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強 趙丹妮 王瞳瞳
在攝影術誕生170多年以來,在被廣泛傳播的攝影作品總量中,涉及海洋題材的攝影作品,如記錄或表現(xiàn)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海洋生物、海下地質、海下文化遺產、海下自然風光紀實等類別的作品數(shù)量不到萬分之一,可以說微乎其微、異常珍貴。海洋題材攝影創(chuàng)作十分困難,海下拍攝有多方面難度,包括器材和器材防水、攝影者的拍攝技術、潛水技術和身體條件、海下安全應對、海洋科學知識水平等,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需要弘揚探索神秘海洋的勇氣與精神。希爾作為其中的一位佼佼者,為億萬人透過視覺了解海洋、推動地球生態(tài)保護,冒常人無法想象的巨大風險,獨自穿行在大洋冰海中。
2016年3月20日,北京高校攝影學會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攝影傳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華仁教育機構合作,共同邀請馬里奧·希爾先生,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鏡頭下的神秘海洋生物與自然”專題攝影講座,與海洋生態(tài)攝影作品賞析研討交流活動。馬里奧·希爾結合海洋攝影和海洋生態(tài)保護及發(fā)展,與大家分享他的觀點,用投影方式演示了他拍攝的部分海洋攝影作品和海洋科學紀錄片作品,與在場的高校師生和攝影團體影友進行了互動交流。
馬里奧·希爾的海洋緣分
馬里奧·希爾自中學時代開始探索大海,關注海洋動物,他把對海洋的熱愛變成了他的職業(yè),他從1977年開始就再沒有離開過海洋。他首先做潛水教練,很快他在水下攝影和海洋探險方面的造詣就使他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
加拿大馬德琳群島是希爾出生的地方,也是他開始潛水的地方。藍色的大海環(huán)抱著馬德琳群島,這片蔚藍使希爾產生了無限的好奇,少年時代的他無時無刻不想去探索這海底世界中蘊藏的奧秘。懷著這份夢想,他勇敢地開始了潛水和水下攝影的嘗試。截止到現(xiàn)在,馬里奧·希爾已經在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的海域進行海下攝影工作。對他而言,海洋攝影師是世上最美麗的職業(yè),“相比于通過別人講述和看電影里的畫面,我更喜歡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毕栠@樣面帶微笑的告訴我們,海洋和極地攝影是他主要的拍攝和研究領域。
1977年,希爾開始了他的潛水生涯。在初期階段,他主要從事一些水下商業(yè)活動,真正把潛水這一愛好和攝影結合在一起是從1984年開始的。起初只是零零散散地拍攝一些照片,直到1995年,馬里奧·希爾以格陵蘭島作為起點,開始了長達二十余年的冰海攝影征途。動物種群的攝影工作也成了他一生的事業(yè)和追求。從那時開始起,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北極圈寒冷帶,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圈內的區(qū)域、格陵蘭島、俄羅斯北部等地區(qū)。
“在格陵蘭島從事動物種群的攝影工作,在馬德琳群島附近的海域從事冰海攝影和攝像,而這是也我第一次參與這類工作。”這便是希爾從事冰海攝影工作的開端。在那里,希爾用鏡頭捕捉到了大自然諸多壯觀的瞬間。
馬里奧·希爾與海洋動物的和平交流
