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宜州市石別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廣西宜州市 546300)
基于南方地區(qū)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思考
王曉華
(宜州市石別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廣西宜州市 546300)
水稻作為我國南方地區(qū)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確保水稻的產量充足,能夠對我國的糧食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正基于此,我國特別重視對水稻的栽培技術,以求能夠在栽培技術上提高水稻的產量以及質量。本文從多個方面介紹了南方地區(qū)水稻種植存在的問題以及水稻高產的栽培技術。
南方地區(qū);水稻;栽培技術
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較廣。廣西、福建、海南、廣東等省份水稻的主要種植區(qū),因此,確保水稻的安全、高產以及穩(wěn)產,對我國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目前,在水稻種植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栽培技術落后,水稻的產量低、經濟效益不好等,都嚴重的阻礙了我國南方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正因為如此,提高我國南方地區(qū)的水稻栽培技術更顯得尤為重要。要通過科學的試驗,挑選出優(yōu)質的品種,并將其擴大,普及到更多的地區(qū),通過選擇優(yōu)質的水稻品種,科學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相結合,進而實現我國南方水稻的高產高質。
2.1 寬窄行栽培技術
該技術對栽培的操作要求很高,對種植的土壤也有較高的要求,需要保證種植的土壤肥沃,選擇的秧苗要盡量的強壯健大,該技術對我國的水稻高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該技術能夠提高我國水稻的產量,使水稻種植戶享受到農業(yè)的高技術發(fā)展。
2.2 大棚育苗栽培技術
在大棚內進行水稻的育種,不用考慮外界變化對它的影響。只要按照水稻的培育技術要求,及時澆水通風保持好溫度等,就能夠有效的培育出高產、高質的優(yōu)良水稻,避免了爛苗、死苗的出現。
2.3 二段育苗栽培技術
對于晚熟的水稻種植,我們通常采用的技術是二段育苗栽培。先在室內培育秧苗,等到水稻出現葉子的時候,在移植到大棚中種植。等到葉子長長,再對其進行二次移植。該技術能夠提高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利用水稻的二段秧苗進行早播遲插。與此同時,該技術也可以解決有些地區(qū)多熟制的問題。
3.1 種植密度不合理
合理的種植密度是水稻高產的前提。在一定范圍內,水稻的單產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范圍,水稻的產量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反而減小。因此,合理的水稻種植密度對水稻的單產至關重要。當栽培的密度過低,就浪費了土壤、水分、營養(yǎng)、光照等資源,降低水稻的產量。水稻的種植密度過大,又會造成水稻之間的競爭,土壤中的營養(yǎng)、水分以及光照供不上水稻的生長需求。嚴重影響水稻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對綠色植物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因此光合作用不充分將最終影響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影響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3.2 化肥的施用量不合理
我們知道植物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主要有氮、磷、鉀等。施用含氮、磷、鉀的化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植物的產量。在我國的江西等地嚴重存在施氮肥多鉀肥少的現象。他們認為,氮素對水稻的生長最重要,因此施用大量的氮肥,其實這種觀點不正確。水稻對任何一種營養(yǎng)元素的需要量都是有范圍的,超出了這一范圍,不僅不會使水稻高產,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施用氮肥過多,不僅會導致水稻出現倒伏的問題,還會引起水稻易發(fā)生病蟲害,最終影響水稻的產量與質量。
3.3 農藥的使用量不合理
許多稻農認為,防治水稻病蟲害的主要方法是給水稻噴上農藥。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減少了病蟲害的發(fā)生。但是有些稻農卻認為,噴施的農藥越多越好,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提高農藥的用量,不僅會增加成本,降低防治效果,還可能因為農藥濃度過大,導致水稻燒苗。因此只有合理的噴施農藥,才能有效的預防治理病蟲害問題。為了提高水稻的產量,必須預防病蟲害,合理的噴施農藥。
3.4 灌水不合理
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qū),存在著灌水不科學的問題。即在水稻的前期大量灌水,但是在后期過早斷水。這樣的不合理灌溉,導致水稻的結實率下降。比較成熟有效的灌水方式是好氣灌溉。即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使土壤處于富氧狀態(tài),這樣就能夠促進水稻的根系發(fā)育,增強根系的生命力和活力。
