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每年的票房和銀幕數每年以超過30%的幅度遞增,但對于日益龐大的電影出品數量來看,傳統(tǒng)的電影發(fā)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制片商和創(chuàng)作者的需求,并且風險日益加劇,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將成為更加重要的發(fā)行陣地。導演王光利在先后拍攝了《棒子老虎雞》、《制服》等影片之后,攜《以為是老大》征戰(zhàn)互聯網平臺,作為先行者,他的作品如何創(chuàng)作,對于互聯網大電影,又有哪些經驗?
《以為是老大》對白都是四川方言,為什么會做這種設定?有沒有擔心四川方言會流失一部分觀眾?
王光利:這種設定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我是四川人,一直有一個愿望,拍屬于四川人的電影。10年前我拍了《血戰(zhàn)到底》,可那個年代的電影市場還沒有現在的市場這么大,我對本土演員并沒有那么大的自信,所以當時就請了香港演員吳鎮(zhèn)宇和應采兒。電影拍完之后,我始終有種遺憾,覺得有點可惜,如果是本土演員味道可能會更贊一點。
現在中國電影的市場越來越大,而我們的電影還是比較單一。比如就像餐飲服務一樣,一條街,市場越大就更需要滿足不同人的口味,市場就越會分眾化和細分。而東北的商業(yè)電影,東北元素或者東北話的電影獲得成功,以及香港電影其實也算是個方言電影。所以方言這個市場是值得去嘗試和挖掘的。四川本身也是電影的大省,它在西南四川話的市場比較大,可是影視作品卻不多,那我認為現在時機比較成熟,所以想做個嘗試。但這類電影要做出特色,一方面它會流失一些觀眾,但另一方面會讓喜歡這類電影的觀眾粘性更強,甚至可能培養(yǎng)一個新的分眾市場。
現在很多人稱呼你為西南風教主,你怎么看這個頭銜或標簽?
王光利:我覺得這個頭銜是現在大家流行的網絡語言,但它也告訴我,要繼續(xù)西南風或者說四川風的創(chuàng)作,以四川文化為核心的西南地區(qū)文化藝術產品,我們就把這種風格做到更加細致和正宗。所以,這個頭銜給了我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要偏了方向,要堅持到底。
黑幫題材無論是在大銀幕還是熒幕上都相對冷門,原因是什么?鑒于題材的敏感和審查機制,拍攝過程中有沒有顧慮?
王光利:黑幫題材的電影確實具有很強的邊緣性,而我們國家的電影審查制度和外國的不一樣,我們沒有分級制。在創(chuàng)作這類題材電影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需要考慮到的限制。但在美國,香港這類題材的電影就有很多,而這類影片屬于商業(yè)電影里很大的一個商業(yè)類型。而我們國家實行電影分級制是必然的,所以我們可以先去做一些嘗試,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積累一些有價值的經驗。而不管是多么邊緣的文化,或灰色地帶,里面有很多充滿人性的東西,不管是從正面還是反面來贊美或是揭露諷刺它,都是創(chuàng)作者應該去做的,而不應該逃避。
而在拍攝過程中,顧慮肯定是有的,在中國拍現實主義題材,或批判現實主義題材有一個很鮮活的比喻,是“手銬和腳鐐跳舞”。創(chuàng)作中會有很多雷區(qū)和禁區(qū),這是我們目前中國國情和審查制度決定的。但是,對于這種情況我是能夠表示理解的,因為這個國家很大,它的監(jiān)管是會有空白的,我們不能因為創(chuàng)作者的快感,而放棄社會的這種責任。所以審查這方面的限制要求我要有拍攝技巧,可能有些東西就點到為止,有些東西就拐個彎的表達。
對于原著小說本身,或者電影想呈現出的構思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王光利:在中國,小說的禁錮要少一點,文字的表達可以更加自由一些。我喜歡這本小說,并買下了它的版權,是因為我欣賞作者對于所謂江湖文化和黑社會比較接地氣的表達。但《以為是老大》這部電影的故事和小說的故事相差非常大。作者寫的故事攻擊性比較強,而我是把小說中喜劇的部分放大了,電影故事是全新的故事,我更多的是運用了小說的主題,和調侃諷刺的語言方式。喜劇成分更大,而江湖文化只是一個大的包裝。原著小說的故事結構非常龐大,目前在《以為是老大》第一部里還沒有展現出來,在之后的電影里會把小說故事表達出來。
作為監(jiān)制,王晶和劉儀偉各給電影帶來哪些幫助?王晶無論在黑幫還是喜劇題材上都很擅長,他是否參與了劇本的創(chuàng)作?
