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玨
傾聽身體的語言
文 王 玨
與其救療于有疾之后,不若攝養(yǎng)于無疾之先。以方藥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飲食調(diào)攝于未病。生活是我們此生的主旋律,如何有一個健康和快樂的人生,是大多數(shù)人的共同愿望。從關注生活本身開始,在每天平凡的生活中傾聽身體的聲音。養(yǎng)生并不神秘,傾聽身體的語言,正是您需要的。
專家簡介:王玨,中醫(yī)師。北京市社科聯(lián)2008年、2009年“社區(qū)健康大講堂”講師團成員。擅長中醫(yī)食療、運動養(yǎng)生及慢性疾病調(diào)治。家族世代行醫(yī),尤擅養(yǎng)生。
在說鼻子之前,我們不妨先想想生活中的一個小場景:我們在和人交談時說到自己,一般會指著自己的鼻子。為什么不指身體的其他器官呢?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鼻子位于面部的正中,居于五官的中心;二是中國古人認為鼻子是胎兒五官中最先生成的器官,要不怎么有“鼻祖”這個詞呢!
在中醫(yī)學里,鼻子又叫“面王”,有“上診于鼻,下驗于腹”的說法,可見鼻子在面診中的重要性。鼻子位于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圍候六腑,下部應生殖。所以,鼻子及四周的皮膚色澤最能反映五臟六腑的疾病。
病人在出現(xiàn)惡心、嘔吐或者腹瀉之前,通常鼻子上會冒汗或者是鼻尖顏色有所改變。有一次去銀行取錢,身旁站著一位中年女性,我發(fā)現(xiàn)她面色煞白,鼻子上掛著細小的汗珠,還時不時用手捂嘴。我一看,趕緊叫她坐下來,她緊繃著身體,勉強說了聲“謝謝”,就捂住嘴巴,努力不讓自己吐出來。我趕緊給她按摩內(nèi)關和合谷穴,過了五六分鐘,情況就有所好轉了。(內(nèi)關穴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古人云:“問貴在額,問富在鼻?!北亲游挥诿娌恐醒耄谖逍兄袑偻?,土能生金。鼻子的外形為胃氣所主;鼻孔為肺氣所主。鼻子大說明胃氣充足,胃口好,吃得多;鼻孔大就說明肺氣充足,而肺氣充足人就有魄力。那么,我得出的結論就是:要想在事業(yè)上取得大的成功,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做保證,然后還要有做大事的魄力,有了這兩點,再加上一些運氣,想不成功都難。
夏天,由于氣溫高,大家剛走幾步,就大汗淋漓;打籃球、打乒乓球、跑步,做劇烈運動時,也容易出汗;吃火鍋吃得酣暢淋漓時,也都出汗。這些,都是正常的出汗,可以調(diào)節(jié)體溫,排出體內(nèi)的部分代謝廢物,還可使皮膚表面保持酸性,防止某些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汗雖是人體津液的代謝產(chǎn)物,但血與汗同源,如果出汗過多會耗氣傷血。而氣與血是人的生命之本,過度損耗,就會傷及生命之根。所以,假如汗液異常,往往是某些疾病表現(xiàn)在體表的跡象。
無汗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魚鱗病等皮膚病,可引起局限性無汗。小兒麻痹、截癱、交感神經(jīng)局部損傷等神經(jīng)損傷,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限性無汗。糖尿病、尿崩癥、慢性腎炎、惡性腫瘤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
盜汗盜汗一般分三種類型。輕度的,多數(shù)在入睡已深時,或者醒前1~2小時出汗,但量較少,只是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出。中度的,一般是入睡后不久就出汗,濕透內(nèi)衣,并伴有口干咽燥之感。重度的,剛閉眼即將入睡時,就大量出汗,然后立即驚醒,浸濕被褥,但醒后汗液立即不再出。此類朋友,平時一般伴有低熱或潮熱、頭暈、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輕度的和中度的盜汗,對身體影響不大,但重度的,如果平時伴有乏力、咳嗽、胸痛、食欲減退、持續(xù)發(fā)低燒、咯血等,就一定要注意了,有些是因為結核病所致。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乘坐公交車、地鐵、火車等氣流不暢的地方,總難免會聞到旁邊的乘客身上有種難聞的氣味。
傷口被細菌感染的朋友,身上通常會發(fā)出酒窖里的霉味兒。
在排除很久沒洗澡、汗液有酸臭味的前提下,身上或口中有此氣味,一般提醒你消化不良。
腎炎患者朋友,因為腎臟功能失調(diào),身上常常散發(fā)出一種小便的味道。
嘔吐,應該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但如果聞到誰的嘔吐物中飄出糞臭味兒,這位一般是患有急性腹膜炎和腸梗阻。
口中有惡臭味,多屬胃熱偏盛,多見于胃病、牙周發(fā)炎、口腔潰瘍等。鼻腔中散發(fā)出惡臭味,提示可能有鼻竇炎、萎縮性鼻炎、鼻腫瘤等。支氣管擴張的人有大量膿痰,呼氣中有腥臭味。
根據(jù)分子擴散運動原理,口腔內(nèi)有一股金屬味的朋友,大多是因為長期接觸一些有毒的重金屬,發(fā)生了重金屬中毒。
以前看到一本有關大便的書,聽說很受讀者的歡迎,簡單的文字,配上有趣的漫畫,把“大便”這個聽起來有些不雅的事情寫得那么生動有趣。在書里,作者提出了通過觀察大便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讓人耳目一新,原來大便還有這么大用處!
