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琦 劉碧芬
(1、2.安順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 安順561000)
?
地方院校綜合日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韓琦1劉碧芬2
(1、2.安順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摘要:論文以西南地區(qū)某地方院校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地方院校綜合日語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學生整體素質偏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設施不足、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等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提出教學方法要充分考慮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效果,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突顯特色培育等幾方面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地方院校;綜合日語;教學改革
綜合日語課程是日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yè)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系統(tǒng)全面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日語語音、詞匯和語法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能力,查閱資料、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還能為其它專業(yè)必修課以及高級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素質方面
地方院校,特別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地方院校,所錄取的學生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在初、高中階段沒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努力但效果不佳,從而學習主動性不強,整體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特別是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容易導致他們在語言類的學習上怕遭受挫折。表1為西南地區(qū)某地方院校日語專業(yè)的生源情況。
從表1看出,該校日語專業(yè)為隔年招生,生源主要來自本省,英語水平普遍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對外語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生進校時日語多為零起點,選擇日語專業(yè)的動機與學習需求不相吻合。且多數(shù)學生不是自愿選擇日語專業(yè),多為其他專業(yè)調(diào)劑錄取,或是由于英語成績較差,想重新學習一門外語。再加上部分學生甚至對于上大學的目的認識不清,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方向不明確,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表1 某地方院校日語專業(yè)生源情況
2、教學模式方面
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固定,單向灌輸?shù)恼n堂教學模式仍為主流,即使課堂教學中有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仍然不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以教師為中心地位、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教學模式,嚴重違背了語言習得和學習規(guī)律。在課堂上,也缺少師生互動交流,導致學生學習日語情緒不高,成績提高緩慢。
3、教學設施方面
地方院校面臨辦學經(jīng)費緊張,外語教學硬件設施較差,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等資源短缺,校園網(wǎng)絡化教學幾乎不能開展,相關的學習軟件亦沒有辦法引進和使用等等問題。同時,由于多數(shù)地方院校的日語專業(yè)是新開設專業(yè),圖書館藏書種類少,數(shù)字圖書館尚未對全校學生免費開放,更缺少與國內(nèi)外高校在線溝通學習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簡單、直接、有效地獲取日語知識的途徑,也給開展綜合日語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表2 某地方院校2014-2015學年度綜合日語課教室使用情況
從表2看出,該校日語專業(yè)學生綜合日語課在語音教室上課次數(shù)偏低,大部分課時安排在普通教室,只能按照“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在調(diào)查中筆者詳細了解到,由于經(jīng)費緊張,該校外國語學院雖有6間語音教室,卻承擔著全校學生的大學英語課和外語專業(yè)課的教學使用任務。雖然語音室的整體使用率很高,但具體分配到日語專業(yè)課使用語音教室的次數(shù)卻很有限,并主要用于日語聽力等視聽專項課程,像綜合日語這類綜合課程的使用率更低了。多媒體教室僅有2間,要同時服務于英日語兩個專業(yè),所以根本排不上綜合日語課。該校外國語學院沒有鍛煉實踐技能的情景模擬教室,導致綜合日語課程中的如編排會話,情景短劇表演等實踐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無法正常開展。
4、特色教學方面
由于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日語專業(yè)都是新增專業(yè),沒有辦學經(jīng)驗,在辦學模式及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一味效仿性質相近的老牌專業(yè)和其它兄弟院校的日語專業(yè),課程設置也與其它院校雷同,沒有形成自己學校的專業(yè)特色。這與地方院校地方性、應用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存在著差距。從而直接導致了在綜合日語課程的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較少,缺乏對學生進行符合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交際能力實訓和日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間接導致了學生聽、說能力和實際工作場景的日語運用能力欠缺,所培育出來的學生專業(yè)語言水平和應用能力都相對較低,根本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二、教學改革措施