王光利:王晶導演這次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首先我在選題的時候就得到了他的一些肯定和建議,在華語電影里面,他是商業(yè)電影的一面旗幟,他在商業(yè)電影方面有很多的經驗,并且有很多資源。他會把他走過的那些彎路告訴我,而且電影方面的技巧也會分享給我。另一方面,作為現在還不成熟的新類型片,如果要平地起高樓,會比較費勁,但如果有像王晶這樣的前輩支持的話,在整個電影資源和推廣,和觀眾的信任認可度方面,我們能借此省一些力,可以說是站在巨人肩上。劉儀偉老師把電影里角色人物詮釋的非常好,這是需要功力的。和王晶導演一樣,他也有獨特的一些資源和建議。這兩位大師對這個項目有的加入,可以讓最初的設想,最后變成一個作品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網絡大電影和大銀幕作品經常被人以制作成本來做區(qū)分,您自己是否認可這種判斷?相對于之前的電影作品,在創(chuàng)作流程和拍攝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王光利:現在電影分類有院線電影,以前還有電視電影,演變成了今天的網絡大電影。這個區(qū)分,制作成本是一方面,但我覺得只是傳播方式和主流觀眾的區(qū)別。還有觀賞的介質也不一樣,比如《以為是老大》現在的數據90%的人是通過移動終端在觀看。那如果這樣,我們做一些特技特效,觀眾也察覺不出,可能觀眾的目的更加在乎故事,而不是演員。我意識到網絡大電影和院線大銀幕電影的區(qū)別,在于故事內容。如果是院線電影,那肯定要更注重演員、特效等方面,而網絡電影,演員都是大家不大熟悉的,這樣我就會更集中在故事情節(jié)上。所以網絡電影可以給創(chuàng)作者更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可以更關注創(chuàng)作本身。想在網絡大電影擁有一席之地,需要把電影內容做好,而網絡大電影可以讓導演,演員都踏踏實實的完成一部作品。
影片給人的感覺并不是小成本作品,航拍、軌道、搖臂都用到了,陸海空的戲也都有,拍攝了多長時間?拍攝成本多少?
王光利:這部影片拍攝花了整整20天。按照我們的預算,包括前期后期的制作費接近200萬人民幣,整個成本都是在我們非常理性地計算下。
都用了哪些攝影設備?幾個機位拍攝?
王光利:這部《以為是老大》幾乎是按照傳統(tǒng)院線電影的標準來做的,按照的標準4K電影的做的。這次拍攝我多的時候有用到4、5個機位,用的是RED攝影機,基本上是標準電影的方式,燈光服裝道具都是,只是在后期的時候沒有做杜比全景聲等音效,因為手機播放可能展現不出這種效果。應該說,在后期輸出之前,都是電影的標準。
為何會在大銀幕之后,轉戰(zhàn)網絡大電影?
王光利:我認為網絡電影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會有非常大的空間。因為它在語法上和傳統(tǒng)大電影是有區(qū)別的,我提前進入這領域希望能得到先機。雖然現在網絡電影消費習慣還不多,但增長特別迅速。在未來三五年內,網絡大電影和院線電影能夠做到分庭抗禮。
怎樣看網絡大電影的未來發(fā)展?會不會成為未來電影制作、發(fā)行的主陣地?
王光利:我認為網絡大電影將來一定會成為未來電影制作發(fā)行的主陣地?,F在的90后,95后都是網絡的原住民了,獲得任何資訊首先就是來源于網絡。電影更是如此,再隨著將來觀影技術的提高,比如將來手機屏幕投影技術,可以使得手機觀影體驗越來越接近影院觀影體驗。
您覺得現在是電影人的好時代嗎?票房越來越高、銀幕越來越多,但上映的影片也越來越多,留給小成本作品、新導演的機會不大。
王光利:我想引用那句大家都用爛的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的方面是大家能看到整個電影票房300億、400億的票房數據,一部影片可能幾十億的票房利潤,但不好的是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資本殘酷。對于絕大多數創(chuàng)作者連本都收不回,在苦苦掙扎。
《以為是老大》有1800萬的播放量,廣受歡迎,是否達到心理預期?您覺得網絡大電影的盈利模式是否已經成熟了?
王光利:這個數據還是會讓我很開心和振奮的。但是我對這個數據并沒有那么的在乎,我在乎的還是能否持續(xù),我的理想是它是一個好東西同時也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因為網絡本身會讓大家一時之間一擁而上,在網絡上電影是不下線的,所以我在乎的不是目前這種短暫的播放量而是之后的觀影量會不會仍然持續(xù)性的。
網絡大電影的盈利模式還非常脆弱,一方面是這個付費模式。脆弱的原因是因為整體網絡大電影的內容品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網絡大電影的人群還比較單一,不像美劇、英劇、日韓劇從低端到中高端人群都有觀影人群。比如《以為是老大》的數據來看,并不是我們預期想影響的人群,但這算是一個機會。
這套作品有兩部網絡大電影+一部院線電影的規(guī)劃,接下來的工作進行的如何?結尾王晶留下伏筆,是不是意味著下一部他將繼續(xù)參演?
王光利:《以為是老大2》的電影劇本原稿已經完成了,還在做繼續(xù)調整。王晶參演下一部或者參與電影制作各方面都是有可能的。
將熱門小說拍成網絡大電影,正是時下的IP概念,面對IP熱,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經驗,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王光利:從電影方面來講,不能去追逐所謂的大IP,最重要的還是電影本身的故事,而不是它的熱度。但作為商業(yè),熱度是重要,它可以降低風險,但電影本身如果過度追求熱度,它的風險會更大。
請談一下《深井食堂》,這套網劇很快就要上線,對它有什么期待?
王光利:《深井食堂》和《以為是老大》有點相似,都是互聯網影視的一個嘗試。它的出發(fā)點是利用互聯網的傳播,《深井食堂》作為網劇,它的播出是免費的,它有它自己的觀眾群,可能更偏向于中高端觀眾群,偏向都市人生活方式的故事。它是一個比較密集的爆米花式、減壓式的輕松情景劇。這個劇選題在類型上其實不新鮮,但它在故事上怎樣做出新鮮的花樣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