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芹,馬向玲,譚學者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基礎部,山東 煙臺 264001)
?
基于“四環(huán)節(jié)”的課程設計方法
——加拿大Victoria大學課程設計教學培訓綜述
王鳳芹,馬向玲,譚學者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基礎部,山東煙臺264001)
摘要:分析了加拿大Victoria大學課程設計機制——CDI(Course Design Institute)培訓內(nèi)容,以“如何設計一門課程”為主題,以“提高學員學習效果”為中心,借助“概念圖”和“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兩大理論工具,研究了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課程評價方法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方法,并將方法應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程設計中,實踐表明課程設計機制對提高學員的課程學習效果大有裨益。
關鍵詞:Course Design Institute;課程教學設計;概念圖;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
一、 引言
2015年4月22日至4月30日,我和馬向玲副教授參加了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組織的課程設計機制(Course Design Institute,CDI)教學培訓活動。五天的培訓是由來自加拿大Victoria大學的醫(yī)學教授Jane Gair博士和加拿大教師助手(Teaching Assistants,TA)發(fā)展委員會主席Cynthia Korpan純英文進行講授的。在這五天培訓過程中,親身體驗了加拿大大學的課堂教學氛圍,感受到了國際化教學方法,充分學習了課程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涉及的各個方面。
通過參加課程設計機制培訓,深刻感覺到我們以前的課程設計缺乏系統(tǒng)性,缺乏一整套理論的支撐,教學目標的設計含糊不清,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夠豐富,課程評價方法單一,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學員的課程學習效果,非常有必要針對課程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地設計。課程組針對加拿大Victoria大學的英文培訓資料,研究并總結(jié)了課程設計的基本思想和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并在2015級生長技術軍官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了實踐,實踐表明采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進行課程設計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課程設計機制培訓簡介
加拿大教師專業(yè)技能培訓的課程包括課程設計機制培訓、教學技能培訓(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BOPPPS(Bridge-in Objective Pre-test/assessment Participatory-learning Post-test/assessment Summary)、課程建設(Curriculum Development)、培訓指導(Delivery of Instruction)等十幾門課程。課程設計機制培訓是加拿大教師專業(yè)技能培訓的主要課程之一,該培訓以“如何設計一門課程”為主題,以“提高學員學習效果”為中心,借助“概念圖”和“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兩大理論工具,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課程評價方法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分別進行設計[1]。四個環(huán)節(jié)如圖1所示,這是培訓過程中的一頁幻燈片添加了中文翻譯。從圖可以看出,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以學員(Community of Learners)為中心,相互關聯(lián),有機統(tǒng)一,其中教學內(nèi)容要做到清晰而細致,教學目標要做到明確而具體,教學活動要做到豐富而多樣,課程評價要做到精細而全面。接下來的內(nèi)容,是課程組根據(jù)培訓內(nèi)容和學習體會總結(jié)形成的。
圖1 課程設計的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三、 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進行課程設計改革實踐
(一)設計教學內(nèi)容
根據(jù)課程設計機制的理念,課程設計的第一步是通過構建課程的概念圖,設計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如何將課程每一章零散內(nèi)容有機組合起來?概念圖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概念圖,又稱為思維導圖,是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諾瓦克(Novak)教授提出的,該工具是將某一領域內(nèi)的知識元素按其內(nèi)在關聯(lián)建立起來的一種可視化語義網(wǎng)絡。直觀易懂,有利于迅速掌握課程的知識體系。
概念圖主要由節(jié)點、連線和標注三部分組成[2]。其中,節(jié)點表示概念,用幾何圖形、圖案和文字等符號表示。各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表示概念之間存在某種關系,連線可以是單向的、雙向的或不帶方向的。標注即連線上的文字,是概念之間的文字描述。概念之間的標注形成命題,概念圖通過層級結(jié)構及交叉連接表示概念之間的關系。
概念圖在教育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是層次型。概念圖可用手工繪制,也可采用常用的辦公應用軟件(如Word、Visio等)或?qū)S密浖?如Inspiration、Mind Manager、Mind Man)繪制。課程設計機制課堂上繪制概念圖的主要步驟包括:
(1)列出課程中的所有概念,將各個概念寫到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便貼紙上面;
(2)按照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將寫有概念的便貼紙依次擺開在一張A1的大白紙上;
(3)各個老師互相討論評價,討論概念圖中所有概念及其關系,重構概念圖。
通過繪制整門課程的概念圖,課程的知識脈絡更直觀,更明了。對照培養(yǎng)方案中的課程總體目標,結(jié)合學時安排,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增減都是十分方便的。