1、注重“三心”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學生在學習中的精神面貌和情感因素。學習語言本身比較枯燥,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三心”——決心、信心、恒心。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是在綜合日語課程的初級階段,要及時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提醒他們不管出于何種原因而選擇了日語專業(yè),“既來之則安之”,只要努力學習行行出狀元,并且及時反饋和分析本專業(yè)的就業(yè)形勢和就業(yè)前景,幫助學生早日樹立就業(yè)目標,從而堅定其學習日語的決心。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中日文同為漢字文化圈,中日兩國在風俗習慣、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相似性,幫助其明白自身的學習優(yōu)勢,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舉例而言,漢日語中有同形同義詞,如“電話(でんわ)”,這個詞的漢日語發(fā)音甚至也很接近;當然也有同形不同義的,如“丈夫(じょうぶ)”,這個詞在漢語中是“妻稱夫為丈夫”,但在日語中是“健壯,結實”之意,此類詞語須提醒學生多加注意,不可望文生義。在知識點的傳授中幫助他們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培養(yǎng)其善于思考、刻苦鉆研的“恒心”。比如在學到“話し方(はなしかた)”這個單詞時,除了單純講解這個詞的中文含義是“講法”外,還要補充告之“~方(かた)”為結尾詞,前接動詞的第一連用形,構成一個復合詞,表示“方法、手段”之意,再要求學生思考“做法”、“讀法”用日語怎么說,通過此類方法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擴充他們的詞匯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調(diào)動他們發(fā)揮積極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
2、改革教學模式,營造趣味課堂
第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綜合日語課程雖然是基礎性的課程,但切不可忽略“綜合”二字。即除了單詞、語法、課文等基礎知識點的講解外,還需要滲透日本的地理、歷史、文化等綜合知識。比如說可以通過一些典故,或者某些歷史事件、風土人情等相關內(nèi)容的介紹,給予學生聯(lián)想的空間,來幫助他們記住日語中的大量詞匯。比如在介紹“富士山(ふじさん)”這一專有名詞時,除了說明它是日本的第一高山,是日本的象征外,還可以介紹關于富士山名字由來的一些有趣的傳說。例如有人說“富士”是假借字,它表示的音本是阿伊努語,意為“火”,富士山就是火山的意思。相傳古代阿伊努人住在山腳,看到富士山噴發(fā),就喊“fuji、fuji”,富士山由此得名。如此單詞就不純粹是生澀難懂的詞匯,而是變得生動有趣。
第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課堂教學形式。一般情況下綜合日語課程的課時及教學內(nèi)容在專業(yè)課中所占比例最大,如果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而是一味填鴨式地灌輸知識點,綜合日語課則很有可能成了學生痛苦的煎熬。當然這樣也會大大影響到教學效果,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改變授課形式,調(diào)動課堂氣氛,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比較提倡的是從教師、學生以及師生互補的角度展開互動。舉例而言,對于動詞、形容詞的條件形之一“ば”這一重要語法的講解,此語法首次出現(xiàn)在《綜合日語》第二冊的第19課《黃砂》中,課本中的例句如下:①困ったことがあれば、友達に教えてもらうから、大丈夫。心配しないで(譯文:如果有什么困難,我可以請教朋友。沒問題的,請不必擔心)。②日本語がわからなければ、日本の漫畫のおもしろさがわからない(譯文:如果不懂日語的話,就理解不了日本漫畫里的樂趣)。③天気がよければ公園に行きますが、よくなければ行きません(譯文:如果天氣好就去公園,如果不好就不去了)。④はっきり言わなければ、自分の気持ちを人にわかってもらえない(譯文:如果不講清楚的話,自己的心情是很難讓人理解的)。[1]教師為主導的環(huán)節(jié)是講解此語法的接續(xù)及特征,并通過對課本例句的講解,來加深學生的認識。然后教師再以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課后分組搜集例句。學生為主導任務是課后自行搜索例句,并經(jīng)過小組討論整合,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句。下面是學生整理出的例句:①信じていれば夢はかなうものだ(譯文:只要相信,美夢就能成真)。②春が來れば花が咲きます(譯文:春天一到,花就開)。③住めば都(譯文:地以久居為安。住慣了的地方不論哪里,都會產(chǎn)生好感。)。④風がふけば桶屋がもうかる(譯文:意料之外的結果)。⑤臺風が近づけば気圧が下がります(譯文:臺風臨近,氣壓就會降低)。⑥年をとれば身體が弱くなります(譯文:上了年紀身體就會變?nèi)?。⑦10を2で割れば5になります(譯文:10除以2等于5)。⑧人間というものは、余分な金を持ち歩けばつい使いたくなるものです(譯文:人帶著多余的錢出門就總想花掉)。⑨経済狀態(tài)が悪化すれば犯罪が増加します(譯文:經(jīng)濟狀況惡化,犯罪就會增加)。⑩だれでもほめられればうれしいですよ(譯文:無論是誰,受到表揚都高興)。師生互補的板塊是課上學生發(fā)表各組的例句,闡述選擇的理由,并介紹例句中出現(xiàn)的個別新單詞或詞組等,與教師及其他同學共同討論。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狞c評,并可以通過課文進行強化??梢钥闯鰧W生搜集的例句中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如第一句講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第二句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第三、四句是日文中常用的兩個慣用句;第五句涉及的是日本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臺風;第六句講的是人類身體的一種自然老化現(xiàn)象;第七句講的是一則數(shù)學運算法則;第八句講的是消費觀;第九句講的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最后一句講的是希望得到別人認同的心理狀態(tài)。這些例句在學生的搜集過程中吸引到了他們的注意,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們的關注點千差萬別,有的比較關注勵志語,有的比較關注慣用表達,有的比較關注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等等。這些例句顯然比課本上的例句來得更生動,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得更緊密,從而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消化。
