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靜, 李顏肖
(1.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 珠江學院,廣州 510630;2. 縉云工藝美術學校,浙江 麗水 321400)
?
中國剪紙藝術的美學原理及其在服裝設計上的應用
王衛(wèi)靜1, 李顏肖2
(1.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 珠江學院,廣州 510630;2. 縉云工藝美術學校,浙江 麗水 321400)
剪紙作為中華文化中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有著中國式美學原理,從題材到符號化表現(xiàn)手法都不同于西方剪紙。文章將中國剪紙通過陰陽對比、鏤空、印花圖案、裝飾刺繡紋樣及新型材料的探索等幾個角度,運用在服裝設計上,為服裝時尚領域帶來新的設計思路。文章以剪紙紋樣為設計點,借用激光雕刻技術,制作出鏤空紋樣面料,并嘗試著將其運用在婚紗和旗袍的設計中,得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這一研究旨在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以期在服裝設計領域得到創(chuàng)新運用。
剪紙藝術;美學原理;鏤空;圖案;刺繡紋樣;服裝設計
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已入選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國民間剪紙歷史悠久,流傳極廣,中國剪紙與西方剪紙存在很大的差異,有著自己的起源發(fā)展,獨特的美學原理、造型方式、題材特點、表現(xiàn)手法和文化內(nèi)涵等。這對現(xiàn)代服裝設計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啟示。將中國剪紙藝術融入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可以為服裝設計注入新的思路源泉,同時,也為中國剪紙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載體。
剪紙是中華文化中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和其他傳統(tǒng)手工藝一樣,剪紙?zhí)N含了獨特的藝術魅力,是東方藝術文化的傳承。剪紙是如何孕育產(chǎn)生,并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剪紙藝術有其自身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眾所周知,藝術來源于生活,一門藝術從起源到發(fā)展的過程中,自然界向人們提供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啟迪和珍貴素材。比如,形態(tài)各異的樹葉、花草,晶瑩剔透的雪花及山川景物的剪影,這些都是類似剪紙的形象,促進了人們對剪紙造型藝術的思考。
中國古代在西漢初期就發(fā)明了可用于書寫和繪畫的紙。在紙張出現(xiàn)之前,剪紙的載體是什么呢?據(jù)記載,從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在樹葉上進行剪刻紋樣、鏤空刻花[1]。后來則以金銀箔、絹帛、皮革等為載體,進行雕、剔、剪、刻、鏤,制作裝飾品。1950年在河南出土的戰(zhàn)國遺址中,就發(fā)現(xiàn)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嚴格說,這些裝飾物雖不是剪紙,但從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角度看,可以說是剪紙藝術的前身。
在中國,剪紙發(fā)展迅速,并大受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歡迎。如此“接地氣”,如此普及的藝術并不多見。中國剪紙?zhí)N含了一種怎樣的中國式美學原理?