(二)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機制的第二步是針對概念圖中的每個概念都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課程設計機制將教學目標描述為學員在一定條件下按照標準應該完成的動作,并且該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見的(observable)和可測的(measurable)。現(xiàn)在的課程標準中包括教學目標的闡述,描述教學目標用最多的動詞有“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等動詞,這些動詞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容易測量。按照課程設計機制理念,教學目標可參照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進行遞進設計。2001修訂版布魯姆分類模型將多維認知過程結(jié)構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創(chuàng)新六個層次,如圖2所示[3]27。每一層次都有相應的動詞與之對應[3]28-30,如表1所示。
圖2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模型
序號層次描述動詞記憶層說出、識別、辨認、復述、描述、舉例、再認等。理解層解釋、說明、闡述、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判斷、區(qū)別等應用層使用、設計、解決、撰寫、擬定、計劃、總結(jié)、證明、質(zhì)疑等分析層分析、比較、檢查、推導、計算、考察、辯論等評估層評價、爭論、批判、評估、判斷、驗證、測試、審判等創(chuàng)新層設計、制作、實驗、編程、科學研究、提議等
利用布魯姆分類目標動詞表中的動詞來描述教學目標,設計成效、條件和標準三個要素。其中,“成效”是指“學生能夠完成什么”,“條件”是指“何時/何地學生能夠完成”,“標準”是指“學生能夠做到的程度”,每個要素必須具體、可度量、可觀察,為的是便于教師實施和操作[4]。
(三)設計教學活動
在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之后,課程設計機制課程設計的第三步就是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建立個人文檔,盡可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國外的課堂學習活動多種多樣,一堂課有幾乎一半時間是學生在動作,面向能力目標培養(yǎng)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根據(jù)個體差異從使命和情感等方面激發(fā)學習興趣。目前課堂上“滿堂灌”現(xiàn)象普遍,只側(cè)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學員大多數(shù)時間只是在聽課,參與的積極性不夠,甚至拒不合作,所以才會有打瞌睡的現(xiàn)象。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
課程設計機制推薦若干新穎的教學策略[5],如一分鐘論文、BINGO、頭腦風暴(Shared Brainstorming)、破冰法、案例教學、分組討論教學等。其中“一分鐘論文”是指課前或者課后,學員用一分鐘時間寫下對本次課講授概念的理解,通過該教學活動可以掌握學員對所講授內(nèi)容的了解或掌握程度;“BINGO”則指分組競賽游戲,設計考查知識點的5*5方格的題目,分組率先完成其中一行或者一列的組勝出;“頭腦風暴”為了解決一個問題,集中一組人來同時思考討論,類似于“集思廣益”,充分調(diào)動學員積極性來解決問題。
(四)設計課程評價方法
課程設計機制中課程設計的最后一步就是針對前面的學習目標設計相應的評價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子目標采用全過程評價反饋,因此評價的形式豐富多樣,包括測驗、提問、布置作業(yè)、寫小論文、做實驗、參與工程項目等,并且權重適宜。課程設計機制中不是將考試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也不是終極目標。應采用多元化評介并且全過程反饋,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構成一個教和學的大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
而目前多數(shù)課程采用的仍是單一的全考卷的形式考試,一張試卷占百分百的成績。這種考核的弊端是考試結(jié)束則課程也就結(jié)束了,教學變成了一個開環(huán)系統(tǒng),學員看一眼成績,60分及格了,就完事大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課程所學習過的內(nèi)容就都忘掉了。如果通過課程全過程的評價和反饋,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學員僅靠考前突擊學習就能拿到學分的情況,可以更直接地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
(五)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進行課程設計
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第4章操作系統(tǒng)課程為例,采用概念圖的方式展示本章節(jié)內(nèi)容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清晰看出課程的整個脈絡,作為學員學習整門課程的主線。
圖3 操作系統(tǒng)概念圖示例
選取“操作系統(tǒng)”和“進程管理”兩個概念,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設計其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課程評價方法,如表2所示。
1.改進教學目標
改進前教學目標采用的動詞“了解”、“熟悉”和“掌握”動詞,不直觀、不具有可操作性;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的設計理念改進后,選取布魯姆分類目標動詞進行教學目標的描述,采用“說出”、“畫圖”、“模擬”,指出了學員應該具體做到的,使得目標可觀察、可度量。
2.改進教學活動
以前教員多采用課堂上“滿堂灌”的方式,學員課上被動聽、考前死記硬背,造成枯燥的理論知識學員不能理解掌握。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采用“一分鐘論文”的方式,在課前讓學員寫出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然后引出操作系統(tǒng)是用來管理軟硬件資源,分組討論出操作系統(tǒng)的定義;采用“頭腦風暴”的方法由學員分組討論多進程如何并行運行,操作系統(tǒng)是如何做到讓用戶聽歌的同時能編輯文檔;采用“編程競賽”方式讓學員來模擬進程調(diào)度過程,增加趣味性,充分調(diào)動學員積極性;如此采用“以學員為中心”、 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體現(xiàn)“學為主教為輔”的教學思想,學員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知識的掌握者和運用者。
