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慶富
摘要:高中物理教學是門嚴謹?shù)膶W科,對學生的思維縝密要求嚴格,同時,高中物理也是一門實驗學科,對物體的觀察能力要有自己的判斷,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對物理課堂化高效的要求,讓學生動手做好課堂實驗的要求有了新的高度,高中物理將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看的越來越重要,本人從事高中物理教學這些年,就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效率,將物理生活教學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基本概念;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牛頓定律;摩擦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54-01
1.學好高中物理基本概念,理清知識脈絡
高中物理有很多專有名詞,需要學生進行掌握記憶,而且高中物理對這些專有名字有嚴格的定義,所以,需要學生很好的進行字眼辨別,找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便于理解和區(qū)別,在以后的考試中能夠準確的運用它,很好的解決考題,一定程度上來講,學好高中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里面有很多的知識點,而且難度系數(shù)比較大,需要學生踏踏實實地掌握其基本概念,然后很好的進行分析和辨別,在講到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一時,首先,我進行基本概念講解,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平均速度,①定義:在某段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Δx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以的時間Δt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②公式:v=ΔxΔt 。③意義:平均速度反映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它是對物體運動快慢的粗略描述。④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與Δt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我們再來看看瞬時速度,它有著什么基本概念和性質(zhì)。①定義:運用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②意義:瞬時速度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過某一位置時)運用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物體的快慢。③矢量性:瞬時速度也是矢量,它的方向是指向物體運動的方向。高中物理試題的考察有很多是考察基本概念的,我們需要將基本概念的理解透徹,才能很好地對高中物理知識進行整合,學會融會貫通,才能將物理知識學好。高中物理知識繁多,需要我們擺正心態(tài),踏踏實實的學好每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
2.少教多學,讓學生主導課堂
高中教學傳統(tǒng)模式是教師教,學生聽,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是不行的,高中物理是一門思維嚴謹?shù)膶W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去理清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顯得特別重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抓住教學重點的能力,這些是需要在平日教學中進行訓練才能達到的,優(yōu)質(zhì)課堂在于學生主動思考教學方向和內(nèi)容,所以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值得去嘗試,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翻閱資料自己去解決問題,養(yǎng)成這樣的學習能力,遠遠強于教學每天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平日教學中,我總是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討論,然后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講解,我負責糾正其中的錯誤和注意事項。例如,在講解牛頓運動定律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預習總結討論,然后每組派一位學生進行講課。我提出以下問題,問題一: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本質(zhì)是什么?組1:其內(nèi)容為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其本質(zhì)是: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系物體運動的原因。定義了慣性,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用狀態(tài)的性質(zhì)。問題二:什么是牛頓第二定律公式?淺析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組二:公式為:F=ma.有以下特質(zhì):矢量性:公式為:F=ma是矢量式,任意時刻。瞬時性:a與F對應同一時刻,即a為某時刻的加速時,F(xiàn)為該時刻的物體所受的合力。因果性:F是產(chǎn)生a的原因,即物體具有加速度是因為物體受了力。同一性:F=ma中,F(xiàn),m,a對應同一物體或同一系統(tǒng),并統(tǒng)一使用國際單位。獨立性:作用于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chǎn)生的加速度都遵循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實際加速度等于每個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問題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組三:四同:大小相同;性質(zhì)相同;力的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具有同時性,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三異:方向相反;力的作用點分別在兩個物體上;力的作用效果分別使不同的物體發(fā)生形變或產(chǎn)生加速度。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進行講解,效果甚好,學生能夠很好地參與課堂教學中來,并且會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一堂高效課堂就產(chǎn)生了。
3.生活化教學,讓物理教學學以致用
學習的目的在于指導生活實踐,新課改指出,高中教學應該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貼近生活,結合生活,要學以致用,高中物理是門實驗學科,也是一門研究類學科,需要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運用物理知識,物理學科本身是門生活自然學科,是生活的總結和提升,高中物理課本上有很多知識點是涵蓋生活方面的知識,例如在講解摩擦力一知識點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找出生活中摩擦力的應用,摩擦力有哪些利弊等,例如,我們穿的運動跑鞋,鞋底上了一道道的條紋,就是為了增大摩擦力的,這樣增強受力力量,增大摩擦,加大腳對地面的抓力,這就是摩擦力的生活運用,汽車的輪胎,碼頭上運沙子的皮帶機等等,可見一個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運用是足夠多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將課本上的知識移步到生活實踐中,這樣才能將知識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的實用性,空洞的理論性知識是沒有意義的,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應該養(yǎng)成理論結合實踐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敏敏.《直線運動中的幾個速度辨析》[J].新高考,2014.8
[2]邵偉紅.《曲線運用多項選擇題的快速求解賞析》[J].新高考,2013.1
[3]徐漢屏.《"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核心考點點擊》[J].中學生數(shù)理化,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