2.1中式題材——中國儒家對善的追求,決定了剪紙的題材
剪紙在中國,是一種精神寄托,是情感表現(xiàn)。作品中注入的是美,是愛,是憧憬。題材擅長運用花鳥、魚蟲等動植物圖案造型結合諧音寓意,來表達美好的夙愿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在中國剪紙作品中,主要是喜慶、幸福等吉祥題材,找不到悲傷、憂愁等題材。通常,中國剪紙從以下兩方面取材:
一方面,中國剪紙多為祥瑞題材,即富貴、吉祥等。主要用具有象征、諧音寓意的動植物圖案,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生的現(xiàn)實寄托。如婚嫁壽筵喜慶之時,剪紙圖案多選喜、壽字或“龍鳳呈祥”“百年好合”“長命富貴”“松鶴延年”等圖紋。
另一方面,中國剪紙的傳統(tǒng)紋樣也離不開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此類剪紙的主題是鎮(zhèn)宅保平安,也是為了避邪除疫。紋樣主要有葫蘆紋、獅虎紋、雞鳥紋、豬羊紋、驅(qū)鼠疫婆婆、猴王降妖魔、辟邪娃娃等[2]。
2.2中式表現(xiàn)手法——符號式轉(zhuǎn)化
中國剪紙擅長把喜、福等抽象意義轉(zhuǎn)化成具象事物,并將其納入剪紙題材。這種符號式轉(zhuǎn)化是中國剪紙的典型特征,也是中國剪紙圖案中最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利用字的諧音,以象寓意、以意構象進行構思造型。將金玉滿堂、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抽象的精神向往,轉(zhuǎn)化為同音的動植物圖案等具象符號,以此作為剪紙圖案。
例如,中國剪紙中常有“喜鵲”圖案,喜鵲是喜事的象征,表示喜事臨門。人們通過符號式轉(zhuǎn)化,將喜的心理轉(zhuǎn)化為喜鵲這一具象事物,以剪紙為載體,去表達喜慶、歡愉的心情。再如,中國剪紙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魚,這個題材實際上是將“連年有余”的心愿轉(zhuǎn)化由蓮花和鯉魚的具象符號。蓮是連的諧音,魚是余的諧音。
可見,中國剪紙很擅長運用符號的象征性,采用藝術的手法,借用具象的事物,表達美好的心愿。在中國剪紙圖案中,符號化寓意的事物有很多,如花生、石榴象征多子多福,蝴蝶、鴛鴦象征婚姻美滿,松鶴象征長壽,牡丹象征富貴等。
3.1表現(xiàn)手法不同
中西剪紙的區(qū)別,就像中國水墨畫和西方油畫之間的區(qū)別。在西方,剪紙有的被稱作剪影,即像影子一樣用外部輪廓表現(xiàn)主題,而內(nèi)部不做鏤空。如人物的面部多用側(cè)影表現(xiàn),看上去像是從照片上直接剪下來的一樣;同時,西方剪紙對細節(jié)的表現(xiàn)要求很高,非常注重主題刻畫的細致性,整幅剪紙細膩至極。若是人物題材,會清晰地看到眼睫毛。若是植物題材,會清晰地看表現(xiàn)每片葉子,甚至葉片紋路。無論是外輪廓還是細節(jié),西方剪紙都力求還原物體本身的真實性和立體感。
在中國,剪紙不是藝術家專有,它是從民間興起并廣為傳播的一門大眾藝術,是民俗藝術。在古代,剪紙是一門傳統(tǒng)手藝,是“女紅”的一種,是勞動人民將生活中積累的技能本領轉(zhuǎn)化為造型藝術的勞動性創(chuàng)造,即把裁剪衣物的本領轉(zhuǎn)化為裁剪圖案紋樣的藝術。中國剪紙與女紅的相生關系,揭示出了中國剪紙藝術獨特的產(chǎn)生源流和發(fā)展脈絡,即中國式剪紙的“線線相連”的鏤空特征。鏤空是中國剪紙最擅長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這里的線是廣義上的“線”,不僅包括具象的常規(guī)線,也包括相對意義上的抽象線。民間勞動人民在剪紙中為了方便、實用,特意創(chuàng)作出各種不能零散脫落的花樣。為保持剪紙圖案的完整性,人們創(chuàng)造出如折剪、掏剪和破型法等多種剪鉸技法,這些方法都為了使紙線圖案能線線相連。這與中國畫類似,中國畫非常強調(diào)筆法的運用,把點可以理解為最短的線,面可以理解為寬線或線的集合。研究中國剪紙中的紙線可以借鑒中國畫中筆法的思維,即擅長用寫意和平面線條的手法去表達主題。
