中帶有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現象,是各類方言顯示其特質的自然存在,也是現實語言交際的重要媒介。
社會語言學家拉波夫William Labov在其理論中指出,方言的研究以日常會話為基礎,語音的差異性最為典型[11],方言語音會因為社會變遷、民俗文化傳承等諸多因素影響而有所遷移。巢湖流域方言語音的特征是在語言在歷史發(fā)展流轉中自然孕育,與周邊方言相互融合滲透而成。隨著普通話的穩(wěn)步推廣,社會經濟文化的急速發(fā)展,互聯網的密切聯系等因素,巢湖流域方言的詞匯、語法等方面都會有所變化,巢湖方言的語音亦會隨之起舞,自然演進。
參考文獻:
[1]李金陵.合肥話音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孟慶惠.安徽省方言志[M].合肥:黃山書社,1997.
[3]吳欣欣.合肥方言中的jqx與zcs[J].安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4):98-98.
[4]周元琳.安徽廬江方言音系[J].方言,2001(3):263-280.
[5]史國東.略論巢湖官話與普通話語音上的主要差異[J].滁州學院學報,2008(1):26-28.
[6]陳壽義.安徽廬江南部方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7]宣小東.無為方言的語音特點研究[J].方言,2012 (3):32-35.
[8]胡安順.音韻學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3:160.
[9]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10]朱定峰.雍南鎮(zhèn)方言調查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07.
[11]威廉·拉波夫.社會語言學的模式[M].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出版社,1984.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2014高校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巢湖方言研究》(項目批號:SK2014A368);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科學研究人文重點項目 《巢湖方言研究》(項目編號:rwzd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