4.1 稻種的選擇
正可謂是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般,對于水稻的種植也是一樣。水稻品種的選擇是實現水稻高產的第一步。即水稻高產的最基礎條件就是選擇好水稻的品種。因此在選擇水稻品種時,一定要認真篩選抗病性強的優(yōu)質品種。所謂優(yōu)質品種,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而是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水源條件、田地肥瘦、地理位置等綜合考慮,秉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挑選出最適合本地的水稻品種。種子的篩選,切忌使用買來的商品種子,一定要選擇出抗性好、米質優(yōu)良、早熟性好的水稻種子。
4.2 秧苗的培育
俗話說:“秧好一半禾,好秧出好禾”。水稻獲得高產的基礎是壯秧即健康茁壯的秧苗。壯秧的基本標準是莖部粗扁、根部旺盛而白、葉綠、秧齡葉齡適當且均勻整齊等。在育秧時要注意在旱地進行培育,稀疏育種,南方地區(qū)常有陰雨、倒春寒、春旱的氣候特點,這不利于早稻的生長發(fā)育,而肥床旱育的秧苗能夠克服這些惡劣氣候。在秧苗培育過程中,要嚴謹對待每一個秧苗的培育。培育的流程是發(fā)芽試驗-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催芽-育秧,只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培育,才能保證秧苗的質量。
4.3 秧苗的插栽
當秧苗培育出后,就要移栽到田地中?,F在南萬地區(qū)常使用盤育苗,使用的是拋秧的插栽方式,這些特點對田塊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移栽秧苗對田地的質量要求高,一般要求是田面平整、土壤質地好。在土壤表面進行拋插的提前是土壤表面有一定的糊狀層。當移栽的土壤是比較粘重的地塊時,則需等泥漿沉淀后再進行插秧,避免秧苗過深,不利于秧苗的存活。當移栽的土壤是沙質土時,拋秧則要在對土地進行平整之后再拋插,防止土壤的板結,影響秧苗返青。拋插的密度要根據秧苗的品種、拋插時間、氣候等因素決定。在無風或者風小時,進行拋插秧苗,拋插的深度一般在3m左右,這樣秧苗就能夠以合適的力量扎入土壤中。
4.4 合理用藥,預防病蟲害
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嚴重制約的水稻的高產,因此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稻農應根據病蟲害類型及病害位置,在水稻的不同生長階段,采用合適的噴藥方式和藥液量。在水稻的生長前期,一般使用細霧或者中霧噴藥,在水稻的生長后期,當病蟲害發(fā)生的位置是上部時,需要采用細霧噴藥。藥液量為675~750L/hm2,對于中下部病蟲害則采用粗霧噴藥的方式,藥液量為750~900L/hm2。
通常采用的防治病蟲害方法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種類多,是稻農們常用的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4.5 加強田地的管理
秧苗種植后,就要注意田間的管理。只有加強田間對水稻的管理,才能確保水稻高產高質。在水稻的不同生長階段,要對其進行不同的管理照顧。在水稻生長前期,要保證氮元素地充足,促進水稻根部吸收營養(yǎng)。中期要控制一些營養(yǎng)元素的補給,防止由于水稻營養(yǎng)過剩,造成稻穗的產量下降。在水稻即將成熟時,要處理田間水稻的積水,將其外排,并且適當追加碳元素,提高水稻的產量。水稻移栽后8d左右,要特別注意稻苗的生長情況,選擇適宜的除草劑如禾大壯、農得時等在田間進行除草。水稻分蘗盛期到末期,大部分滋生的雜草為多年生雜草。在管理田間水稻時,要科學灌水,根據水稻不同生理時期的生長需求,對其合理灌溉。盡量減少生態(tài)用水,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水稻高產的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先進的栽培技術是保證水稻高產高質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息息相關。因此保證水稻的高產、高質、安全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至關重要。科學家們只有不斷的尋求水稻高產的栽培技術,加強對水稻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投入到實際生產中,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從稻種的選擇、秧苗的培育、秧苗的插秧、及時預防病蟲害、加強對田間的管理等,全方面促進水稻的高產,從而達到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目的,并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
[1]鐘春燕.南方地區(qū)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4):212~213.
[2]周其宣,王家容.優(yōu)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3(23):51~52.
[3]陳立才,李艷大,舒時富,等.南方山區(qū)中稻機插條件下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3(25).
S511
A
1004-7344(2016)09-0199-02
2016-3-2
王曉華(1980-),女,助理農藝師,大專,主要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