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華
[摘 要]高等職業(yè)教育是職業(yè)教育的高等階段,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職業(yè)教育。高等數學作為工具學科,既要體現數學的工具作用,也要體現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本文就高等數學教學如何來體現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關鍵詞]高職;數學教學;思考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職業(yè)教育的高等階段,它的突出屬性是職業(yè)性,其本質特征是為企業(yè)培養(yǎng)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技能的“技術型”人才,與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yè)教育都有較大的區(qū)別。普通高等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術型”、“研究型”人才,而中等職業(yè)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經驗和動作技術相結合的“技能型”人才。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它既要體現數學的工具作用,又要體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本質屬性。本文就高職數學教學如何來體現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進行了幾點探討和思考。
一、對教學觀念的思考
數學教學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它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我國在長期的應試教育觀念和實踐的影響,我們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重復機械的訓練普遍存在,這樣的教學不可能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技術型人才,更不可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所以應試教育必須向素質教育轉變。
高職的數學教學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數學教學,它既要體現數學的工具作用,又要體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本質特征。高職的數學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人才,不是培養(yǎng)學術型、研究型人才。高職的數學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事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高職的數學教學不應過多的強調數學知識的系統性、邏輯的嚴密性,而應將教學內容的應用性、邏輯思維的開放性作為高職數學教學的重點。
二、對教學內容的思考
由于國家在現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就讀高等職業(yè)學校的門檻很低,基本上都是采取“寬進”的原則,有的省市已經采取免試入學。所以高職學院錄取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尤其學生的數學基礎更差。
1.高職的數學教學 要秉持“應用、必須、夠用”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應對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做一些取舍、整合。根據不同專業(yè)的實際需要靈活地處理教材,把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改造,按照不同專業(yè)的要求重新進行組合,實現數學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的有效整合。對于那些理解困難、推導繁瑣的內容,要進行必要的該刪簡。
2.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增加應用性、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借助計算機這個輔助工具進行數學演算,還可以增加計算方法與數學軟件的內容。
3.高職數學教學內容的改革應著重體現兩點:一、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是有趣的,以克服高職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二、數學知識的應用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三、對教學方法的思考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為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征,必須改革教學方法。
1.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把以教師教為重心轉為以學生學為重心。教師教的職責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收集和整合學習資源,在于引導學生思維的方法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方法,包括人生觀和價值觀。
2.教師要實現“教室是理論的主要學習場地、書本是主要學習工具向理論與實踐場地一體化、注重產學研結合”的轉變。因為職業(yè)教育的本質是為社會、為企業(yè)培養(yǎng)應用、技術人才。所以數學教學也應該走出教室,到實習場地、生產車間去,這樣才能將數學知識與專業(yè)學科、生產實踐相結合。
3.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遵循的幾個原則:通俗易懂原則。高職數學教學要把抽象、繁瑣的理論簡單化、直觀化,讓學生易于接受;創(chuàng)新原則。高職數學教學方法要摒棄舊的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掌握必須的數學知識的教學方法;開放性原則。開放式教學方法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四、對學生評價的思考
數學教學對學生評價傳統的方式是限時筆試,試題的題型基本上是教師上課講的例題的翻版,這種考試容易使學生養(yǎng)成死記硬背、機械地套用定義、定理和公式解決問題的習慣,并不能真正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傳統的評價學生學習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高等職業(yè)教育。
1.對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應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關注學業(yè)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至于從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行考查和評價。
2.對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要將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對高職學生除了期末的閉卷紙筆測試外,還可以平時采取開卷、口試、操作、論文與答辯等形式評價學生。對學生平時的課堂行為記錄、項目調查、作業(yè)等也可以納入評價的指標。
3.對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要注重學習過程,對學生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過分關注結果向關注學習過程的轉移。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的探究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
4.對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應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對高職學生的評價應該改變以管理者評價為主的單一方式。既有老師、家長、管理者的評價,又有學生的自評和學生之間的互評,甚至可以請專家進行評價。在評價的實際操作方面,可以把多種評價方式綜合運用,力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校內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最終達到綜合評價學生、為社會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