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王 迪 戴鴻芳 蔣隆榮
洪水中挺立的脊梁
——桐梓縣黨員抗擊6?2洪災
文丨 王 迪 戴鴻芳 蔣隆榮
6月2日凌晨4時至7時,桐梓縣北部發(fā)生強降雨,其中獅溪鎮(zhèn)界牌村3小時降水量達124毫米。在最危急的關頭,桐梓全縣數百名黨員干部在洪水中挺立起不屈的脊梁,安全轉移8000多人,沒有發(fā)生一起群眾傷亡,換來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萬畝良田被淹、集鎮(zhèn)600多鋪面進水、大橋垮塌、水電路通信中斷、學生被困、敬老院告急、上萬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6月2日凌晨4時至7時,桐梓縣獅溪鎮(zhèn)、坡渡鎮(zhèn)、水壩塘鎮(zhèn)、芭蕉鄉(xiāng)、羊磴鎮(zhèn)等北部鄉(xiāng)鎮(zhèn)發(fā)生強降雨,其中,獅溪鎮(zhèn)界牌村3小時降水量達124毫米。
在最危急的關頭,桐梓全縣數百名黨員干部把個人安危拋在腦后,用堅強的黨性在洪水中挺立起不屈的脊梁,換來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安全轉移8000多人,沒有發(fā)生一起群眾傷亡。
時間指向6月2號凌晨4點。漆黑的天幕仿佛被揭掉了蓋子,如注的暴雨傾瀉而下,夾雜著電閃雷鳴。咆哮的洪水帶著毀滅一切的力量撲向獅溪河兩岸,恨不能吞噬熟睡中人們的夢。
凌晨5點,一夜未合眼的獅溪鎮(zhèn)黨委書記田偉,副鎮(zhèn)長、武裝部長張衛(wèi)生冒雨來到獅溪大橋邊。只見河水猛漲,夾雜著亂草、樹枝和泥沙奔涌而過。憑經驗,田偉和張衛(wèi)生感到情況不妙?!翱欤∪?zhèn)啟動應急預案,通知全鎮(zhèn)干部,馬上給各村支書打電話,緊急疏散群眾!通知中心學校,馬上停課!干部兩人一組,通知沿河群眾撤離!”一道道指令迅速發(fā)出,張衛(wèi)生一邊吹口哨,一邊叫醒干部。轉眼間,洶涌的河水已經翻過獅溪橋,涌上集鎮(zhèn),公路像河流,水勢湍急,黃坪壩一片汪洋。
“黃坪花家灣有10多個人被困在房頂上!”“界牌方向有個群眾被困在養(yǎng)雞場旁邊的樹上!”“達昌中學進水了!”“福利院的圍墻要垮了……”此時,通信時有時無、電已經完全中斷。
四方告急、險情逼人。
田偉的心沉甸甸的。他憂心著沿河6個村8000多群眾的安危,河對面達昌中學900多學生的生命、被困在洪水中的群眾魏世斌的營救,突如其來的災害,考驗著這個年輕的黨委書記。
“所有干部分成五個組,分別負責受災點、危橋等危險區(qū)域排查值守、沿河群眾疏散、組織被困群眾的疏散、轉移學生和后勤保障。我到界牌、魏鑫鎮(zhèn)長去黃坪!各村動員所有在家黨員!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保護群眾的生命安全!”田偉沉著地下達指令。獅溪鎮(zhèn)所有黨政班子成員迅速按照各自分工,與干部們一起沖進了滂沱大雨中……
“大河進水了,大家馬上往安全的地方走!”“漲水了,漲水了,大家快跟我轉移!”那一夜,電閃雷鳴的獅溪河畔響起了干部們此起彼伏的呼喊,應急鑼聲劃破黎明前的黑暗。
