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晗
編者按:
平時常聽到同學們這樣的抱怨:“我挺喜歡寫隨筆和日記什么的,卻不喜歡考場作文?!币灿型瑢W說:“生活面太狹窄,平平淡淡,既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平時考試作文是規(guī)定好的,材料也有可能是提供的,甚至寫法都是固定的,下筆時總感覺無話可說。”那么,與其考場寫作時想方設法編造出一些自以為浪漫或感人的故事,倒不如從我們喜歡的隨筆中挖掘寶藏,省時省力。隨筆與考場作文能否聯系起來呢,讓我們來看看盱眙實驗學校的學子們是怎么轉化的。
今天,爺爺和爸爸帶我一起去給老祖宗掃墓。在去的路上,我看見金黃一片的油菜花、粉紅誘人的桃花、潔白如雪的梨花。我努力蹦起來,想摘到那誘人的花。
一路上我蹦蹦跳跳,跟著爺爺爸爸來到墓地。聽到一陣哭聲,我立刻安靜下來,循著聲音望去,見到有人正在墓前哭。我跟著爺爺和爸爸來到老祖宗的墓前,爸爸從袋子里拿出塑料花,用透明膠貼在墓上。爺爺用小掃把將墓上的落葉和灰塵打掃干凈,擺上四個盤子、一瓶酒和兩個酒杯,然后在盤子里放些吃食。爸爸拿出紙錢,我看見他們跪下祭拜,我也趕緊跪下,學著他們的樣子,給老祖宗叩頭。等紙錢燒完了,我們順著那條路往山下走。我看見還有很多人在給自己家的墓地打掃祭拜。
我們默默地下山,這時下起了小雨,天霧蒙蒙的,還有點冷。這時,我想起了杜牧的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難忘的一件事
我十四歲了,卻還像個孩子一樣整天活蹦亂跳的??墒墙涍^那一次掃墓,我變得不一樣了,變得懂事了,長大了。
那是清明節(jié)的早上,爺爺和爸爸準備去掃墓,而從小到大都沒掃過墓的我起了好奇心,纏著爺爺和爸爸要去。爸爸說我每次都會把衣服弄臟,要我留在家看電視??墒俏疫@像猴一樣的性格,怎么可能坐得???于是,我在他們出門后立刻就跟了上去。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墓地,突然聽到了一陣哀歌。我循聲望去,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婆婆正跪在地上哭,旁邊的小伙子一直在安慰著老婆婆。他手里拿著絹花,樣子令人心疼,眉毛微微地下垂,眼睛失去了光彩,眼角有一絲淚花快速劃過臉頰。手中的絹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擺,像是在哭泣,又像是在嘆息這一幕是多么地悲傷。
我跟著爺爺來到老太的墓前,爸爸把墓上的灰塵洗干凈,再用干紙輕輕地擦。我用旁邊的掃把把墓前的灰掃開,鋪上干凈的宣紙。我知道,宣紙是為老太鋪上一塊地,老太就會在這一塊“地”上,等待我們燒紙錢給他。
爺爺跪了下來,我也跟著跪下來,叩了三個頭。爺爺和爸爸漸漸地紅了眼睛,爺爺不停地抽泣,好像有太多心里話說不出口,爸爸則在一旁泣不成聲了。
突然一轉眼,我看見了爺爺的頭發(fā)已經半白,爸爸的眼角也出現了皺紋,這些白發(fā)和皺紋都顯現出一個字——老。我一下子悲傷起來,擔心爺爺會越來越老,擔心他會不會突然不認識我,擔心他有一天會離我而去。一想到這兒,我眼眶一下子濕潤了。
我終于知道,人總會老,總會離開。我要珍惜,要在爺爺老之前讓他安心,我不能再像個小孩子一樣了,我要長大了!
老師點評:
作者能夠將隨筆的素材積累起來,適時地用到考場作文當中,非常好!這也是我們進行隨筆教學的目的之一??v觀同一素材的這兩篇文章,該生有明顯的進步:一是重點更加突出了,能夠詳細描寫掃墓的人而不是路旁的花;二是人物描寫更加詳細了;三是主題更加鮮明了,隨筆中并沒有寫出自己有什么深切的感受,而在后文中已經明顯表現出了對爺爺老去的懼怕和自己要長大懂事的企盼。當然,這篇考場作文也是有缺點的,如寫旁邊掃墓的老婆婆和小伙子有何作用呢?要不要在后文有所呼應呢?另外,隨筆中寫到去的路上流連于花叢的美,也可以用在本文中,但最后在文章結尾有個呼應——回來的路上還會那么單純爛漫嗎?
(指導老師:黃迪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