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遼寧 葫蘆島 125399)
?
122例意義不明確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的臨床分析
張 穎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遼寧 葫蘆島 125399)
【摘要】目的 研究宮頸細胞學檢測內意義不明確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臨床意義。方法 對細胞學檢查結果是意義不明確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132例患者,其中122例在陰道鏡下取活檢進行病理檢查。結果 122例患者中,炎癥的65例(53.3%),重度不典型增生的5例(4.1%),中度不典型增生(9.0%)的11例,輕度不典型增生的38例(31.1%),宮頸原位癌的2例(1.6%),1 例為宮頸浸潤癌(0.8%)。結論 在病理學檢測結果為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病患中,其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從宮頸炎癥到宮頸癌各級別病變均存在,應對其給予高度重視。
【關鍵詞】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陰道鏡;活檢術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是全球女性中僅次于乳腺癌的第2個最普遍的惡性腫瘤[1]。隨著宮頸細胞學篩查的進一步普及應用,讓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能夠盡早的診斷及給予治療,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有顯著減少[2]。但對其中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診治,當下仍沒有統(tǒng)一的治療標準。本次研究主要對細胞學檢查報告是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婦女實施陰道鏡下檢查及病檢,對其合理的臨床診療方案進行探討。現(xiàn)就于院內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病理檢查為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并進行陰道鏡下活檢及病理檢查的122例患者資料進行如下分析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婦產(chǎn)科就診并實施宮頸脫落細胞學(TCT)檢查的共計3060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在34.5歲。經(jīng)確診是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共計132例,達到總數(shù)的4.3%,其中在陰道鏡下取活檢進行病檢共計122 例病患。
1.2 方法:選擇婚后女性與性生活經(jīng)歷的婦女,可以進行下生殖道宮頸細胞學檢查的,沒有于檢查前72 h內陰道沖洗,陰道內沒有用藥,沒有性生活。
1.2.1 細胞學檢查:應用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儀,用特制的宮頸刷按一個方向至少旋轉5圈,對宮頸管與宮頸口的脫落上皮細胞進行采集,將采集標本洗進裝有保存液的器皿內,對細胞經(jīng)由制片機完成提取工作,進行單層細胞的涂片于固定后實施巴氏染色。
1.2.2 陰道鏡檢查:122例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病患做陰道鏡檢查,檢查前24 h內不進行所有陰道施藥、陰道檢查等,未發(fā)生性生活,陰道鏡下的可疑部位均需檢查。除此之外,所有病例都實施宮頸管勺經(jīng)刮后提交病檢。
在陰道鏡下取活檢的122例ASCUS患者中,有炎癥的65例(53.3%),重度不典型增生的5例(4.1%),中度不典型增生的11例(9.0%),輕度不典型增生的38例(31.1%),宮頸原位癌的2例(1.6%),1 例為宮頸浸潤癌(0.8%)。見表1。
表1 陰道鏡下活檢結果分布
宮頸癌其病變的發(fā)展需要在一個相對長的過程內演變,宮頸上皮內瘤變從屬在癌前病變,宮頸細胞學檢查的積極進行能夠及早對宮頸早期病變得出判斷,其是作為宮頸癌發(fā)生減少的重要步驟。在明確是不典型鱗狀細胞的病患內,組織經(jīng)陰道鏡下進行活檢提示有相當部分的宮頸上皮內瘤變,所以針對這部分的病患,最好能夠對其組織實施陰道鏡下活檢進而明確診斷,防止宮頸癌漏診情況及宮頸上皮內瘤變的出現(xiàn)。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結合陰道鏡及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的施用,使宮頸病變,特別是癌前病變的診斷率有效提升,起到及早的診斷和治療的效果。當下針對診治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仍然沒有較為統(tǒng)一的相關標準。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是位于常規(guī)鱗狀細胞同異常組織中間的一組細胞。意義不明確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診斷信息包括:①同炎癥相關性較大;②同宮內節(jié)育器相關性較大;③同宮頸涂片染色不良相關性較大;④提示癌前病變,不過異常細胞未達到標準;⑤提示有癌存在,不過采集的涂片內細胞異常還未達到標準。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具有兩類趨勢: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的低估以及過度診斷反應性改變;其是作為一種提示針對病變危險的存在,并非明確診斷病變的發(fā)生。所以宮頸細胞學檢查只能作為初篩,為最大程度降低漏診率,建議性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是CIN和早期宮頸癌重要輔助診斷方法之一,可檢出不能直接診斷的亞臨床病變,同時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活檢,繼而使活檢其陽性率以及診斷之準確度得到提升,并且使宮頸癌同宮頸上皮內瘤變的前期診斷率顯著提高[3]。本資料中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122例病患的宮頸活檢病理結果中炎癥、CINⅠ、CINⅡ、CINⅢ、原位癌、浸潤癌全部覆蓋,因此,盡管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對病例來說僅有低危險度,這類病患如不給于重視將會致使漏診宮頸鱗狀上皮病變。所以對該部分病例須著重要求,須要在陰道鏡下活檢給予正確診斷。同時指出HPV(人乳頭瘤樣病毒)感染對鱗狀上皮內瘤變的存在有強烈提示作用,人乳頭瘤狀病毒能夠在99.8%的宮頸癌患者中檢出。如果可以即進行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如果結果提示為陽性,特別是16、18型,作為宮頸癌高危型病毒,須得行陰道鏡檢查,參照陰道鏡檢查結論進行適當?shù)暮罄m(xù)處理。綜上所述,對意義不明確的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患者還是應該采取積極態(tài)度進行陰道鏡下活檢及病理檢查,最大程度降低漏診率。
參考文獻
[1] 吳令英,吳愛如,吳香達.中華婦產(chǎn)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012-2021.
[2] 鄭麗璇,謝芳,陳瑕.陰道鏡下常規(guī)活檢診斷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108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3,20(7):649.
[3] 郎景和.迎接子宮頸癌預防的全球挑戰(zhàn)與機遇[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2,37(3):129.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3-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