這時,洪水已經急速地灌進集鎮(zhèn),而集鎮(zhèn)600多家住戶中多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轉移十分緩慢,情況危急。張衛(wèi)生泡在齊腰深的水里,和干部們背的背、抱的抱、扶的扶,幫助群眾轉移。“印子街那邊還有兩個娃兒沒出來!”驚慌的喊聲響起。張衛(wèi)生連忙趟水過去,只見洪水已經逼近這戶人家的床,兩個孩子一個8個月大,一個6歲,還在床上熟睡,而家中沒有青壯年,唯一的老人正不知所措地穿衣服?!翱禳c走,老人家!”張衛(wèi)生一邊喊,一邊背起背篼中的小嬰兒往外蹚,把小嬰兒送到安全的地方,張衛(wèi)生又返身回屋里抱起大一點的孩子往門外沖。等他走到門口,水已經淹過孩子剛才睡覺的床。洪水還在上漲,集鎮(zhèn)上四處是驚慌的叫聲、漂浮的垃圾,被沖得七零八落的小車、摩托車和家用電器。張衛(wèi)生挨家挨戶地敲門,一家一家地排查。他發(fā)現印子街上90多歲的戴婆婆還在二樓,而老人家卻不愿轉移。“不能報任何僥幸心理!”張衛(wèi)生著急地吼道,他和獅溪村人口主任黃剛一起沖上二樓,一把將戴婆婆扛到背上。老人年齡大了不靈活,加之身體重,背著蹚水十分費力。張衛(wèi)生緊緊托著老人,艱難地在洪水中行走100多米,終于把老人轉移到了安全的高處?!坝幸粫杏X走不動了,我咬牙給自己說,一定不能把老人摔在水里!”把老人放到安全的地方,張衛(wèi)生已經累得說不出話來。6個多小時,張衛(wèi)生一直泡在水里,一刻也沒停息地背行動困難的群眾,攙扶群眾。而離他不到100米的地方,他剛開了1年的邁騰車已完全被洪水浸泡損壞。自始至終,他沒有動過把車開到高處的心思。
楊萬紅是獅溪鎮(zhèn)村建服務中心主任,6月2日清晨,他負責新街到衛(wèi)生院的群眾轉移。6:30,水勢上漲很快,已經過腰,楊萬紅來不及穿救生衣就趕往衛(wèi)生院,聽說還有沒來得及轉移的病人,楊萬紅萬分著急。他和同事梁勇趟進衛(wèi)生院一間一間地找,終于在二樓樓梯拐角處找到了一名70多歲的殘疾病人?!澳愫蒙ズ梦?!”楊萬紅急忙叮囑老人,一把將老人背在背上,為了不把老人的腳打濕感冒,楊萬紅用手緊緊托著老人的腳,硬是將他背到了地勢較高的關石坎。集鎮(zhèn)的群眾轉移完,楊萬紅又趕到福利院幫助老人們撤離。福利院老人安全轉移后,他接著去清理獅溪大橋、老醫(yī)院的淤泥和垃圾,整整干到晚上12點。那一天,楊萬紅只吃了一包方便面。隨后的幾天,楊萬紅每天連續(xù)作戰(zhàn)15個小時,投入到集鎮(zhèn)的清淤清洗中。楊萬紅說:干了這份工作,就有這份責任,這是很平常的事兒,作為黨員干部應該的。
“就想先把人救出來,其他啥都沒想?!闭f到6?2洪災發(fā)生時的想法,獅溪派出所輔警傅成勇略帶靦腆地說。在洪水中連續(xù)轉移群眾8個多小時的傅成勇記不清在洪水中背了多少老人和孩子。其中,有舍不得離開家園的老人,也有在水里搶東西的村民,傅成勇耐心地勸說。除了救援、清淤,傅成勇還負責指揮交通,保證道路通暢、救援物資能順利運到集鎮(zhèn)。他手臂曬脫了皮,衣服干了又濕、濕了又干,裹在身上硬邦邦的,濕鞋穿在腳上,腳全部被磨起了泡。這個28歲的年輕人一直忙得沒時間給遠在縣城的家人打電話,直到6月4號下午,擔心他的家人打來電話,他才報了聲平安。
哪里有群眾的需要,哪里就有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哪里有急難險重,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他們,用堅強的黨性為風雨中的群眾撐起了厚實的大傘。
災后重建
“黨員干部堅守一線,哪怕是用身子擋,也決不能讓一個群眾有生命危險! 6月2日凌晨,桐梓縣委書記吳高波第一時間發(fā)出救災指令。在外出差的他幾夜沒合眼,手里緊緊拽著手機,隨時了解災情,指揮調度。桐梓縣長冉賢俊第一時間冒著沿途隨時可能發(fā)生山體滑坡的危險,急率水務、民政、消防、交通等部門相關人員,驅車趕往受災現場,在獅溪坐鎮(zhèn)指揮抗洪搶險,并立即劃撥100萬元用于搶險救災。緊急結束在外公務后,吳高波又立即趕往受災最嚴重的獅溪鎮(zhèn),查看災情、慰問群眾,指導災后重建。桐梓縣相關領導朱煜、令狐榮鵬等趕赴災區(qū)、指導抗災救災。
