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丹,鄭冠偉,,薛 爽,劉增再,陳 智,顏克旭,奉 佳,戴 伶,,李 蜜(.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南長沙 4003;.長沙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湖南長沙 4003)
?
湖南省一起豬偽狂犬病疫情的暴發(fā)調查
譚 丹1,鄭冠偉1,2,薛 爽1,劉增再1,陳 智1,顏克旭1,奉 佳1,戴 伶1,2,李 蜜2
(1.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南長沙 410013;2.長沙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湖南長沙 410013)
摘 要:2015年5—6月,長沙市某豬場出現(xiàn)母豬流產、仔豬死亡等現(xiàn)象,共有60余頭經產母豬流產,發(fā)病率為11%;仔豬發(fā)病死亡600余頭,病死率達100%。經現(xiàn)場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判定該場暴發(fā)豬偽狂犬病疫情。采取淘汰陽性豬群、緊急免疫豬偽狂犬病疫苗以及加強豬場內部管理等控制措施,最終疫情得到控制。分析認為引種不規(guī)范、免疫程序不合理、飼養(yǎng)管理不規(guī)范是引起疫情暴發(fā)的主要原因。建議豬場加強仔豬的免疫保護和經產母豬、后備豬的引種、免疫和飼養(yǎng)管理。
關鍵詞:豬偽狂犬??;流行病學;暴發(fā)調查;防控對策
2015年6月,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某豬場報告,稱該豬場妊娠母豬流產率明顯增高,仔豬出現(xiàn)神經癥狀,病死率達100%。為了解疫情的具體情況,中心派出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一行8人對該豬場開展了現(xiàn)場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室診斷。
該豬場創(chuàng)建于2006年,占地面積70多畝,豬舍建筑面積1.3萬余平方米,欄舍11棟,周邊3公里內無大型養(yǎng)殖戶及農貿市場。豬場存欄經產母豬約600頭、后備母豬約200頭、種公豬11頭,哺乳仔豬1000余頭。豬場以外銷仔豬為主,豬場布局見圖1。2013年以來,該豬場一直開展豬偽狂犬病的凈化工作。連續(xù)3年的監(jiān)測結果顯示,該豬場口蹄疫、藍耳病、豬瘟等疫病的抗體水合格;偽狂犬野毒感染陽性率持續(xù)下降,2014年6月下降至1.9%。2014年12月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野毒感染陽性率突然上升至23.2%,于是在12月份加強免疫偽狂犬疫苗一次,2015年3月全場免疫。2015年6月該豬場發(fā)病,采樣檢測感染率達81.35%。在此期間,豬場免疫程序和技術員并未發(fā)生變動。免疫程序見表1。
圖1 豬場平面布局示意圖
表1 豬場免疫程序
圖2 豬場流行曲線
通過流行病學溯源調查發(fā)現(xiàn),該豬場2014年11月23日從長沙市某種豬場引進了89頭后備母豬,單獨隔離飼養(yǎng)1個月后混群于12棟欄舍,引種前后均未進行檢測,引進后第2天出現(xiàn)2頭豬死亡,當時豬場并未在意,隨將死豬進行了無害化處理。2015年1月、3月豬場連續(xù)出現(xiàn)2次仔豬腹瀉,死亡仔豬800余頭,病死率為80%左右。5月8日,13棟欄舍的母豬出現(xiàn)流產現(xiàn)象,后其他欄舍陸續(xù)出現(xiàn)發(fā)病癥狀。6月11日接到報告介入調查后,緊急免疫偽狂犬疫苗,之后出現(xiàn)一個持續(xù)半個月的零散發(fā)病過程,7月2日之后沒有發(fā)現(xiàn)新病例。在整個發(fā)病期間,以重胎齡母豬發(fā)病為主,合計達60余頭,發(fā)病率占11%;仔豬以15日齡內居多,發(fā)病死亡600余頭,死亡率達100%。流行曲線見圖2。
3.1臨床癥狀
3.1.1種公豬、后備母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3.1.2妊娠母豬。母豬出現(xiàn)早期流產,產死胎或弱胎。
3.1.3仔豬。出現(xiàn)明顯的神經癥狀,口吐白沫,眼角有膿,角弓反張,不能完全站立,一般2~3天內死亡。
3.2解剖病變
挑選哺乳期有明顯癥狀的3頭仔豬進行剖檢,分別編為1號、2號、3號。1號豬:心包積液;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纖維性滲出物;肺臟有肉樣病變;脾臟腫大邊緣鋸齒狀;腎臟畸形有針尖大小出血點;淋巴結出血壞死。2號和3號豬:肺臟有肉樣病變;脾臟正常;腎臟畸形有針尖大小出血點;淋巴結出血壞死;腦組織無明顯變化。解剖病變見圖3。
