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飛
摘要:創(chuàng)新是進步的源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是如此,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推動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就需要對高中語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模式;重要意義;師生對等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00-01
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但真正能夠成功地將教學重點與學生學習能力、鑒賞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等提高相聯系的則為數不多。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高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現行語文教學階段不相適應的矛盾沖突愈發(fā)激烈,探索出一條創(chuàng)新且立足于學生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在21世紀,無論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還是各行各業(yè)之間競爭,都離不開"人才"這一核心,只有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在教學領域也一樣,創(chuàng)新教學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的,如何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引入創(chuàng)新教學是實際教學過程亟待解決而又至關重要的重大課題,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行創(chuàng)新教學。
1.傳統(tǒng)語文教育教學模式亟待改革
縱觀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現狀,不難發(fā)現,雖然創(chuàng)新教學的口號一直在喊,從未間斷,但真正能切實踐行此道而又走得成功的寥寥無幾。許多教師一邊高喊創(chuàng)新教學的口號,另一邊卻依舊遵循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斷比進度、比成績,卻從未將培養(yǎng)學生主體創(chuàng)新思維提上改革日程。這樣的教學模式摒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為了教而教,學生在此情況下被動的接受知識,淪入為了考試而學習的境地,不僅損害了高中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實現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百害而無一利。因此,針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教師有必要加強對高中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現有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創(chuàng)新教學。
2.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重要意義
語文是一門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它不僅關系著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語言功底,更關系著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毫不夸張地說,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與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主要偏重于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及鑒賞、應用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應該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并提高學生將語文知識結合到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能力,只有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教師應致力為之的語文教學,只有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孕育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腹地"。所以,高中語文教學有必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出質疑和改變,打破原有模式當中的理論誤區(qū),積極嘗試探索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教育,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
3.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
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旨在促進學生閱讀、寫作、應用等能力全方位發(fā)展,要想實現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這一目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更新教學方式。語文課堂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地方,是質疑問難的場所,是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天堂。語文課堂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欲、積極地探求知識的心理氣氛。這種心理氣氛是在師生交往互動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如果被動地接受,愉快、求知欲從何而言。在教學中,如果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就意味著合作,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意味著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動、成長和自我表現實現的過程。在這個共同體中師生在享受著各自交往中快樂的同時,也在共享著彼此帶來的快樂。
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創(chuàng)新,要變灌輸式的教學為啟發(fā)式的教學,變重結果的教學為重過程的教學,變單一的信息傳遞的教學為綜合信息交流的教學,變單兵作戰(zhàn)的教學為與他人合作的教學,變模式化的教學為個性發(fā)展的教學。只有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改變沉悶的課堂教學,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2 構建對等的師生關系?,F代教育要求教師角色轉換。有人將教育定義為"教育是使人成其為人的活動"。教師的理解是教育使人成為自主的、獨立的,具有個性的人。教學中要體現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習活動,教學行為的中心是學習行為。教育者在教學提升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感知提高能力。課堂的重心是學生充滿生命活力與個性張揚的學習。教師是課堂的策劃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需求的提供者、學習質量的評價者。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都是以教師講述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成了教學的主宰,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目前,在新課改中還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是教師因循守舊,大部分還存在"滿堂灌",教學方式單一,而且常以成人化標準、方式方法去對待學生,給很多學生帶來有害刺激和情感的傷害,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其實,教師和學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在新課程改革后就要求語文老師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支持和幫助。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實際,不要把自己當"圣人"或者高高在上的"權威者"。
一直以來,高中語文教學都是以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主動施教、學生被動受教的模式往往容易造成學生過分依賴教師,教學層級嚴重脫節(jié),以及學生自我思考和動手能力差等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沒有將教師與學生二者擺在對等位置,而過于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性地位。因此要想實現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首要的任務就是打破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的不平等師生關系,重新構建對等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合理適度地教學,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實現教師與學生雙方討論性教學。
3.3 加強情感教育。劉勰曾經說過:"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學作品負載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雙重情感交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倡導將更多的情感因素傾注在語文教學中,做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激情充沛、激情昂揚,讓學生在情感的激發(fā)下,獲得美的享受、知識的提高、能力的增強。藝術的力量,不僅僅在于作品本身給予我們的審美愉悅,而且還在于作品本身能教導人們如何正確對待現實生活本身,從而重新品味生活,加深愛憎,最終領悟到的真諦。語文教學,就應該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從而愉悅生情,陶冶情操。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重視全局規(guī)劃、分步實施。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是知識的受教者,更是知識的探尋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計劃,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學習計劃,最終實現其自主學習的目的。
總而言之,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模式跟不上新時代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步伐,對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乃大勢所趨。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全新的教學方法,適應高中新課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新課程的行家里手。對于高中語文教育而言,為跟上時代的步伐,應當下大力氣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最終目的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語文教學模式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