“老人家,木房子不安全,快走!只要人在,一切都在!”獅溪村人口主任黃剛在雨中大聲喊道。原來,河壩的兩位老人本已經轉移出來,走到拐角處,故土難離的黎姓老人突然要折回去守屋。眼看水已經漫到胸口,黃剛著急地拉著老人勸說,邊把老人扶到了高石坎子。老街戴祥福的母親躲在樓上堅決不轉移,黃剛趟著齊腰深的水進去,扒開漂浮在一樓的冰箱、柜子、爐子,艱難地把老人背了出來,因為水勢太大,十分費力,黃剛咬牙把老人背到了安全的地方。“集鎮(zhèn)幾條街老年人多,就怕老年人出事!”從6月2日凌晨從家里出來到深夜,黃剛沒有去家里看一眼,而他家由于地處低洼處,他這個壯勞力不在,家里的電器和開的副食店的商品全部進水,損失了2萬多元。而這,只是洪災中獅溪鎮(zhèn)獅溪村支兩委干部的一個縮影。
獅溪村地處集鎮(zhèn),受災嚴重,無論是組織轉移群眾,還是清淤消毒、開展自救、地災點值守、物資發(fā)放、群眾思想工作,村支兩委在洪災面前都毫不畏懼、沖鋒在前、連續(xù)作戰(zhàn)。為了讓達昌中學受困的500多學生吃到方便面,村黨支部書記張仁貴不顧自己的安危沖上垮塌的大橋查看情況。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1000多村民來到集鎮(zhèn)幫助清淤,全村清除了800多車淤泥。村支兩委還組織村民連夜搶修毀損的獅黃大道,于6月4號搶通了公路,保證了新區(qū)車輛通行,為搶險救災開辟了通道。“白天做事,晚上召開群眾會,這些天基本沒有休息!”張仁貴疲憊地說。
洪水襲來時,緊靠獅溪河的達昌中學受災極為嚴重,圍墻、校門被沖垮,一樓教室和宿舍全部被淹。面對孩子們驚慌的眼神,梁隆強、張秀、梁金龍、梁大建等黨員和老師沖鋒在第一線,個高的學生,老師牽著走,個矮的學生,老師背著走,硬是把546名住校學生全部安全轉移。下午,所有學生安全回家。洪災過后,為了讓孩子們早日復課,全體教職員工又在黨員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艱難的清淤,老師們不眠不休,奮戰(zhàn)了整整4個晝夜,終于把嚴重毀損的校園全部清理干凈。界牌小學的老師、黨員張茂生在洪水沖垮圍墻的危險時刻,叫來梁軍老師和老鄉(xiāng),把9個孩子安全轉移,其中最小的孩子才3歲。孩子們得救了,張茂生老師的所有衣物被子卻被全部毀掉。
何倫,獅溪鎮(zhèn)文化服務中心主任,他第一時間抓起相機,不顧自身安危、泡在洪水泥濘中,拍攝下了大量抗洪搶險寶貴的影像資料。他忍住疲勞,熬通宵制作的記錄抗洪搶險的PPT,感染了無數干部群眾和鄉(xiāng)友,凝聚了抗洪搶險的各方力量。鄭周剛,一名年輕的公務員,洪災中,他冒著生命危險從斷裂的大橋一趟一趟跑過,為達昌中學被困的學生運送方便面。被全鎮(zhèn)黨員抗洪中的精神所感染,洪災剛結束,鄭周剛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馮澤俊,縣經貿局駐獅溪鎮(zhèn)燙山村第一村支書,洪水襲來,他顧不得自己懷孕7個月的妻子,轉移群眾、疏散學生、通宵值守物資、修復毀損的基礎設施,一件衣服裹在身上整整穿了10天才抽空回家換下。“大水來了,不能讓一個群眾出事!”這是抗災一線黨員干部們唯一的信念……