按照 《國務院關于批轉財政部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預算法》提出按年度編制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要求,財政部于2017年10月印發(fā)了《關于印發(fā)〈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要求行政事業(yè)單位于2019年1月開始施行,并且規(guī)定執(zhí)行《政府會計制度》的單位,不再執(zhí)行行業(yè)會計制度。因此,高等學校執(zhí)行《政府會計制度》勢在必行。鑒于此,筆者從《政府會計制度》的創(chuàng)新入手,提出高等學校在應用《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應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對現(xiàn)場采集的3份組織病料進行豬瘟、藍耳病、豬偽狂犬病、圓環(huán)病的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第1、2號組織樣品為豬偽狂犬病陽性,其他病種為陰性(表2)。
對在不同類型豬群中采集的59份血清進行豬偽狂犬病的野毒感染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野毒感染抗體陽性率達到81.35%,可疑率為6.8%(表3)。
圖3 解剖病變
表2 病原學檢測結果
表3 血清樣品檢測結果
綜合現(xiàn)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該豬場自2014年12月份到目前一直存在個體散毒和野毒感染狀況,究其原因如下:
5.1引種不規(guī)范
據(jù)溯源,2014年11月該場從某豬場引進89頭后備母豬,未檢測即混群飼養(yǎng),2015年5月8日出現(xiàn)首個流產病例。此次疫情的發(fā)生是否直接來源于引進的后備母豬攜帶的野毒,目前無法進行定量評估,但已確定的是引進種豬一個月后偽狂野毒感染抗體水平明顯上升,同時合群之后5個月,后備豬開始出現(xiàn)發(fā)熱現(xiàn)象,緊接著妊娠母豬出現(xiàn)流產、產死胎,故推測引種可能是導致此次疫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5.2免疫不合理
調查中了解到,豬場新生仔豬偽狂犬疫苗滴鼻免疫沒有采用專用噴鼻器,達不到粘膜免疫效果。同時母豬免疫存在“一刀切”現(xiàn)象,導致仔豬母源抗體不一致,使得哺乳仔豬感染發(fā)病呈散發(fā)狀態(tài)。同時存在疫苗管理不規(guī)范問題,在現(xiàn)場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疫苗保存不當,還有過期現(xiàn)象。
5.3隔離措施不到位
5.4豬只自身防御能力差
據(jù)進場觀察,大部分母豬膘體不理想,不能有效抵御疫病侵入。2014年12月對該場進行了全群采樣檢測(不包括引進的后備母豬),偽狂犬野毒感染陽性率為23.2%,屬于風險感染場。一旦豬體抵抗力降低,極易導致偽狂犬病等動物疫病的發(fā)生,加之2015年1月份、3月份豬場發(fā)生了2次仔豬腹瀉,這些都可能是導致這次疫情發(fā)生的誘因。
5.5豬場生物安全措施有漏洞,滅鼠、消毒等工作亟待加強。
6.1緊急措施
6.1.1迅速隔離淘汰發(fā)病豬群,對死豬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對豬舍環(huán)境、用具徹底清毒。發(fā)病期間堅持每天消毒1次,之后每3天消毒1次。
6.1.2對沒有發(fā)病的豬群加強偽狂犬疫苗免疫1次(2頭份/頭),免疫后30天抽樣監(jiān)測抗體水平,評估免疫效果。
6.1.3加強飼養(yǎng)管理。供給充足的營養(yǎng),提高豬群機體抗病能力,減少分群應激。對豬場進行全場滅鼠工作,切斷傳播途徑。
6.1.4防控效果。6月16日,養(yǎng)殖場在緊急免疫偽狂犬疫苗同時采取其他一些綜合防控措施之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10天后,僅在6~7月份出現(xiàn)重胎齡母豬零星流產死胎現(xiàn)象,7月份之后無新流產病例出現(xiàn),疫情得到控制,也進一步證實了疫情是由豬偽狂犬病毒引起(圖2)。
6.2建議
6.2.1加強仔豬保護。一是及時進行滴鼻免疫。仔豬出生后10小時內使用專用噴鼻器進行噴鼻免疫1頭份,通過占位效應,保護仔豬不被野毒感染。二是加強營養(yǎng)和管理。仔豬出生后盡早吃初乳,在3日齡和7日齡或閹割當日肌注頭孢噻呋5 mg/kg,提高仔豬抗病力。同時,推遲剪牙和斷尾時間(出生2天以后),減少傷口感染的風險和提高初乳采食量。三是采取“全進全出化”管理,切斷傳播途徑,減少病原擴散,確保下批次豬群的健康。
