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帆
?
龔琳娜:別人笑我太瘋癲
文/阮帆
龔琳娜慶幸自己十多年前遇見了德國人老鑼,尋回了音樂的根。
《忐忑》在網(wǎng)絡上瘋傳時,龔琳娜還在德國巴伐利亞的森林邊過著雨后采蘑菇、雪天在陽臺上喝茶的日子,這個結果來得太突然。2010年5月,有朋友第一次告訴她這首歌在校內(nèi)網(wǎng)上傳瘋了,她還以為那是音樂學院的內(nèi)部網(wǎng)站。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的龔琳娜想起,第一次從德國老公老鑼手里接過《忐忑》的譜子還是在2006年。當時,看到通篇都是拼音拼成的“咿咿呀呀哦哦”的時候,她傻眼了,反應和大多數(shù)觀眾一樣:這是歌嗎?
“不但歌詞怪怪的,旋律還跳上跳下,繞去繞回”,她并不喜歡,出于對創(chuàng)作者老鑼的尊重,還是去練習了,“就把這首歌當成一首高難度的練聲曲,硬著頭皮去唱吧?!背?,龔琳娜發(fā)現(xiàn)《忐忑》融合了京劇中的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音色,而且“吐字發(fā)音和音韻節(jié)奏結合得很講究”,必須一氣呵成,才能形成在極快速節(jié)奏中的各種變化。
2010年10月,王菲在微博中轉(zhuǎn)發(fā)《忐忑》,稱這首歌激起了她強烈的翻唱欲,同時,各種神模仿層出不窮。這時,搬回北京不久的龔琳娜才肯定,回到中國是正確的。三個月前,她下決心回國時,“一邊洗著碗一邊掉下淚來”,她已在德國家中待了五年了?;貒?,演出邀約紛至沓來。該年12月,龔琳娜接受了湖南衛(wèi)視邀請,在跨年演唱會上重新演繹了《忐忑》。她穿著設計師阿寬借給她的大紅色龍袍,頂著老鑼給她用大紅色口紅涂的眼妝,滴溜滴溜轉(zhuǎn)著眼珠。
這個版本在網(wǎng)絡上的點擊量超過了2 000萬,也許是“畫風相近”,之后幾年龔琳娜成了芒果臺跨年晚會的???。在這個舞臺上,她推出了好幾支首發(fā)新歌,包括同樣被列為神曲的《法海你不懂愛》和《金箍棒》。
龔琳娜和老鑼這一對跨國夫妻似乎已成了觀眾眼里的“神仙眷侶”,以奇、雷、神經(jīng)的方式出場,在戲謔中結束。公眾對她的作品毀譽參半,甚至給予了嚴肅的批評。明賢法師發(fā)表文章《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愛〉》,矛頭直指老鑼和龔琳娜,“對佛教文化全無敬重之心,傷害了佛教信眾的情感”;大學教授金易明也極力呼吁向娛樂無底線說“不”;鳳凰娛樂更是在網(wǎng)上發(fā)起了關于《金箍棒》的民意投票,8 015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這首歌是嘩眾取寵,支持“藝術不是裝瘋賣傻”。今年5月,一位觀眾打車去天橋劇場看他們的《愛-五行》演唱會時,竟被出租車司機用調(diào)侃的語氣問得啞口無言,“呵,你們?nèi)ヂ狚徚漳鹊难莩獣??你們聽得懂嗎??/p>
“我很反感高曉松,因為他那么有知名度的人,居然敢公開說中國音樂沒什么內(nèi)容,漢族人沒有什么音樂感。他會阻礙很多年輕人對音樂的想象?!?/p>
龔琳娜和老鑼對此并不意外?!叭绻袊?9%的觀眾都喜歡,但音樂專家不喜歡,就像《小蘋果》那樣,那沒有意思。但《忐忑》出來的時候,首先得到的是戲曲界的認可。他們認同它的藝術價值和創(chuàng)新。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認可?!崩翔屨f。
龔琳娜說,“不只會唱《忐忑》那樣的歌。聽完了《愛-五行》,你們自己會有答案?!?/p>
今年5月的《愛-五行》演唱會是老鑼一手張羅的。
