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機器人跟人類一樣會看書學習,還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這些聽起來你可能不太相信,然而,目前科學家正努力讓這一切變成現實。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谷川修研發(fā)出會“思考”的機器人,其身上不帶電線,電源安在身上,計算機也在身體內部。機器人胸前有類似照相機的視覺裝置,腦邊的小喇叭是聽覺裝置。計算機程序讓它完全可以跟人一樣,把學習中獲取的知識用于思考解決問題。
“機器人會思考問題”這是不是太神了?原來這種會“思考”的機器人只要遇到問題,就會把自身儲藏的知識數據轉化為一連串的指令,然后有序地工作,不會把程序顛倒。比如接到迎接客人的指令后,它把迎接的任務分解成系列技能:上前打招呼、伸出右手、轉身做出“請”的動作、站立一旁。機器人的所有動作都是預先編排的,只要設計出完成指令的動作就可以了。
會“思考”的機器人不同于普通機器人的最大特點是,它不但能完成電腦編排的程序動作,還能像人一樣思考問題。當遇到疑難問題時,機器人的“大腦”——信息過濾器與互聯網瞬間接通,通過搜索信息儲存數據尋求幫助,過濾刪掉無關的信息,逐一解決每一個細節(jié),最終找出答案。
我們身處喧鬧的街市,可以忽略喧囂的噪聲,那么面對海量信息的機器人是怎樣刪除無關緊要的信息呢?這就需要安裝一個信息過濾器,具備瀏覽、識別、刪除、存儲等功效。經過自動解釋、交換和處理,有用的信息將被儲存起來。
會“思考”的機器人會給人類帶來很大幫助,它可以被廣泛應用在交通管理、偵破案件、家庭生活等方面。尤其在防止犯罪方面,它所具備的超強圖像記憶和識別能力貢獻巨大。通過數學模型的方法,它可以把歷年來各種罪犯的外形、指紋、嗓音等特征,編譯成計算機能識別的信息語言,輸入和儲存到數據庫里,這樣能根據現場提供的線索判斷嫌疑犯。
會“思考”的機器人在家庭生活中也能起很大作用。平時,它可以自動清潔、收集粉塵、清掃地板等。只要設置系統(tǒng),它不但能夠記憶路線、按時打掃,還能洗菜、做飯等。一旦電量用完了,系統(tǒng)將會自動提示,無須人工干預,它能自動充電。
日本是生產機器人大國,目前,機器人已經在商業(yè)領域和家庭應用上獨領風騷。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我國的機器人市場已經進入高速發(fā)展期。2013年,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有專家預測:“2017年,中國機器人的使用量將達到42.8萬個,機器人的智能水平有望在2045年全面超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