海洋動物(marine animals)是海洋中異養(yǎng)型生物的總稱。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海洋動物支持系統(tǒng),海洋動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組成部分。海洋動物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3類,現(xiàn)知有16—20萬種,它們形態(tài)多樣,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小的有微觀的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噸的高等哺乳動物藍鯨等;它們分布廣泛,從赤道到兩極海域,從海面岸邊或潮間帶至超深淵的海溝底,都有其代表。危險的海洋動物均具有非??膳碌倪M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于死亡。
來自海洋危險的威脅,不僅僅是兇猛的動物,海洋風暴潮、巨浪波涌、海冰擠撞、及海底地震、海嘯等突發(fā)性的海洋自然災害,同樣是海下攝影的天敵。
海洋攝影是勇者的游戲。和所有的野性動物攝影一樣,攝影師在拍攝時始終要繃緊一根弦,以防動物突然發(fā)動攻擊和偷襲。每一張照片背后往往都會有一些小狀況發(fā)生。希爾遇到最驚險的一次拍攝發(fā)生在1991年,當時他在北極的伊格盧利克地區(qū)拍攝一種攻擊性很強的海象。與他同行的因紐特人認為這將是一趟十分冒險的旅程,生還的希望微乎其微。但馬里奧·希爾仍然堅持踏上了那趟旅行。在拍攝時,他一直在海象附近與它們周旋,希望它們逐漸放下戒心。
“在它們態(tài)度看起來有所緩和的時候,我游出了用于保護我的吊籠,向它們貼近。當時我接觸到了一只懷有小海象的雌性海象媽媽,它的戒備心十分強,然而當時我并不清楚這一點,當我靠近它時,意識到它正準備用重達一噸的身體向我展開攻擊。”
除了兇猛動物的主動攻擊,還有一些危險是來于動物的“無心之失”。比如南極的海豹。這類海豹身型巨大,可達5米長。它們模樣和善,看起來好像在微笑,十分喜愛與人類玩耍。但當它們笑的時候,那些鋒利的牙齒就會顯露出來,也就變得險象環(huán)生?!拔译x它很近,而海豹則會隨時微笑著張大嘴跳出來?!毕栐诮榻B南極海豹時說。
與海洋動物長期打交道讓希爾總結出一套方法從而避免動物的傷害,對于多數(shù)人認為海洋兇猛動物具主動攻擊性的觀點,他有不同的切身認識:“有一個前提我們必須清楚,那就是動物永遠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要我們不要離那些動物太近,以免被認為侵犯它們的領地。雖然動物不會與人類直接交流,但通過我的觀察有時可以和它們形成一種互動。比如對于海象來說,他們的戒備心很強,所以要時刻觀察他們,而鯨這種動物相對來說就不是那么危險,如果它們感覺你威脅到了它們,它們就會發(fā)出一種聲音進行警告?!毕栒J為拍攝動物時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時刻注意尊重動物。動物和人類有相同的特征,它們會在不同的時候給人發(fā)出不同的信號。因此,尊重和了解動物就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
另一類危險來自復雜艱苦的拍攝環(huán)境本身。這就對從事極地海洋攝影工作提出比開展一般動物攝影具有更高身體素質的要求?!吧眢w的鍛煉非常重要,這對于我來說是不成問題的。我平時經常鍛煉,比如跑步、騎自行車。這樣我就不用特意地加強身體訓練。每次進行極地海底拍攝的那段時間,無論吃多少我都不會長胖?!庇羞^潛水經驗的人都知道,潛水越深,人身體的不適感就越大。然而攝影師在應付這些不適感的同時,還需要擔負沉重的機器設備。希爾最大的潛水深度是110米。“當時是在地中海拍攝一種紅金槍魚。我需要背5個氧氣罐并不斷調整。如果潛入更深的海下,而氧氣管中的氧氣濃度還很高時,身體就會發(fā)出危險的信號,有燒灼的感覺。當下潛到水下85米的時候,氧氣濃度的變化會讓我感到很不適。”
盡管面對如此多的困難,馬里奧·希爾仍然將海洋攝影看作是世上最美的職業(yè)?!皩τ谖襾碚f,相對于通過別人講述和看電影里的畫面,我更喜歡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边@也正是這份職業(yè)給他的回報。每一次的拍攝,他都是蔚為壯觀的極地風光、波瀾壯闊的海洋世界和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的第一見證人。