“我一直覺得五行這個概念很有意思,在這里面,我們可以找到各個不同的方面。它不像陰陽——如同黑白,沒有空間感,但金木水火土有,”老鑼說,“五行代表愛的各種不同的角度和狀態(tài),金是堅定,木是好奇,水是性感,火是熱情,土是包容。你怎么面對愛?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里面找到自己的表達?!?/p>
老鑼把整個演唱會設置得像一個沉浸式的音樂劇,從頭到尾似乎由龔琳娜講了一個故事,帶著觀眾經(jīng)歷了愛情的一生。演唱會結束后,不少人發(fā)微博表示被驚艷到了,“音樂給了靈魂舞美和燈光”,“十五首曲目,五行情景相扣,中西風格mix出龔琳娜獨有的唱腔,聽到盡情?!?/p>
面對最多的“原來龔琳娜不只會唱《忐忑》”的評論,雖然達到了目的,龔琳娜和老鑼仍心情復雜。
“實際上,這場演唱會不僅是我倆對愛的詮釋。也是對于中國文化的詮釋,”龔琳娜說。十五首歌都是老鑼譜的曲。除了一些用中國古代樂器配樂的現(xiàn)代歌曲,古詩詞不時地穿插——從李白的《靜夜思》到柳永的《蝶戀花》,再到昆曲《鵲橋仙》。龔琳娜說,這場沉浸式、獨角戲般的演唱會像是再一次幫她找到了自己的根。“古詩詞我們從小就背過很多,但不知道它們美在哪兒,只是死背,所以我特別怕古詩詞課,覺得又難背,又跟我無關。”
這些在老鑼眼里則大不相同,“很多中國人可能會想,啊,我小時候就學過了,老師跟我講了很多道理和分析,所以我基本上懂。我不一樣,中國古詩詞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我必須去挖掘,并把它變成自己的?!?/p>
1993年,德國人老鑼第一次來中國學古琴,聽中國的古典音樂,他發(fā)現(xiàn)他作為歐洲人聽不懂,不知道它美在哪兒。接著又發(fā)現(xiàn)很多中國人也不懂?!暗袊鴼v史上是一個這么偉大的國家,怎么會沒有內(nèi)容呢?所以我就覺得一定是我不懂,我要好好地學?!?/p>
二十多年后,老鑼從一個德國人變成了半個中國人。他堅信中國音樂是有內(nèi)涵的,是有特色的,久而久之,他甚至成了中國音樂的捍衛(wèi)者——只要誰說中國音樂沒有內(nèi)容他就急眼。他說:“我很反感高曉松,因為他那么有知名度的人,居然敢公開說中國音樂沒什么內(nèi)容,漢族人沒有什么音樂感。他會阻礙很多年輕人對音樂的想象?!蓖瑫r,老鑼也為很多音樂人不看好自己的音樂感到無奈。
龔琳娜說:“我曾經(jīng)也聽過由古詩詞改編而來的歌曲,像鄧麗君的,但怎么聽都是一個味兒,也沒覺得有什么。直到我開始唱他給我寫的歌?!痹谒磥恚睬懊髟鹿?,那個唱詞里意猶未盡的光字,仿佛真的照出來了一輪明月,皎潔的光束就這樣打在她面前。而末句的低頭思故鄉(xiāng),低回宛轉(zhuǎn),思鄉(xiāng)之情也隨之蔓延流淌。
“通過唱他的歌,我才明白李白是一個那么富有感情的人,而杜甫則相反,是在完全壓抑自己的感情。杜甫寫的《登高》,沒有任何的炫技,沒有任何的往外放,一直都是往底下鉆?!饼徚漳日f,通過一個外國人描寫這些詩人的旋律,她開始覺得“古詩太了不起了”,她“開始明白每一個詩人的性格”。
面對妻子的贊賞,老鑼淡淡地笑。
2013年,龔琳娜參加江蘇衛(wèi)視的《全能星戰(zhàn)》,唱的是《小河淌水》,讓她從第一期的最后一名排到了第一。龔琳娜在臺上飽含深情地唱,老鑼在臺下緊張地注視著她,眼里噙滿淚花。14年前,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yè)不久的龔琳娜“熱衷于走美女路線”,照片里透露出清新的古典美,舞臺上的她卻“感覺自己像個木偶,聽任別人的擺布,唱得也不知所云”。那個唱歌的她和現(xiàn)在判若兩人。他還記得,第一次去龔琳娜家里做客,就對著龔琳娜媽媽特意“炫耀”的女兒的演出錄像,夸張地做了個“嫌惡”的表情,說“好惡心”。因為他覺得那不是真正的她。
