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麗
語言是人們溝通交流協(xié)作最主要的工具,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更是學生賴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橋梁。
一、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苯處熣Z言表達能力的優(yōu)劣,不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
1.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具有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教師的語言必須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和要求,內(nèi)容表達清楚,讀音準確無誤,沒有語病和口頭禪。否則,教學效果肯定會受影響。例如,《第一次抱母親》本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可有位上四年級語文課的教師是這樣范讀的:“我左手多(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多(托)住她的腿彎,使盡(勁)一抱,沒想到母親靜靜(輕輕)的,我用力過猛,猜(差)點仰面曬(摔)倒……”頓時,全班哄堂大笑。你看,經(jīng)他這么一讀,文章本來的意境就無法體現(xiàn),不僅難以讓學生準確感受文中的情感,也會導致個別學生上課不把精力放在聽課上,而是模仿教師不標準的發(fā)音作為取樂的材料。如果教師語言規(guī)范,學生便能講規(guī)范化語言。反之,則會產(chǎn)生消極的示范效應。
2.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具有廣闊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趣味性的語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guān)鍵在于教師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文和與教材密切聯(lián)系的笑話、故事、佳聯(lián)、格言、警句、成語、典故、俗語、歇后語等。這些均可引入課堂,調(diào)動自如,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但一定要緊扣主題,切忌喧賓奪主,不知所云。
另外,課堂語言的趣味性在實際運用中還要注意一個“度”。在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中,僅用語言教學已略顯單調(diào),將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成果作為手段,在語文教學領(lǐng)域里使用,作教學語言的輔助和補充,如圖片、實物、標本、音樂、影片、多媒體等,都將使語文課更加生動形象。
3.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具有鮮明的教育性
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必須鮮明地反映先進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武裝學生的頭腦,陶冶學生的心靈,教育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德育因素,在講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水乳交融地闡發(fā)出來。在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蘊含著情與理的教學語言更能激勵青少年學生。比如:學了《生命的壯歌》,要求學生思考:勇敢、團結(jié)、奉獻的精神在我們的身上還有嗎?如果還有明顯自私的壞毛病,我們應怎么克服?為此這將引發(fā)同學們的思考和爭論,讓學生從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和事來體驗生活的意義,從而達到思想和道德的教育。
4.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具有啟發(fā)性
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是篇相對抽象的科普文,學生較難理解,怎么讓學生學好這篇文章呢?教師就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去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去打開學生思維的門戶。 如:大自然就像一本書,大自然中的種種現(xiàn)象就像書中的一個個文字,會帶給我們很多知識 ?,F(xiàn)在大家就趕緊去找找,文章里舉了哪些現(xiàn)象?你從中懂得了什么知識?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示,讓作者的手與學生的手緊緊相握,在知識上得到教益,在能力上得到提高。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fā)散式提問、開拓式提問、疏導式提問、鋪墊式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nèi)容。
5.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具有激勵性
學生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教師在將書本知識和教學用語融合成課堂語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發(fā)揮其激勵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的功能。 心理因素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教師一句可能自以為無意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此后學生的聽課情緒。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yōu)榭杉ぐl(fā)學生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效果。比如當某學生被提問時其回答與正確答案出入較大時,教師簡單粗暴的指責及煩燥情緒只會使之更緊張,甚至思維停滯;如果能親切和藹地對他(她)說:“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與這個問題的思路稍有出入,換一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然后對全體學生提醒說:“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實這個問題如果從××角度考慮很簡單嘛!”這時,那位同學往往會成為第一個搶答者,其他學生也會紛紛踴躍思考。這種“評語”既激勵了被提問的學生,使他有了進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勵了群體,也促進了課堂提問的盡快解答。由此可見,教師課堂語言的激勵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學的。所以,教師應當把自尊、自愛、自我調(diào)整的權(quán)利留給學生,自己只起點撥、引導和激勵的作用。
作為語文教師,是語言運用的典范。其課堂教學語言,不但要力求規(guī)范清晰、準確嚴密,而且還應該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變得為學生所樂于、易于接受,從而達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