3.2題材不同
藝術本身是不分地域的,但不同地域卻給它的本土藝術烙上了不同的印記,都蘊含了當?shù)氐娜宋姆柡蛨D騰。西方剪紙題材中常常有希臘神話中的神或其他西式圖騰,而中國剪紙題材偏向于國泰民安的憧憬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像貓頭鷹這個題材,很受西方剪紙選材的歡迎。因為希臘神話中的女戰(zhàn)神雅典娜,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米娜瓦,身邊就有一只貓頭鷹,在西方人眼里,貓頭鷹就是智慧的象征。但在中國,貓頭鷹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剪紙中找不到貓頭鷹。中國剪紙是扎根于民眾之間,與人民生活緊密關聯(lián),為人們增色添喜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所以中國剪紙只有美好的題材。
中國剪紙積淀深厚,表現(xiàn)形式質(zhì)樸而富有藝術感染力。同時,中國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塑造出透空的藝術感。剪紙藝術與服裝設計的融合,將剪紙的載體換成了服裝??贪迮c柔軟的結合,精湛的剪紙手法,與極具美感的服裝設計相結合,將剪紙的藝術美在服裝設計上得以延伸,給服裝設計帶來了獨特的藝術效果。中國剪紙在服裝上的運用,載體以婚紗禮服為多,設計手法主要為以下幾個角度。
4.1利用剪紙的陰陽對比
中國古代就有觀點:世界萬物,非陰即陽?;诖藰闼氐乃季S模式,中國剪紙既講究陰陽刻手法,也注重構圖的均衡穩(wěn)定。為保持剪紙作品完整的畫面感,剪紙過程要遵循陽刻的線線相連和陰刻的線線相斷法則,不然整張作品將支離破碎。與西方剪紙追求立體感和真實感不同,中國剪紙偏向于平面效果的塑造和符號化的傳播。所以中國剪紙即使內(nèi)容很豐富,卻終究是一張平面。把中國剪紙運用到服裝設計上,就完成了一個從二維到三維的轉(zhuǎn)換。在三維的人體上,通過大面積的剪紙的陽紋與陰紋的對比,增強了服裝的立體美感。
中國剪紙藝術,十分講究虛實結合,擅長運用虛實表現(xiàn)手法,如以虛為用、虛實相生、虛實轉(zhuǎn)換等。將剪紙藝術運用在服裝設計上,獨特的優(yōu)勢在于它容易做出立體感,黑白陰影的對比效果會更加凸顯服裝的層次感。
4.2利用剪紙的鏤空紋理
中國剪紙是一門鏤空藝術,是運用刀法形成特殊紋理,來展現(xiàn)大面積陽紋與陰紋的對比,在造型上講究實體和留白、主體和襯體、前景和背景之間的關系。剪紙運用在服裝設計上,突破了書法與繪畫等純二維面料印花圖像,利用剪紙壓花可制作出鏤空的面料肌理。在服裝設計上采用剪紙紋樣面料,幾何形狀的鏤空使著裝者神秘、精致又性感,而且剪紙壓花設計不僅美觀更有加強服裝牢固度的作用。精致的剪紙花紋可以與裸色薄紗相結合,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透視”美,豐富了服裝的裝飾效果,提升了服裝的藝術魅力。
但服裝設計中的剪紙不能直接照搬民間剪紙中細致入微的風格特點。在剪紙中,陽紋須線線相連,陰紋須線線相斷,進而形成鏤空效果。而運用到服裝上,陽紋的線,需延展成一個面。陰紋的線則是剪斷的,延展成大面積的鏤空效果。這是因為服裝的視覺感觸很強,需將剪紙造型概括處理,以增大陰陽差距。即增大陽紋與陰紋的對比面積,用大塊面和大塊鏤空的對比,增強服裝的視覺效果。
4.3利用剪紙的印花圖案
