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靜(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滿族中學,河北 青龍 066500)
?
靈活運用教材,演繹課堂精彩
李艷靜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滿族中學,河北青龍066500)
摘要:思想品德課教材是品德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jù)和根本。一堂思想品德課的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于教師對教材的挖掘和處理是否得當。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使“教材為我所用”,而不可千人一面,照本宣科,導致“我為教材所縛”,本文就靈活使用教材方面談幾點建議。
關鍵詞:研讀教材;構思故事;串聯(lián)知識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人文性、思想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不像以前只是單純意義上的思想教育,而應在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基礎上以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為課程的目標追求。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廣大教師的觀念已發(fā)生了轉變,從教教材變?yōu)橛媒滩?,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用活教材??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教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此,我們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實踐著,特別是對一些枯燥無味或可深度挖掘的教材內容,總是多方設法進行重組,從而使教學內容變得鮮活有趣,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把我關于靈活使用教材的體會總結如下。
教材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系統(tǒng)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既是我教學的依據(jù),又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更是師生探究學習的中間媒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了解教材的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結構體系及其與前后單元的關系,明確教材的重難點等等。備好教材將有助于我們呈現(xiàn)課程標準,完善實現(xiàn)課程目標。思想品德課程性質的“實踐性”“人文性”特點要求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為了高效達成三維目標,激活學生思維,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了以約翰的中國文化之旅這一情境為線索,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思品教學成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需要設定特定情景,對教材進行重構,教材也才具有了它的積極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有許多教師使用了故事串聯(lián)法,但有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貌似是一個故事,但其實只是人物是一個名字,知識點在故事中的呈現(xiàn)沒有聯(lián)系性,實質上還是一個點一件事,不連貫,并未真正體現(xiàn)故事串聯(lián)法的優(yōu)勢。所以,使用故事串聯(lián)法要注意故事的選取要主干清晰,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不做作,使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憑借故事的引子就能通暢梳理知識點。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知識點細碎的課節(jié)。
例如,在教學《燦爛的中華文化》一課時,明確一條主線,即以約翰的中國文化之旅這一情境為線索,把本課所學內容貫穿聯(lián)系,逐一展示。使學生對本課形成完整的學習思路,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在這部分教學中設計四個板塊。
(一)認識中華文化
以學生活動形式展示四合院、蒙古包、窯洞三幅圖片的建筑,飲食,文化習俗。引導學生體會文化的形成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智慧結晶。由學生體驗文化包羅萬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各民族文化同等重要,相互尊重。
(二)品析中華文化
包括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我當導購,由學生自主選擇中國特色禮品,展示文化內涵。第二個活動:用和字組詞。
第一個活動中華文化的特點比較抽象,學生在概括這一特點時難以達到應有的高度。本活動意在由學生完成選購禮品這一情境的過程,領略中華文化的無限風光,引導學生多角度感知中華文化,再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較為準確地認識和歸納出中華文化的特點,突破重點。
第二個活動從學生學習中的顯而易見的問題,抽絲剝繭,由教師總結,儒家提倡“和為貴,和而不同”,今天我們強調團結友善是我們的公民道德規(guī)范;道家提倡合乎自然,天人合一,在今天不僅我們,全世界都認同保護環(huán)境,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法家主張對個人、社會、國家關系的正確定位,今天我們明確建設和諧社會的發(fā)展目標。墨家踐行兼愛非攻主張和平,在今天我們堅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在歷史上對周邊及世界帶來深遠影響。在今天對世界仍然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文化對今后我們的發(fā)展道路,及世界的深遠影響。
另外還包括三個探究思考情境。由學生介紹傳統(tǒng)節(jié)日,體會文化內涵,感受文化力量;觀看《文化中國》漢字短片,思考文化源遠流長的特點;解釋約翰對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不理解,體會文化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的影響。
通過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輔以課堂討論,設疑解答銜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成教學目標。
(三)感知傳統(tǒng)美德
包括兩個問題探究,由學生講解多媒體展示的美德故事,或者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美德故事或名言警句。設計意圖,由學生思考探究體驗中華美德的表現(xiàn)。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創(chuàng)設為觀看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思考現(xiàn)代社會如何孝敬父母?通過這一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同時聯(lián)系所學,體會教學的連貫綜合。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美德的本質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同時聯(lián)系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等內容,明確在生活中踐行美德。
(四)傳承優(yōu)秀文化
包括一個活動,由約翰觀看相聲引發(fā)的思考,引導出第四個活動,我來行動,說一說如何以實際行動弘揚優(yōu)秀中華文化?
七、八、九年級的思品課程實際上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應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聯(lián)系,設計七八年級教學時就可以適當?shù)剡M行延伸和升華,為初三年級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如《世界文化之旅》一課,了解了文化具有豐富性、多樣性的特點,文化各具特色,不分優(yōu)劣后,可以增加環(huán)節(jié),滲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進而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首先要擺脫教材的束縛和鉗制,克服對教材的盲目崇拜和過度依賴,要學會結合具體的教育教學情景批判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這不僅涉及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加工和對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也包括教師自主地開發(fā)教學資源。事實上對教材的再開發(fā)不僅是對不同教學情景的滿足,更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必然需要。這需要教師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服務學生意識,與時俱進意識,掌握更高的教材操作技能,在教材的再開發(fā)中自如地展示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個性,也為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王有鵬,張訓.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科書,演繹“精彩課堂”——以山東版思想品德“學習——成才的階梯”教學設計為例[J].山東教育,2010(17).
[責任編輯田彩霞]
Flexibl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Excellent Interpret the Class
LI Yan-jing
(Manchu Middle School,Qinglo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Qinglong Hebei,066500,China)
Abstract:Text book is the basis for Ideology and morality course teaching. The key of a successful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 lies in the teacher's proper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text book. The teachers should master the materials thoroughly,and utilize text book fully in real teaching rather than echo what the books say or limited by text book. This paper provides sever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text book flexibly.
Key words:text book reading and research;create story;link knowledge points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8-0168-1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