6.2.2嚴格后備豬(包括公豬)的管理。引種宜優(yōu)先考慮從獲得農業(yè)部凈化評估認證的種豬場引種。從國外引進種豬、精液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要查看是否具有“三證”(種畜禽合格證、動物檢疫證明、種豬系譜證)。種豬調入后,應在隔離欄舍隔離飼養(yǎng)45天以上,經檢測合格后,方可合群。后備母豬轉入能繁母豬之前要全部采樣進行野毒感染檢測,合格方可留作種用。
6.2.3加強經產母豬的管理。一是加強免疫。母豬加強免疫偽狂犬疫苗1次(2頭份/頭/次)。免疫前,所有母豬飼料中添加“電解多維+清熱解毒中成藥”3~5天,以提高豬群免疫力,增強疫苗免疫效果。免疫30天后按比例抽樣監(jiān)測免疫效果,根據(jù)檢測結果及時調整免疫程序,確定適合本場的最佳免疫程序。二是強化檢測。經產母豬每半年檢測一次豬偽狂犬病免疫抗體水平,每年進行一次野毒感染抗體檢測。若有特殊情況,可不定期進行采樣檢測。三是堅決淘汰檢測陽性豬。一旦豬被檢測出野毒陽性要堅決予以淘汰,不得留作種用。
6.2.4加強豬場綜合管理。一是強化生物安全管理。老鼠是豬偽狂犬病的重要傳播媒介,要積極開展防鼠滅鼠工作,每年專業(yè)滅鼠不得少于4次。二是加強消毒工作。迅速開展緊急消毒,增加消毒頻次,加強對豬舍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消毒,避免病原體從豬舍傳出和擴散。同時,提高外來人員、車輛等進入場的消毒頻率,及時更新消毒藥品。三是提高飼養(yǎng)水平。適當提高母豬群營養(yǎng)水平,保證母豬有適當(3分膘體)的膘體,使其能有效抵御病毒感染。四是建立種豬淘汰更新和后備豬留用標準,在關注生產性能、育種指標、臨床狀況的同時,重點關注垂直傳播疫病情況。在免疫、監(jiān)測、分群、淘汰的基礎上,加大種豬群淘汰更新比率,嚴控后備豬并群。
(責任編輯:朱迪國)
中圖分類號:S8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944X(2016)01-0018-04
通訊作者:李蜜
Outbreak Investigation of Porcine Pseudorabies in Hunan Province
Tan Dan1,Zheng Guanwei1,2,Xue Shuang1,Liu Zengzai1,Chen Zhi1,Yan Kexu1,F(xiàn)eng Jia1,Dai Ling1,2,Li Mi2
(1.Changsha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Changsha,Hunan 410013;2.Changsha Animal Health Superision Institute,Changsha,Hunan 410013)
Abstract:More than 60 sows were aborted with the morbidity of 11 % and over 600 piglet died in a pig farm with the fatality rate of up to 100% from May to June in 2015. An outbreak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nd porcine pseudorabies infection was confi rmed by fi 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Some control strategies such as immediate elimination of positive herds,emergency vaccination of the whole farm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were taken,fi nally,the epidemic had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main causes of the outbreak were analyzed as improper breeding introduction,unreasonable vaccination schedule and unregulated anim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porcine pseudorabies;epidemiology;outbreak investigation;control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