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車被打入“冷宮”源于2005年珠海經濟特區(qū)獨立立法中《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即車身長度不足3.5米,發(fā)動機排量小于1.1L且達不到國III標準的機動車,不予上牌并禁止在特區(qū)道路上行駛。此規(guī)定一出,數家中國品牌旗下的小型家用車紛紛“中招”。珠海的“禁小令”一出,全國84個城市相繼頒布了針對小排量家用車的封殺令。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精神,北京市政府研究決定從2006年4月1日起,解除對1.0L及以下小排量汽車的限制。全國各主要城市也相繼對小排量車放寬政策,此舉使此前備受零落的小排量汽車迎來了久違的春天。
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首次提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2006年3月21日,國務院頒布《交強險條例》,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從此被“交強險”代替,條例規(guī)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正式實施。
交強險是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造成人身(不包含被保險車輛和被保險人)傷亡、財產損失的,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其保費實行全國統(tǒng)一收費標準,主要影響交強險費率的因素取決于車輛的座位數。交強險的誕生使消費者在用車中再次增加了一項“額外費用”,但卻使交通事故中的責任賠償有了可行的保障。
購車門檻的逐漸降低,使得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過上了有車一族的生活,汽車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交通事故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廉價車型的安全性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普遍關注。2007年1月18日,國家標準委員會發(fā)布了《汽車側面碰撞的乘員保護》及《乘用車后碰撞燃油系統(tǒng)安全要求》,兩條新標準在發(fā)布后3個月對外公布。
《汽車側面碰撞的乘員保護》中明確規(guī)定,所有M1類車型(9座以下)四輪載客機動車和N1類車型(最大設計總質量)≤3.5噸的四輪載貨機動車,都必須滿足側面碰撞強制性規(guī)定的要求。而在《乘用車后碰撞燃油系統(tǒng)安全要求》中,所有M1類車型都必須滿足后碰撞強制性規(guī)定。不達標的新車將不予以申報審批,此規(guī)定自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雙碰”標準的實施讓奧拓這樣的不安全車型從此退出市場。
在交通事故中,行人、非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的事故責任劃分和賠償往往很容易出現糾紛,由于行人和非機動車作為弱勢群體,會獲得更多的傾向。為了獲取不當利益,“碰瓷”現象屢屢發(fā)生。為了應對此類事件的頻發(f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會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并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該法規(guī)從2008年5月1日起實施。
從新修訂的法規(guī)不難看出,交通事故發(fā)生后的責任歸屬更加清晰,如確定非機動車或行人的行為是“碰瓷”,機動車不用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