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華
摘 要:本文重點探究了《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中美術教學互動模式的應用,為該教材的推廣和應用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美術教學;互動模式;《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
美術包含雕塑、繪畫、設計、建筑等多個學科,美術更是包含中國畫、油畫、雕塑、手繪、工藝美術、素描等多個分支。美術是作者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社會意識和生產形態(tài),是通過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客觀、靜止的,占據(jù)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藝術。美術作為一門與哲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相結合的特殊學科,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在漫長歷史長河中文化發(fā)展和沉淀的精華。美術作為基礎教學的一門科目,有著全體性、廣泛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這意味著美術學習貫穿于人的一聲發(fā)展,并對人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有深刻影響。美術是一門形象學科,但卻離不開抽象思維的作用,美術以其獨特的魅力,甚至引導著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正因如此,美術教學相比于其他科目教學,有著極大的不同?!睹佬g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是應用了互動教學模式和方法的一部美術教學資料,其出版以來,對我國美術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并極大的推動了我國美術教學的發(fā)展。
一、《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內容概述
《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由喻小飛、馬曉東、趙莉蓓主編,并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在該書中,作者將教學脈絡分為上下兩篇,總共十五章內容。上篇主要講解美術教學的原則、任務和理念,并介紹中西方美術教學的教育史等內容。下篇則主要介紹美術作品欣賞的相關知識,在下篇中,作者從繪畫、建筑、雕塑、工藝美術幾大美術門類出發(fā),重點講解了美術作品欣賞的意義、性質、方法和過程。該教材是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為基礎,在完整的美術體系基礎上總結便攜的。該教材內容新穎,其中涉及到很多當代美術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和新理念。在教學內容上,教材中的學習脈絡十分清晰,在介紹中外美術教育發(fā)展歷史時,將中國美術分為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三個部分,而將西方美術分為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7~18世紀、19世紀到20世紀幾個時期,這體現(xiàn)了美術與歷史文化背景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學習者更容易理解美術的內涵和其推動美術學科發(fā)展的根本因素。
二、《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對現(xiàn)代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
我國常年處于應試教育背景下,在應試教育占據(jù)主流的教育環(huán)境中,美術教學也大多以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不易于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高和培養(yǎng),也不符合當前社會對美術領域人才的具體需求。美術教育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結合的一種特殊學科,現(xiàn)代美術教學強調學生和老師在學習活動中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依托的。為了讓學習者能夠在美術學習中收獲情感體驗和知識,教師不僅要擔負好知識傳播者的角色,還要引導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的靈魂--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深入了解。這就要求在美術教學中必須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能夠在學生學習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美術鑒賞和美術科目學習中將美術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
更加具體的美術學科教學目標要求,意味著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已經無法完成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我國現(xiàn)用的大多數(shù)美術教材,都是以美術學科理論基礎知識傳授為主編寫的。這些教材偏重于幫助學生梳理美術學科基礎知識脈絡,讓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美術基礎。這些教材雖然在美術教學中也是必要的,但卻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和美術鑒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由由喻小飛、馬曉東、趙莉蓓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在開篇中就明確指出,要研究美術教學,首先要探討美術教育中相關概念教學的目的。在這一宗旨下,該教材注重討論了美術教學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條件、美術教學論文鉆屑、美術教學實踐等問題,這些基礎性問題不僅囊括了美術基礎知識教學的內容,還讓學生將美術知識和這些知識的具體應用建立了聯(lián)系。
《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這本教材,直面當前美術教育重技巧、重理論而輕視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加大了對學生情感與文化知識能力融合的訓練,不僅有益于激發(fā)學生的美術科目學習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思維辨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提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職業(yè)生涯和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的互動教學模式評析
編者在《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中專門強調,互動,即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和互相影響的過程?;邮浇虒W模式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特點與個性,進行針對式的優(yōu)化教學。這樣一來,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就可以有效地融合。這種模式的教學核心在于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與合作。為了成功實現(xiàn)這一核心要求,教師需要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前設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構建高校美術互動模式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教師和學生同步進行課前準備。教師在課前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授內容,準備教學所需材料和教學工具,充分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jù)學生不同需求來準備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學生則要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提前準備。第二,開展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師生、生生探討,創(chuàng)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行為習慣,從其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引入教授內容,引發(fā)學生興趣,使其主動地接受知識?;咏虒W模式能夠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意識到自身主體學習的地位。另外,教師在這一模式中還要遵循情感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到每種繪畫風格都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創(chuàng)作,形成自身獨特的繪畫風格。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賞析》的出版,解決了當前大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在該教材中,通過對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美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該教材具有一定的推廣和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敖久麗. 美術教學中的互動模式芻議——評《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J]. 當代教育科學, 2015(9).
[2]章釋文, 張文靜. 中西方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與作品對比欣賞——評《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J]. 當代教育科學,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