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銳 張永俊
幼兒年齡雖小,但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尊重孩子的意見,培養(yǎng)他自主思考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墒?,當(dāng)孩子的自主選擇、獨立行為與家長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你將如何說“不”,讓孩子接受你的意見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一:5歲的明明在玩玩具的時候,媽媽叫他吃飯。他像沒聽見一樣繼續(xù)玩,媽媽很生氣地過來制止,他大哭起來。
案例二:5歲的樂樂和3歲的妹妹正在用積木“搭橋”玩,媽媽走過來稱贊了他們幾句,并說:“要開飯了,我再給你們5分鐘的時間,趕快把橋搭好,把積木放回原處。”于是樂樂和妹妹又玩了5分鐘后,把積木放回原處并去吃飯。
這兩個案例中,明明的媽媽因不會說“不”,導(dǎo)致明明大哭起來;而樂樂的媽媽會說“不”,孩子欣然接受了她的意見。由此看來,說 “不”不講究方法是不行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對孩子說“不”呢?
一、掌握方法并靈活運用
1.盡量用孩子樂于接受的方法。把你的要求說出來,但別說“不”。例如,別沖孩子大叫:“不行!不能在客廳里扔球!”而是說:“咱們到外邊玩球去吧!”如果孩子必須立刻行動才能保證他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直接的方式警告他,比如“快下來! 危險! 燙!
2.給孩子提供多種選擇。孩子想獨立自主,擁有控制權(quán),這時候,可給孩子提供多種選擇。如他早上想穿他喜歡的那件衣服去幼兒園,但這天的天氣不適合他穿,這時,你可讓他從其他兩套合適的衣服中挑選一套,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
3.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當(dāng)孩子看上一家商店的一個精致小雕像時,如果你不想給他買,你可以提個問題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如“你午飯想吃什么?”或者拿出一個玩具給孩子,同時離開這家商店。
4.說“不”時態(tài)度要嚴(yán)肅。如果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你百般勸說都沒用,那就要嚴(yán)肅地說:“不行!”一句逗樂似的“不行啊,寶貝兒”肯定沒有用。
二、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
孩子做錯了事,要不要說“不”呢?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三思而后行,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如3歲多的平平找到一把剪刀,出于好奇,他剪起了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碰巧被媽媽看見了,媽媽一邊喊叫一邊沖過來,一把奪過剪刀,平平嚇得哇哇大哭起來。
平平媽這樣做對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平平拿剪刀剪衣服,說明他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他能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dǎo),將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jìn)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然而,父母出于安全、糾正偏差等方面的考慮,常常限制孩子的活動,甚至嚇唬孩子,孩子就會產(chǎn)生心理負(fù)擔(dān)。如果父母老這樣,導(dǎo)致孩子過于依賴父母,遇事畏縮不前,缺乏主動性。因此,保護(hù)是必要的,但要正確引導(dǎo)孩子。
三、有些時候必須說“不”
1.自以為是,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讓孩子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則,這樣不僅有利于其健康成長,而且會使社會變得更加文明。因此,孩子自以為是、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時必須說“不”。
2.行為粗魯,故意傷害別人。3歲以下的小孩常常用自己的一些方式來表達(dá)情緒,比如說,他生氣的時候,會踢或咬人。這時候,必須對孩子說“不”,并讓他向受害者道歉。
3.隨心所欲,要求無止境。我們遇到這些情況時也要堅決說“不”,但不要粗暴拒絕,而應(yīng)該告訴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不會滿足你。
4.喜歡“惡搞”,調(diào)皮搗蛋。心理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調(diào)皮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父母在對孩子說“不”的同時,還應(yīng)該寬容一些,給予孩子更多的關(guān)注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