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瑛, 趙李克, 曹英華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上海 201299
?
·研究簡報·
早期個性化心理護理在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的應用
楊瑛, 趙李克, 曹英華*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上海201299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個性化心理護理在腦卒中患者臨床診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便利抽樣法選取在我院治療的腦卒中急性期患者14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70)。觀察組患者在入院時即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對患者進行評估,觀察兩組患者入院時及出院時的焦慮與抑郁狀態(tài)。結果: 入院時兩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CNS)、HAMA和HAMD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出院時,兩組患者CNS、HAMA、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入院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患者CNS、HAMA、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個性化心理護理能顯著緩解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
[關鍵詞]心理護理;腦卒中;個性化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1],常誘發(fā)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從而加重患者病情[2]。因此,盡早開展相關治療與護理對于降低致殘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3]。為此,我們選取了1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探討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個性化心理護理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3年1—12月,便利抽樣法選取在某醫(yī)院治療的腦卒中急性期患者14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有關腦卒中的診斷要點[4];(2)經(jīng)頭部CT或MRI檢查確診的初發(fā)腦卒中。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史;(2)語言及認知障礙患者;(3)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為46~80歲,平均(68.47±5.74)歲;腦梗死40例、腦出血30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34例;年齡為47~82歲,平均(69.13±5.36)歲;腦梗死39例、腦出血31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次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并征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護理措施
1.2.1常規(guī)心理護理(1)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給予患者積極心理暗示,激發(fā)其對于社會、家庭的責任感,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2)積極為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幫助患者正視疾病,并建立積極的治療態(tài)度;(3)鼓勵患者家屬、朋友和同事適當探視,給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社會的溫暖和關愛;(4)向患者講授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方法,如通過深呼吸放松、不良情緒轉移等方法,并注意構建良好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確?;颊吣艿玫匠浞值男菹?;(5)定期組織患者間的相互交流,由康復情況良好的患者向新入院患者傳授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增加患者的康復信心。
1.2.2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個性化心理護理:(1)入院時及每周測定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根據(jù)結果請精神??漆t(yī)生會診,指導治療及護理;(2)護理人員盡早熟悉患者個人、家庭、人際關系的特點,了解其可能存在的困難,積極協(xié)調,建立良好護患關系;(3)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分階段結合漸進性康復護理等手段強化心理護理,在急性期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實施健康教育,從改善患者心理認知著手。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明顯且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需嚴格臥床休息,體位和肢體擺放正確,避免患者出現(xiàn)痙攣和關節(jié)脫位變形。為避免患者出現(xiàn)壓瘡和其他并發(fā)癥,需要讓患者定時(一般間隔2~3 h)變換體位。適當對肢體施以輕柔安撫等康復手法,并加以說明,以緩解患者緊張的心情并改善局部血流。在恢復期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況的改變,定時對肢體進行撫摸、揉捏、捶打、按摩、推拿,以便使其盡早恢復肢體感覺運動功能,讓患者樹立積極康復的信心。
2結果
2.1兩組患者CNS評分比較結果(表1)表明:入院時兩組CNS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出院時,兩組患者CNS均明顯低于入院時,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出院時,觀察組患者CN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CNS評分的比較 (,分)
*P<0.05與同組入院時比較;△P<0.05與出院時觀察組比較
2.2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的比較結果(表2)表明:入院時,兩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出院時,兩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均較入院時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且觀察組患者HAMA、HAMD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的比較 ()
*P<0.05與同組入院時比較;△P<0.05與出院時觀察組比較
3討論
腦卒中大多急性發(fā)病,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患者抑郁?;颊呱踔量赡艹霈F(xiàn)厭世心理,對康復不抱希望,從而導致康復延遲,直接影響腦卒中患者的預后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7]。目前,腦卒中的治療原則之一是盡早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本研究中患者入院后均根據(jù)病情給予常規(guī)神經(jīng)科藥物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入院時即接受針對性心理護理。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出院時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出院時的CNS評分較入院時均有改善,但對照組患者明顯低于觀察組,提示對于腦卒中患者盡早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并能緩解焦慮、抑郁癥狀,有利于患者康復。
盡管目前腦卒中臨床護理工作中已實施了早期心理護理,但相當程度上還停留在機械操作狀態(tài),阻礙了護理的完善和進展[8]。有研究[9]指出,腦卒中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是心理、生理、社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大多不明顯,易被原發(fā)病掩蓋;但如果應用相應量表測評會發(fā)現(xiàn)很多患者已經(jīng)處于抑郁和焦慮狀態(tài)。因此,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十分必要。本研究在為患者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前,充分了解個人、社會相關的情況,同時測定其焦慮、抑郁程度,并根據(jù)結果請心理精神專科醫(yī)生會診,指導治療與護理??茖W運用心理護理基本程序與方法是本研究在較短時間內能改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的關鍵。
本研究還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分階段引入早期漸進性的康復護理[10]。急性期患者病情尚不穩(wěn)定,但一些輕柔安撫和功能體位的擺放等康復手法,不僅能改善局部的血流循環(huán)狀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可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為恢復期各種治療康復計劃實施提供幫助,從而加速病情的改善。
綜上所述,腦卒中早期個性化心理護理能顯著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谷傳蘭.腦卒中患者50例體位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34(1):134-135.
[2]楊秋菊.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抑郁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899-1901.
[3]劉桂玲,申桂麗.健康教育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護理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7(11):80-81.
[4]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12(6):379.
[5]蘇占清.腦卒中后焦慮障礙[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雜志,2003,3(5):369-374.
[6]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1-223.
[7]曹楠.心理護理對腦卒中病人心理狀態(tài)調查及心理護理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5):166-167.
[8]Olsen NR, Bradley P, Lomborg K, et al.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in clinical physiotherapy education:A qualitative interpretive description[J].BMC Medical Education, 2013,13(1):52.
[9]李曦,王萍,何新紅,等.腦卒中后抑郁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2):175-176.
[10]張其樂,李晨光.腦卒中后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29(46):3-4.
[本文編輯]葉婷, 曉璐
[收稿日期]2016-03-27[接受日期]2016-06-04
[作者簡介]楊瑛,主管護師. E-mail: yangying_shpd001@163.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021-5881990-2009, E-mail: prysg2010@126.com
[中圖分類號]R 743.3
[文獻標志碼]B
Effect of early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YANG Ying, ZHAO Li-ke, CAO Ying-hua*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200129, China
[Key Words]mental nursing; stroke; individu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