3、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多渠道培育
地方院校多面臨教學資源短缺的現(xiàn)狀,教學硬件設施不足,外教更是“一人難求”,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很多與日本人交流的機會。面對如此現(xiàn)狀,教師必須擔負起幫助學生開拓外部學習資源重任。一方面可以積極與國內(nèi)外院校簽訂合作協(xié)議,把學生“送出去”,即把學生送到日本院?;驀鴥?nèi)教學資源相對豐富的其他院校去繼續(xù)深造。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帶來了一個嶄新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教師應該逐漸演變?yōu)檎n堂的組織者與學習的引導者,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不能再局限于課堂。教師應該將一些正規(guī)的日本網(wǎng)站以及如“skype”等全球性的語音溝通軟件及使用方法介紹給學生,并多舉辦如日語演講比賽、短劇大賽、日文歌曲大賽等與專業(yè)運用相關的活動,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鼓勵他們積極地與外界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帶他們走出校門去參加其他院校開展的各種大型日語類比賽,與優(yōu)秀的對手進行較量并找出差距,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4、強化實踐技能培養(yǎng),突顯特色培育
筆者認為在具體實施綜合日語教學活動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出能夠服務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是教學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需要整合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探索適應地方發(fā)展的特色培育方式。筆者所在的城市旅游資源比較豐富,而這一方面的日語人才比較緊缺。認識到這一市場需求后,筆者所在的院校開設了旅游日語方向的相關課程。同時,筆者也正在嘗試將旅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融入到綜合日語這一基礎課程中來,這對筆者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新的挑戰(zhàn)。
結語
綜合日語課程作為日語專業(yè)課程的專業(yè)必修課,其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其它課程的效率的高低,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就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師是課堂的決策者和執(zhí)行者,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墨守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然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參考文獻:
[1]彭廣陸· 綜合日語(修訂版)[M].第二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97-98.
[2]陳知武·大學基礎日語課堂教學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1).
[3]陳越·芻議基礎日語詞匯教學趣味課堂模式改革與實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1).
[4]劉潤清·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外語教育科研[J].當代外語研究,2014(1).
[5]楚永娟·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日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2(1).
(責任編輯:鄭朝彬)
The Reform of Local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Japanese Curriculum
Han Qi1Liu Bifen2
(1,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5610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local college in southwest China as the object, to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prevail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Japanese, which includes low student quality, single teaching mode, poor teaching facilities, vagu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o on. It aims to build an interesting and student-centered class,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system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Japanese, teaching reform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地方院校日語專業(yè)聽說模塊課程設置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2015ZXJG013)中期成果。
作者簡介:1.韓琦(1984~),女,江蘇如皋人,安順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3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507(2016)03-0079-03
2.劉碧芬(1974~),女,貴州遵義人,安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