這一角度的重點是尋找或創(chuàng)作合適的中國剪紙圖案紋樣,將其進行再創(chuàng)作后運用到面料印花工藝上。將剪紙紋樣以印花形式,選擇合適的面料和色彩,制作出具有精美圖案的面料,并以此面料設計服裝,烘托出一種充滿民族味道的含蓄美。在剪紙圖案的構圖選擇上,對物的比例和透視都有所要求,這和繪畫類似,即在二維圖形上,表現(xiàn)三維空間、場景和事物;也可對剪紙圖案做對稱、均衡、漸變等處理,使其按美學規(guī)律布局;也可動靜結合或虛實結合,如利用衣袖衣帶的飄動與主體服裝的靜相結合,或利用面料的流動和人體的靜相結合,給觀眾造成一種視錯覺。
將剪紙圖案運用在服裝上時,可提取剪紙圖案的少量元素來放大后再運用,避免圖案過于復雜??烧w運用,也可局部運用,局部圖案運用是指將剪紙作品中最有表現(xiàn)價值的部分直接運用或通過二方連續(xù)等構造法組合運用。
4.4利用剪紙圖案作為服裝裝飾刺繡紋樣
刺繡剪紙紋樣是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必不可少的藝術形式,是將剪紙作為刺繡紋樣進行服裝裝飾設計。一般程序是先描圖畫出紋樣,標明分色界線,再剪制,制作刺繡底樣,最后將剪紙貼在面料上,選擇針線根據(jù)剪紙圖紋進行刺繡。
民間出現(xiàn)的剪紙刺繡基礎紋樣有肚兜花、繡片花、穎口花、石刻花、帽花、鞋頭花、磚雕花、袖口花等。剪紙刺繡形狀很多,常見的有糸狀、月牙狀、針刺小點、鋸齒紋等。在進行剪紙刺繡紋樣設計時要注意服裝款式、廓形的不同,都會影響到剪紙紋樣的形狀和形式的選擇。設計原則勻稱疏朗,和諧自然,所以設計方法或適合其形,或填充其間。為刺繡所剪的花樣,不同于一般的剪紙,是民間剪紙中很有特色的一類。為適應不同的款式需要,可以在剪紙結構內(nèi)配花,也可以根據(jù)縫紉的結構而設計。
4.5剪紙服裝的材料探索
面料是服裝設計中一重要元素,在剪紙服裝中,面料的選擇尤為重要。剪紙在服裝設計中運用時要剪出良好的效果,必須充分發(fā)揮面料的性能與特色,使剪出的圖案面料與所用的面料、服裝的造型、風格完美結合、相得益彰。
常見的棉、滌、麻、燈心絨和各種中厚型毛料,化纖織物等,面料挺闊,線條清晰,有體量感,這類面料厚重且組織結構較密,可以直接在服裝上做鏤空效果的剪紙。而針織或絲綢等柔軟面料,懸垂感好,輕薄、光滑,適合做剪紙圖案的印花面料。
新型面料如無紡布,也是很適合做剪紙鏤空處理的。無紡布又稱不織布,是由定向或隨機的纖維構成,是新型環(huán)保材料,防潮、透氣、柔韌、質(zhì)輕、可循環(huán)再利用,因具有布的外觀和某些性能而稱其為布。在厚實、硬挺的無紡布上進行剪、刻都是很容易出效果的。操作時,可在無紡布底部加雙縐里料,雙縐里料下面粘一層硬樸,使面料更加硬挺厚重,讓服裝更容易出廓形。整個服裝剪紙流程即在面料上雕刻、熨燙、粘樸、接里、裁剪。
4.6中國剪紙藝術在婚紗禮服上的設計嘗試
根據(jù)對中國剪紙藝術的研究探索,筆者嘗試了以剪紙為靈感的婚紗和旗袍的設計和制作(圖1)。作品采用陰刻的雕刻手法,用激光紙雕機在白色不織布面料上做鏤空。鏤空圖案是中國傳統(tǒng)剪紙中的牡丹花和古銅錢。把設計好的圖案導入電腦機器,用激光機器在不織布上雕刻出統(tǒng)一規(guī)格的鏤空圖案。以此所設計的婚紗禮服,獨具東方韻味。
圖1 以剪紙為靈感的服裝作品展示Fig.1 Exhibition of clothing works inspired by paper cutting
將中國剪紙藝術運用于服裝設計中,是將剪紙的美學原理轉(zhuǎn)移到服裝這一載體上,由二維平面轉(zhuǎn)化為三維立體,由紙張藝術轉(zhuǎn)化為面料及服裝藝術。同時,中國剪紙的傳統(tǒng)特色為服裝增加了民族的標識性,有利于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與發(fā)展,為服裝設計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靈感源泉。將中國傳統(tǒng)的剪紙元素融入到服裝設計中,運用大量的雕刻、鏤空、精準對稱的線條、近乎抽象符號化與程式化的表現(xiàn)手法,大膽明艷的用色搭配大面積剪紙印花圖騰,為服裝時尚界帶來融合東西方藝術靈感的視覺盛宴。
[1]陳竟.中國民俗剪紙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5-38.