其實,在我們中醫(yī)里,歷來都很重視大便的作用,中醫(yī)著作《素問》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薄度彘T事親》說:“胃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陳,一日一便乃常度也?!币馑际钦f,大腸是一個傳導的器官,傳導的是胃里的水谷食物的殘渣,一日一次屬正常規(guī)律。下面我們也從便次、便質、便色和排便感覺四個方面說說大便與健康之間的聯(lián)系。
在這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正常的大便是什么樣。正常的大便次數(shù)是一天1~2次,或者兩天一次,質地柔軟呈條狀,金黃或者黃色(某些特殊食物染色除外),排便通暢無異常感。下面我們看看排便異常與健康的相關之處。
大便超過三天1次的屬于異常。其本身并不是什么大病,但十分痛苦,并帶來很多并發(fā)癥。宿便堆積在腸道,不斷產(chǎn)生各種毒素,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口臭,導致面色晦暗、褐斑、痤瘡、肥胖、煩躁,宿便中的毒素進入血液,還會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
這主要有陰液虧虛、氣虛大腸傳導不力兩方面原因,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是由于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所謂陰液虧虛,抽煙、喝酒、不節(jié)制性生活或者得過溫熱病均可引起,這樣的大便一般干燥硬結。多吃蔬菜、水果可以緩解,例如梨子、香蕉、玉米、纖維豐富的芹菜、菠菜;而大腸傳導不力其實與大腦皮層對于排便反射的感受有關,這時候大便一般并不是很干燥,便質并無異常,只是感覺大便費勁,蔬果不能緩解,而蜂蜜、油脂類東西反而奏效,這一類型主要是由于精神緊張或者壓力過大引起的。
所以,便次異常一般預示著你生活方式上存在問題,調(diào)整飲食擺在第一位,陰液虧虛型可以吃一些梨子、香蕉、玉米、纖維豐富的芹菜、菠菜等東西加快腸蠕動;而氣虛型的患者,可以吃一些芝麻糊、蜂蜜、核桃仁、甜杏仁、郁李仁、松仁等潤下的食品。
大便超過一天3次的是泄瀉,又稱腹瀉。大多數(shù)腹瀉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另外,食物中毒、飲食積滯、情志失調(diào)、病久陽虛也可以引起泄瀉。外邪和食物中毒引起的泄瀉只能通過藥物來解決,它們一般是急性的。外邪侵襲常伴腹痛和排便次數(shù)增多,并且大便有黏膩不爽的感覺,大便完了感覺不痛快,甚至帶分泌物和血絲;而食物中毒的腹瀉則是突如其來,有可能伴隨惡心嘔吐。慢性腹瀉就得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腸道的慢性炎癥或者腸道腫瘤。如果你每次大便完了馬桶里還漂著油花,有可能是脂質吸收不良;而飲食積滯和脾陽虛弱的腹瀉一般伴隨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排除疾病原因所致的泄瀉可以從飲食方面調(diào)理,主要以平和的米面為主,可以酌情吃一些升提干燥收澀的東西,比如烏梅、蓮子肉、荔枝干等。
責任編輯:徐小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