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李易之
?
東盟旅游,有實力更“任性”
□ 文/本刊記者 李易之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升級”、東盟共同體成立等近期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等宏觀環(huán)境,讓中國經濟與東盟利益形成了越來越高的契合,獲得了廣闊發(fā)展平臺。因中國—東盟關系不斷深化而受益的領域,幾乎涵蓋雙方所有合作領域,包括旅游合作。
受益于頂層設計和宏觀國際環(huán)境,未來的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將呈現新面貌。往返于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旅客,也將享受更加優(yōu)質、更貼合自身需要的服務。
目前,東盟國家的對華導游人才依然緊缺。
以泰國為例,據統計,2013年全年,赴泰國旅游的中國游客達450萬人次,而具有資質的泰國華語導游人數僅6千余人,如今這一情況仍不容樂觀。培養(yǎng)服務人才成為東盟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
其實,早在2012年2月,中國—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就在廣西民族大學和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掛牌成立,并依托兩校承擔面向東盟的旅游人才援外培訓。同年3月,中國國家旅游局在云南旅游職業(yè)學院亦設立了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
根據2015年11月簽署的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版”,東盟將在旅游服務方面做出更高程度的開放,中國旅游技術人才進入東盟共同體旅游市場也將更為便利。
這些接受過系統培訓的高素質華語導游,了解旅游目的地和中國游客的行為習慣,不僅將有助于提升中國游客的消費質量,更能幫助中國游客了解、遵守在當地旅游的行為規(guī)范。他們還將為東盟長期的人才培養(yǎng)、技術創(chuàng)新積蓄后勁,對目的地旅游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兩國間的互聯互通發(fā)揮積極作用。
“2015年底東盟共同體建立之后,任何一個東盟國家的公民無需簽證,即可在東盟范圍內自由通行。”在談及東盟國家的優(yōu)勢時,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拿督再努丁·葉海亞曾向本刊記者這樣說道。東盟共同體的建立,意味著不僅中國人可擔當華語導游,東盟國家人員也可通過“申根模式”相互流動,到東盟共同體內的各個國家當導游。
今天,可以在東盟各國內自由流通的人才,已從共同體建立前的8類增加至幾乎全部種類。這將為老撾、緬甸等相對缺乏旅游人才的國家?guī)硐冗M的技術和經驗,提升這些國家的旅游品質,同時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勞動力資源相對稀缺的東盟國家提供更大選擇空間,進而通過優(yōu)勢互補緩解東盟內部旅游發(fā)展水平的不均。
另外,2016年是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中國—東盟旅游人才教育交流也將借此東風,舉辦活動,謀求更多務實合作,也豐富中國—東盟教育交流的內涵。
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基建)對國家而言,是經濟、民生、互聯互通等方面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旅游行業(yè),從旅客出發(fā)到返程,也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
然而基建需要投入的巨額資金,讓一些國家躊躇不前。據了解,多數東盟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就沒有新建鐵路;部分農業(yè)為主的東盟國家,甚至在今天面臨供水、供電等問題,其旅游資源的條件可想而知。
而時下中國力主的國際產能合作,有望為東盟國家基建帶來好消息。
高鐵合作便是國際產能合作中的典范。憑借先進的技術、優(yōu)惠的條件等,中國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萬隆高鐵國際競標中拔得頭籌,使印度尼西亞在建造高鐵設施的過程中,享受到較低的建設成本。預計雅萬高鐵建成后,旅客往返于雅加達和萬隆的時間,將由3小時縮短至40分鐘。除了高鐵,中國在建材、人力等諸多方面也與東盟開展了廣泛合作。
另一利好來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2015年成立的亞投行,旨在為亞洲基建籌資,促進亞洲基建的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亞投行投入運營后,將采取一系列方式為亞洲各國的基建提供融資支持。
工程未動,資金先行。東盟對于基建的信心將會由于資金的到位而進一步增強,進而改善旅游服務質量,為游客旅行過程中的便捷、舒適、安全等要求提供保障,對提升旅游業(yè)附加值亦產生有利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通往東盟的水、陸、空航線目的地范圍,直至今日仍在不斷擴大。2014年7月,中國開通了武漢至東盟四國的海上航線;2016年2月,廣西北部灣—東盟海上絲路郵輪航線首航;截至2016年,廣西南寧吳圩機場已擁有直飛泰國曼谷、普吉,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芽莊、西貢,新加坡,印尼雅加達以及柬埔寨金邊等80%左右的東盟重要城市的航線。
據有關人士透露,航線的開辟除政策傾斜影響外,最直接成因還是市場的需求。
中國對發(fā)展港口、旅游等合作的頂層設計高度重視。經貿、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已成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先導領域,多國政、商界要員和泛北部灣智庫峰會的學者多次將旅游、港口等合作作為議題開展討論,并達成多項共識。
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東南亞旅游市場自20世紀90年代興起后,一直持續(xù)高溫,部分目的地甚至有中國游客爆滿的現象。2015年,中國游客繼續(xù)領跑赴泰國的外籍旅客人數;在越南,2015年前往芽莊的中國游客達到18萬人次,較上年驟增了5倍。未來,這些數字將更加非??捎^,因為除了風土人情,東盟部分國家也將為游客提供更價廉物美的商品。
目前,消費已成為中國GDP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游客海外購物的實力也有目共睹。隨著東盟部分國家簽署的TPP協議生效,這將使更多來自域外的商品以低價進入東盟市場。這意味著未來,東盟國家將成為中國游客購物的天堂。
由于數量巨大、消費能力增強,中國游客也能為旅游目的地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為招攬中國游客,東盟也做出了相應的努力:泰國是較早開啟對中國落地簽證政策的國家之一,為消費者方面簡化了赴泰國旅游的手續(xù);馬來西亞電子簽證、對中國旅游團的免簽政策也正在實施……
不過,部分東盟國家在旅游服務配套上還有成長空間。據《越南青年報》報道,對越南芽莊市而言,中國人已成為僅次于俄羅斯的第二大外國游客來源地,但該市卻未做好接待中國人的準備。當地一名旅游促進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當地政府尚未具備對中國游客的充分了解,尤其不知道他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喜好。據知情人士透露,芽莊當地絕大部分餐館的菜單上,僅使用了越南語、俄語和英語。
此外,今天的中國消費者對于旅游品質愈加注重,部分消費者偏好自助游,甚至高消費的旅行方式;同時,也不乏偏好“窮游”的消費者;不同的消費群體還存在不同的需求。因此,相關旅游目的地需結合當前宏觀環(huán)境,緊密貼合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多樣的旅游服務。
在宏觀領域,盡管雙方的旅游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需警惕客觀環(huán)境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對旅游業(yè)的制約。中國與東盟雙方要積極對話協商,增強安全合作,將各種國際問題對經貿、文化、民心交流的影響降至最低,將維系雙邊關系穩(wěn)定的方式、方法固定成為機制,加深、加固彼此互信的根基。
聯系編輯:381094303@qq.com
(本欄目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外宣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