災后的獅溪鎮(zhèn)滿目瘡痍,淤泥深達50多公分,遍地垃圾,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毀損嚴重。桐梓全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民政、公安、消防、應急分隊、交通、水務、城管、供電、衛(wèi)計、電信、移動、聯通、農牧、團縣委、等部門和附近的水壩塘鎮(zhèn)、芭蕉鄉(xiāng)等快速反應,趕赴抗洪一線,盡全力清淤、排障、搶修、運送需要的機具物資,幫助災后重建。48小時集鎮(zhèn)主水管搶通、50個小時獅瓦支線全線搶通,6月4日集鎮(zhèn)主街道清淤完成,6月5日轄區(qū)供電全部正常,4天清淤消殺工作全面結束,道路橋梁修復重建、集鎮(zhèn)規(guī)劃全面啟動…..這些看似冰冷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奮戰(zhàn)在災后重建現場汗流浹背的身影,是一雙雙熬紅了的雙眼,是一面面獵獵飄揚的黨旗。
水壩塘鎮(zhèn)把獅溪福利院老人接到水壩塘,保證了老人們的安全和生活;中建四局三公司、中冶建工集團柏芷山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組織工程隊和大型機具幫助救援;婁山關鎮(zhèn)、桐梓煤監(jiān)中心組織干部職工為獅溪鎮(zhèn)捐款;春暉志愿團、遵義商會、松坎商會、夜郎商會等民間組織伸出援助之手,獅溪在外鄉(xiāng)友自發(fā)捐錢捐物,保障了群眾受災期間的生產生活。
洪水水位最高時,界牌村群眾魏世斌被困在自己養(yǎng)雞場外一棵小樹上,界牌村干部群眾20多人一起努力施救,村民向忠倫冒著生命危險,腰間栓著粗繩游過去把魏世斌救了下來,剛剛拉到魏世斌,樹倒了,如果不是施救及時,魏世斌完全可能已被洪水卷走。
洪水洪災發(fā)生后10天一直沒有回家的干部何倫在主動多值了兩天班后,準備回家修整,他76歲的老父親何德勛連忙打電話來叮囑:現在是災后的關鍵時候,這么多事情要做,你不要回來!何倫為老父親的深明大義感動不已。
獅溪鎮(zhèn)殘疾人戴家紅在外做小生意,聽說家鄉(xiāng)漲水了,他馬上趕回獅溪,看了何倫做的抗洪紀實的PPT,戴家紅這個從不輕易掉淚的漢子眼眶濕潤了,他捐出5000元,說:雖然這點錢幫不了多少忙,但是我的一點心意。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能夠為家鄉(xiāng)做點好事,心頭踏實。像他這樣的鄉(xiāng)友和群眾還有很多很多。個體戶戴小芳把自己的買的幾箱雪糕背到災后重建工地上,分給口渴難耐的群眾吃。黃坪村的王國茂,自己自發(fā)組織10多人的隊伍到集鎮(zhèn)清淤,不要鎮(zhèn)里一分報酬。界牌村村民魏波,自洪水沖斷村里連接外面的大橋,他就當起了不要一分錢的擺渡人,每天為上學的孩子、過河的群眾擺渡,因河水湍急,他拉了一根鋼絲繩穩(wěn)固船,全靠手的力量拉著船走,每天拉幾十上百趟下來,他的手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起了多少個血泡?!蔼{溪、雄起”“桐梓的干部們辛苦了,我向你們致敬”“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愿父老鄉(xiāng)親們堅強、平安”……在桐梓縣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微桐梓”和“婁山關”上,洪災的消息牽動著全縣人民的心,點擊率達到10多萬,在后臺留言為災區(qū)人民加油鼓勁、為黨員干部點贊的留言達上萬條。
這樣動人的案例還很多,袁貴剛、楊進、梁松松、張承強、石國任、王登榮……6?2洪災已經過去,但我們不應忘記著這一個個名字,還有更多沒有留下名字的普普通通的黨員、干部、群眾,他們是洪災中挺立的脊梁,他們是災后重建中無名的英雄。
放下苦難,銘記美好,整裝出發(fā)。
災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