馬里奧·希爾談到他的極地和海洋“朋友”時,笑容滿面,語氣也活潑起來。他說雄性的海豹長著氣球一樣的紅鼻子,海豹寶寶睫毛像是人類含淚的雙目,但那其實是為了對抗風沙和嚴寒。珊瑚是深海生長的五顏六色的“花朵”。他管一種身長一米多的魚叫“慵懶的魚”,因為它們會隨著攝像機悠然地翻轉。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只企鵝在海邊漫步,而這又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攀談。剛出生的小企鵝有這樣的一層體毛,是為了給自身增溫,適應環(huán)境,它們會保留這種毛發(fā)一直到2到3歲。一種叫國王企鵝,有1米多高,它們更胖更高大。在我們拍攝的過程中有一只一直在跟著我們,當我們的船開走的時候,它才會離開?!毕栂矏燮簌Z,他認為它們總在不停地說話。
希爾全身心地投入海底世界,也獲得了來自海洋最美好的回饋。海洋深處的瑰麗景象常常讓他嘆為觀止,而他用攝像機記錄下這美麗的畫面,讓全世界的人得以一飽眼福。2013年,他拍攝海象的紀錄片因其出色的質感獲得了艾美獎“最佳影片”的提名。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雌海象在水下為幼崽哺乳,在此之前這一現(xiàn)象從未被科學家發(fā)現(xiàn)。他說:“通過拍攝,我見證了海洋賜予人類的一切。極地地區(qū)和廣闊的海洋總是充滿驚喜,我們還有大量未知的海底世界有待探索,還需要了解更多的物種及其對我們生活的重大意義,還可以通過全新角度去觀察、欣賞與發(fā)現(xiàn)?!?/p>
馬里奧·希爾的海下攝影技術
希爾在講座上播放了一段關于水母的動態(tài)影像令在場師生印象深刻。那是一種巨型水母,傘狀體大張,觸手伸縮,身體晶瑩剔透、色澤柔和。鏡頭里的水母一舉一動清晰可見,碩大的身體在水中漂移,帶動周圍深藍色的海水劇烈涌動。這一段視頻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攝影師都知道要在光線不足的幽暗海下拍出這樣的效果絕非易事。
在講座現(xiàn)場,有同學提問要拍出如此完美的光線該如何在水下布光。希爾這樣回答道:“光線是水下拍攝最難的問題之一。隨著4K技術的應用,我們對光線的需求也逐漸減少,從2004年開始,我們應用了一種叫做HMY的光線,這種光線就和太陽光一樣,因此,也給予了極地海洋拍攝無限的可能。同時,運用大型的攝影機器也有利于海洋拍攝,因為它對光線的需求相對來說較小。但需要注意,由于水本身就像是一個濾鏡,因此不能帶太多的光到海底,否則就會影響到動物?!?/p>
為了拍出精彩絕倫的畫面,極地海洋攝影師不僅需要熟練運用光線,還要注意許多問題。比如怎樣保證攝像機在極寒冷的環(huán)境下正常運行,如何拍攝較兇猛的動物如北極熊、海象,如何追隨著科技的進步提高攝影質量從而致精確的展示動物的體貌等等。
“不能使電池所處的環(huán)境溫差太大,我們可以將攝像機長時間地放在一個低溫的環(huán)境下來拍攝,但如果突然提高攝像機周圍的溫度,電池消耗的速度極快;球機攝影機只有大約五、六秒的時間來抓拍住畫面,大型的攝影器材拍攝的畫面質量會更好一些;用這樣的像雪球一樣的機器接近北極熊……”希爾對拍攝的技巧作了詳盡的解說。
除攝像機之外,海洋攝影師還需要潛水服、從冰洞潛水時所用的繩索、用來攜帶氧氣的“Circuit fermee”空氣循環(huán)裝置。這種循環(huán)裝置使得潛水的攝影師攜帶的氧氣能夠及時循環(huán)補充,因此可以在水下待到五、六個小時。同時該裝置能夠消除攝影師在水底吐出的氣泡,以避免一些動物產生恐懼,從而保證近距離拍攝的可行性。
