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林 柳萍
編者按:6月18日晚,我省迎來入梅以來首場強降雨,黃岡、宜昌、恩施等全省50多個市縣、300多萬群眾受災。危急關頭,各地黨組織火速組織救援,黨員干部挺身救險,帶領群眾筑起了一座座防災抗災的堅強堡壘,力保一方安瀾。
塌陷的道路,擋不住搶險的腳步;肆虐的洪流,沖不跨搏擊的身軀。6月18日,進入梅雨時節(jié)的宜昌遭遇兩輪雷電、大風、冰雹、暴雨,部分氣象指標達到200年一遇,長陽、宜都、五峰等6個縣市區(qū)遭受洪澇災害。
五峰縣龍橋村是煙葉種植大村,全村共有煙田400余畝,煙葉是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當天上午雨勢轉大,龍橋村黨支部書記宋學群通過村級無線廣播喊話:“煙田不能淹,請黨員同志們立即行動,跟著我到田間去排澇。”
雨越來越大,田里的水流越來越急。除了實在體力不支的老黨員,全村20余名黨員和40余名村民一道,用鐵鍬和一切能夠用到的工具挖寬排水口,挖深溝渠,清理樹枝淤泥,盡量增加排水的速度。由于搶救及時,全村僅有11畝煙田受災。
在首輪暴雨襲擊中,宜昌各地黨員干部以最快速度奔赴災區(qū),開展排查搶險,迅速投入搶險救災。
6月23日凌晨3時,當陽市河溶鎮(zhèn)建國村下起傾盆大雨,并伴有雷電大風。村支部副書記賀大好擔心村里的莫家湖溢洪,摸黑一路奔跑,只見湖水已滿至堤沿。賀大好一邊向有關部門報告險情,一邊迅速調集各個閘口管理責任人,命令立刻開閘放水。
由于賀家閘排水港水已滿,水壓太大,閘門被死死頂住,管閘人員無法將閘門開啟。賀大好趕緊跑到周邊召集村民幫忙,并跳下水將閘門托起,大伙花了40多分鐘,終于將決定全村安危的閘板打開,一股洪流沖向河中。
由于檢查指揮組織及時,建國村所有向外排水的閘門迅速開啟,同時向外排水,到天亮時全村所有漬水被排完,所有旱地水田無一塊受災。
20日中午12時,五峰茅莊村第一黨小組長張定成在巡查中發(fā)現,外出打工的村民匡柏勇屋后的山坡雨水橫流,幾十立方米的泥土混著石塊頂在他家的后墻上,還不斷地有石塊從高處落下,砸在房頂。
匡柏勇家里不是還有一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母親和一個癱瘓在家的姐姐嗎?張定成來不及細想,就直奔匡柏勇家里。剛進屋,他就聽見一聲巨響。原來,門前的堡坎垮塌了。張定成顧不上連續(xù)幾小時巡查后身體的疲憊,馬上叫來2名黨員和6名村民,第一時間將匡柏勇的母親和姐姐安全轉移。
雨災面前,宜昌基層黨組織科學應對、黨員干部靠前指揮、普通黨員奮不顧身舍身救人的動人事跡層出不窮。
據不完全統計,受兩輪極端天氣影響,宜昌市受災98223人,緊急轉移安置833人,沒有1人傷亡。在為人民群眾筑起一條鋼鐵防線的同時,宜昌大地上的黨員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 學得怎么樣,是否做得合格”的圓滿答卷。
國家防總委派出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建設與管理局局長徐勤勤在長陽察看災情時激動地說:“宜昌的這場災害來得這么突然、這么大,竟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起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