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文 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yī)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
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漿BNP水平和預后相關性分析
劉艷霞文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yī)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漿腦尿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與預后相關性。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9例,分為觀察組,并選取75例同期住院治療的非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治療前的水平,以及BNP與心功能分級的關系。結果治療前觀察組血漿的BNP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隨著心功能不全分級的上升,BNP水平逐漸升高,治療后心功能不全Ⅲ級以及心功能不全Ⅳ級患者BNP水平變化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初步考慮血漿BNP水平可以用于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分級以及治療預后效果的判斷。
【關鍵詞】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漿BNP水平
心力衰竭是臨床多種心血管疾病進展的終末期,其高發(fā)病率及高死亡率已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期[1]。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是指病人雖然有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但其射血分數(shù)正常,由于心臟室壁增厚,導致運動順應性差[2]。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有BNP異常增高,已經成為目前診斷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生物標志物之一。本文擬對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漿BNP與預后的相關性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級進行分析研究,以明確BNP在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診療中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9例,設為觀察組,入選標準:(1)具有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癥狀以及體征;(2)左室射血分數(shù)大于50%,通過超聲測定將心功能不全分級,(共四級,Ⅰ級:左室的順應性正常;Ⅱ級:左室的順應性下降;Ⅲ級:左室的充盈偽正常期;Ⅳ級:限制性充盈障礙)。觀察組中男55例,女44例,年齡均大于60歲,平均為(61.9± 9.1)歲,其中心功能Ⅰ級24例,Ⅱ級24例:Ⅲ級25例:Ⅳ級26例。同時選取同期住院的非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5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52例,女43例;年齡均大于60歲,平均年齡為(62.4±10.2)歲,其中病種分類:冠心病46例,高血壓38例,房顫11例,已經排除嚴重肝、腎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預計生存期超過五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第二日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應用Biosite公司生產的Triage診斷儀檢測血漿BNP水平,并在48小時內進行超聲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內徑(LVD)及左室舒張功能。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控制心率、利尿及抑制心肌重構等治療,治療2周后復查BNP水平。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軟件對收集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對組間比較應用方差分析,療前后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兩組BNP水平對比
觀察組在治療前血漿BNP平均為(566.8± 112.3)pg/mL,而對照組血漿BNP水平為(54.6± 35.4)pg/mL,觀察組平均水平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前后不同心功能分級的BNP水平比較
在治療前,不同心功能分級BNP水平不同,其BNP水平變化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而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心功能Ⅰ級和Ⅱ級新功能不全患者BNP水平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心功能Ⅲ級和Ⅳ級心功能不全患者BNP水平變化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前后不同心功能分級的BNP水平比較
表1 治療前后不同心功能分級的BNP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后相比,P<0.05。
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Ⅰ級心功能Ⅱ級心功能Ⅲ級心功能Ⅳ級例數(shù)(n)24 24 25 26治療前145.7±88.5 289.4±167.1 595.6±343.8*1677.5±799.4*治療后112.2±55.2 155.7±122.1 198.9±78.1 344.9±115.3
心衰患者的預后往往較差,每年死亡率大約在15%-30%之間,然而心衰癥狀典型的患者中約有30%-40%表現(xiàn)為射血分數(shù)正?;蚵越档?,因此目前對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3]。老年患者為心功能不全的好發(fā)人群,我國正處在人口老齡化進展加速期,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病率也會越來越高,不僅僅會對患者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且會對社會和家庭帶來較大負擔。超聲可以作為診斷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的檢查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有研究認為血漿BNP水平的上升反映了心臟結構和功能變化,它同時還可調節(jié)血壓、血容量以及水鹽平衡,增強腎小球濾過率等作用,對心功能起到保護作用[4]。因此,臨床上將BNP水平的測定對心功能不全患者診斷的主要指標之一。
本次研究中,對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漿BNP與心功能分級及預后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BNP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BNP水平能夠充分反映老年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有研究顯示: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因其心室負荷增大、心室壁重構、RAAS系統(tǒng)激活,BNP分泌量增多,但隨著心功能的改善患者的血漿BNP水平會有所下降[5]。
對于不同嚴重程度的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BNP作為診斷以及判斷療效的準確性已經受到臨床醫(yī)生的認可,本次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BNP隨著心功能不全分級的升高而上升,與多數(shù)研究結果一致[6]。而治療后心功能不全級別越高者,血漿BNP改善越明顯。綜上所述,老年舒張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血漿BNP水平會根據(jù)患者心功能不全分級不同而異,同時BNP也可作為心功能不全患者療效判定的標志物之一。
參考文獻
[1]尹學鳳,張華.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漿BNP濃度與LVEF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292-292.
[2]李學淵,齊國先,孫英賢.腦鈉肽與心功能不全的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20).2890-2894
[3]韋超料,江波,武志鋒.N端腦利鈉肽前體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和早期預后的關系 [J].廣西醫(yī)學,2015,37(5): 680-682.
[4]葉宥文.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利鈉肽水平與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4):578-580.
[5]周建文,陳燕新,錢大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與左室功能的相關性探究 [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11): 1896-1898.
[6]顧永輝,程惠,鄧曉靜,等.老年危重癥患者BNP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及與預后的關系 [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4,28 (9):745-747.
*為本文通訊作者。文靜,碩士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老年病。
作者簡介:劉艷霞,1980年生,女,漢族,江蘇贛榆人,本科學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