但僅僅依靠裝備是絕對不夠的,豐富廣博的生物知識、積極充分的團隊合作和良好的心性都至關重要。一位出眾的海洋和極地攝影師不僅知道何時按下快門,他還必須了解如何找到或者吸引他需要的拍攝對象,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捕捉到動物的動作?!拔覀儠ふ乙恍┳罴训姆绞剑ソ咏@些動物。舉個例子,在我拍攝這些白鯨的時候,我會在身上系上一些白色的布條,來吸引這些鯨魚的注意。這些鯨魚看見白布條會游向我,這樣就方便了我的拍攝。再比如說,我在北極地區(qū)工作期間,我要尋找的,是一些冰面之間的裂縫。因為很多海洋動物都會到這種地方,浮出水面呼吸,比如獨角鯨、海象。而對于我來說,這是進行拍攝的最佳地點?!毕栒f。
為了更充分地了解海洋動物,和科學家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拔遗臄z的時候會和很多科學家和生物學家交流。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學習生物的種類、如何生活等這些知識很有必要?,F(xiàn)在的科學技術很發(fā)達,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許多的知識。對于我,如果在拍攝前我有任何疑問,比如說想了解一條魚如何行走游泳的,我會想盡一切辦法通過一切手段來解答疑惑,從而獲取拍攝前必要的知識儲備?!?/p>
如何才能成為極地海洋攝影師中的一員呢?希爾的回答是:“能力很重要,當然,作為團隊的一員,豐富的知識儲備量也是必須的,比如說,攝影知識、地理知識……另外,對團隊和環(huán)境的適應也很重要。因為經常會外出兩到三個月進行拍攝?!?/p>
目前全世界去熱帶地區(qū)拍攝的年輕人非常多,但愿意并能夠堅持在寒冷的極地地區(qū)拍攝的人卻很少。而這也正是令希爾擔憂的所在。極地海洋的攝影師后繼乏人,而杰出的極地海洋攝影師卻在慢慢地變老?!叭绻獜氖聵O地海洋攝影,一定要有巨大的熱愛和忍耐力。”
“藍色領土”惡化的見證人
在海底拍攝了近三十年,馬里奧·希爾在見證海洋美麗的同時,也目睹了這片“藍色領土”的惡化。在格陵蘭北部的一片區(qū)域,分布著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每年會有一到兩座冰山倒入海中,而這會給極地動物的生存帶來很大不便,許多企鵝媽媽去較遠的海域給孩子覓食,期間發(fā)生了冰山倒塌,倒下的冰山封鎖了返回的路線,企鵝媽媽無法按原路返回,數(shù)以萬計的企鵝寶寶便會因此而餓死。
“隨著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水的濃度會被稀釋。不同的海域溫度不同會形成洋流,但現(xiàn)在溫度變暖導致不同的海域之間的溫差越來越小,因此洋流走向越來越不固定,物種就會因為這種溫度變化而集體遷徙,有的會向北走有的向南走。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物種就會消失。”
以北極熊為例,這種看似憨態(tài)可掬實則兇猛無比的動物是北極的重要食肉動物。但近年來,不斷惡化的生存環(huán)境使得北極熊的數(shù)量銳減,在過去的12年里,大約有22%的北極熊死去。食物供應不足是導致北極熊死亡的原因之一。
過度捕撈和氣候變暖是影響海洋生態(tài)的兩大致命因素。魚類數(shù)量的大規(guī)模減少以及大型食肉類動物的消亡為各種各樣的水母繁殖提供了溫床,它們極具侵略性,且并非大部分海洋動物的食物。水溫越高,水母的繁殖速度越快。水母是沒有大腦的食肉動物,它們能進食5小時,20小時,30個小時,直到吃完所有出現(xiàn)在它們面前的魚類。它們的進食永無止境。但水母的捕食者,比如棱皮龜、金槍魚近年來卻遭到大肆捕殺。
如今,全球水母門類已達3500種之多。根據(jù)近期的觀察,隨著海洋溫度的不斷升高,某些種類的水母數(shù)量每年都會翻上一番。我拍攝過北極地區(qū)一些非常美麗的水母,它們的外觀往往相當驚艷。但是想要實現(xiàn)海底世界與我們整個地球的終極美好,需要各類物種和諧共存。
中國是臨海大國,加強對海洋保護與海洋資源的合理利用,造福世界,造福中國人民。使用影像學手段介紹海洋和它神秘的家族,推動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對海洋的了解和海洋科學知識的傳播,事關中國海洋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