表2 布魯姆分類目標描述動詞
3.改進課程評價方法
以前課程多采用筆試考核的方式,學員經(jīng)常只是考前突擊,考后一周“全忘記”。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改進課程評價方法,課程采用實時投票器(如Iclicker)測試學員對操作系統(tǒng)的了解情況,期中和期末考試采用填空題測試學員對操作系統(tǒng)定義的掌握情況;通過簡答題測試學員對進程管理的掌握情況;通過編程實驗測試學員對進程調(diào)度的掌握情況。采用這種基于過程的多元課程評價方法,切實能夠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
(六)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課程設計教學效果分析
課程組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進行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并對2015級318名海軍生長技術軍官所有工科專業(yè)學員授課過程中進行實施,實施后的教學效果與2014級319名海軍生長技術軍官所有工科專業(yè)學員未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別從“學員課程考核成績優(yōu)良率”、“學員參加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MS Office模塊)通過率”、“學員參加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獲獎率”和“教員滿意度測評”四個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柱狀圖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設計課程后,所對比的四個方面平均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充分驗證了課程設計機制教學理念的科學性。
圖4 應用課程設計機制理念前后教學效果對比
四、結(jié)語
通過課程設計機制培訓,研究了“如何設計一門課程”。緊緊圍繞“提高學員學習效果”,借助“概念圖”設計教學內(nèi)容,借助“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遞進設計教學目標,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設計基于過程的多元課程評價方法,將以上設計思想和方法應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程設計中,并在教學中進行實踐,結(jié)果表明課程設計機制方法對提高學員的課程學習效果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Nilson L.Teaching Compressed (Summer)Courses Well[EB/OL].(2013-12-10)[2015-06-04]. http://www.clemson.edu/OTEI/documents/Compressed-Courses-ppt.pdf.
[2]袁維新.概念圖:一種促進知識建構的學習策略[J].學科教育,2004(2):32-37.
[3]Anderson L W,Krathwohl L W,Airasian D R,et a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New York:Longman,2001.
[4]葉連祺,林淑萍.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J].教育研究,2003(1):94-106.
[5]Zhadko O.Make Courses More Engaging and More Manageable with Technology[EB/OL].(2015-04-24)[2015-06-04].http://www.clemson.edu/OTEI/documents/ TWC_TeachingTips.pdf.
(責任編輯:陳勇)
A Research on Course Design Methods Based Four Aspects :Summarization about Course Design Institute of Victoria University in Canada
WANG Feng-qin,MA Xiang-ling,TAN Xue-zhe
(DepartmentofBasic,NavalAeronauticalandAstronauticalUniversity,Yantai264001,China)
Abstract:CDI(Course Design Institute) training content of Victoria University in Canada is first analyzed ,and then Course Design Methods are researched,whose theme is“how to design a course”,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With the help of two theoretical tools,that is,the“concept map”and“Bloom’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axonomy”,we study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which are four major aspects of the design method. Finally,methods are applied to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shows that CDI methods can 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effect greatly.
Key words:Course Design Institute;course design;concept maps;Bloom’s educational target classification
收稿日期:2015-06-06 基金項目: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項目(HY20150018)
作者簡介:王鳳芹(1982-),女,山東泰安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基礎部計算機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大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挖掘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8874 (2016) 02-0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