“我住在德國的森林里,有一天老鑼不在家,我?guī)е胰齻€月大的寶寶,坐在山坡上,那時候正好夕陽西下,就唱起了《小河淌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這首歌怎么唱?!饼徚漳日f,“那一刻我才知道,民歌就是生活,如果我唱這個‘哥啊,哥啊’,他的心也能夠感覺到,我在喊他,他也會思念我。所以剛剛唱到哼的那一段,我就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場景?!?/p>
龔琳娜反思,“中國的聲樂,學院派的教法基本就是口傳心授的模仿方法,而且主要是沿襲西方的美聲唱法,太單一了。所以2009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開了‘追尋中國音樂的根’那個會議之后,我開始做聲音行動:去研究中國所有的唱法,到底它們的科學性在哪里?!?/p>
“我們的教育里沒有教我們?yōu)槭裁闯瑁覀儾欢梦覀兯鶎W的、所擁有的一切的價值?!?/p>
“我選擇在中國唱歌,那么我就必須不斷地問自己,為什么要唱歌,為什么要生活在這里,我必須經(jīng)常向自己發(fā)問?!饼徚漳日f。
“2002年的一天,我站在萬人廣場上假唱,人們的眼光萬箭刺穿我,感覺自己行尸走肉一般,對不起我的觀眾,對不住那真誠渴望的眼光,我希望立即消失在舞臺上?!蹦菚r候假唱是大環(huán)境的需求,她參加的演出至少80%要求假唱。每次演出結束,拿著厚厚的一沓演出費,她都“不由自問:我值這個錢嗎?”
是老鑼最終讓她丟開了這些包袱,去做真實的自己。和老鑼在一起的12年,她脫下了高跟鞋,素面朝天,在音樂節(jié)上自在地擺動身體;她寧可失去一些演出的機會,也要堅持真唱;她去鄉(xiāng)野采風,發(fā)掘優(yōu)秀的大白嗓;她不愿自己的音樂被定義為任何流派,真實的她讓自己感到自由。
老鑼說,很多人可憐他和龔琳娜,認真做音樂卻做得這么辛苦。朋友多是出于擔心,想要幫忙。但“不應該是這樣,應該看到我們給環(huán)境帶來的價值”。
“為什么德國的柏林愛樂,贊助商排著隊?為什么中國比較有代表性的藝術,幾乎都是外國的贊助商贊助?不是因為他們?nèi)撕茫且驗檫@會帶給他們價值,”老鑼說,“中國的企業(yè)家們還不懂得投資藝術,使得藝術被擠到邊緣,而娛樂至死的精神卻甚囂塵上。中國有娛樂產(chǎn)業(yè),但沒有藝術產(chǎn)業(yè)。我們?nèi)鄙偎囆g情結,投資商沒有意識到,藝術給他們帶來的是什么:不是利潤,是價值?!?/p>
龔琳娜說,也許是中國教育出了問題?!拔覀兊慕逃餂]有教我們?yōu)槭裁闯?,我們不懂得我們所學的、所擁有的一切的價值?!?/p>
“在北京的這幾年,當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是在名利場里打滾時,也猶豫過要不要回到德國,回到那種世外桃源的生活?!钡罱K歌迷讓她堅定了留下來的信念,她決定“把舞臺變成自己的桃花源”。 龔琳娜還希望自己和老鑼能夠幫助中國改善藝術環(huán)境,至少,是她所出身的學院派的教育環(huán)境。
一年半來,她每周一教小區(qū)的老頭老太們練氣、喊嗓、唱歌,“現(xiàn)在每一個人都會用不同地方的聲音來唱歌,和上課之前有了明顯的區(qū)別?!彼f,“我發(fā)現(xiàn),我研究出來的方法是管用的。”龔琳娜有一個“聲音計劃”,下一步是落地,看能否跟哪個大學的老師一起,找到藝術基金。
“我慶幸自己十多年前遇見了老鑼,反而,尋回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