CHEN Jing. China Folk Paper-Cut History[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35-38.
[2]王光普.民間傳統(tǒng)剪紙紋樣[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17-20.
WANG Guangpu. Traditional Folk Paper-Cut Patterns[M]. Lanzhou: Gansu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9:17-20.
[3]盧娜.剪紙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紡織導報,2015(1):72-74.
LU Na. The application of paper cutting art in fashion design fro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erspective[J]. China Textile Leader,2015(1):72-74.
[4]徐艷華,任曉軍,李永昌,等.剪紙紋樣的再創(chuàng)設計在毛衫花型設計中的應用[J].紡織導報,2015(8):99-102.
XU Yanhua, REN Xiaojun, LI Yongch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recreated paper, cuts in the pattern design of sweater[J]. China Textile Leader,2015(8):99-102.
[5]楊婷婷.以剪紙為切入點的圖案教學研究[J].裝飾,2015(4):72-73.
YANG Tingting. The pattern teaching study based on Chinese paper-cuts[J]. ZHUANGSHI,2015(4):72-73.
[6]鮑小龍,劉月蕊,陸云飛.中國傳統(tǒng)藍印花布紋樣與民間剪紙圖案的分析比較[J].絲綢,2015,52(1):66-70.
BAO Xiaolong, LIU Yuerui, LU Yunfei.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blue calico patterns and folk paper-cut patterns[J]. Journal of Silk,2015,52(1):66-70.
[7]張鎏,陳飛虎.基于梅山剪紙的梅山文化園旅游紀念品設計[J].包裝工程,2014,35(6):94-98.
ZHANG Liu, CHEN Feihu. Souvenirs design in Meishan cultural park based on Meishan paper-cut[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14,35(6):94-98.
[8]孫軍.孝感雕花剪紙中的民俗與風情[J].裝飾,2014(10):137-138.
SUN Jun. Folklore and customs in Xiaogan carving and paper-cut[J]. ZHUANGSHI,2014(10):137-138.
[9]陳劍,劉育池.禾庫剪紙與踏虎鑿花的差異性分析[J].裝飾,2014(11):90-91.
CHEN Jian, LIU Yuchi. The study on differences between paper-cut in Heku and Tahu[J]. ZHUANGSHI,2014(11):90-91.
[10]郝婷,張瑾,蘇楷晨.和林格爾剪紙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4,35(4):118-122.
HAO Ting, ZHANG Jin, SU Kaichen. The application of Helingeer paper-cut art in packaging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14,35(4):118-122.
Esthetics principles of Chinese paper-cutting ar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ashion design
WANG Weijing1, LI Yanxiao2
(1.Zhujiang Colleg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10, China; 2. Jinyun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Lishui 31400, China)
Paper-cut with Chinese-style aesthetics principle is a traditional ar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paper-cut from the theme to the technique of symbolic expression. This paper uses the Chinese paper-cut in fashion design by exploring the Yin-Yang contrast, stencil texture, printed design, decorations, embroidery pattern, new materials and other angles so as to bring new design ideas for clothing fashion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cutting pattern is used as the design point; hollowed-out patter texture was fabricat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laser-engraving technique; besides, the authors also tried to use it in the design of wedding dress and cheongsam and obtained good artistic effects. This study aims at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per-cutting art better so as to achieve creativ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fashion design.
paper-cutting art; principle of aesthetics; hollow-out; pattern; embroidery pattern; fashion design
設計與產(chǎn)品10.3969/j.issn.1001-7003.2016.05.009
2015-10-31;
2016-04-12
王衛(wèi)靜(1983-),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服裝設計與服飾文化研究。
TS941.11;TS938.2
B
1001-7003(2016)05-0050-05引用頁碼: 0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