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慧黃淮學院
刑事訴訟的目的、價值及其關系研究
苗慧
黃淮學院
刑事訴訟的目的與價值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系統(tǒng)、科學的認知二者關系以及二者各自的構成對我國相關立法意義深遠。我國已有刑事訴訟立法在保障人權、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不斷地發(fā)展,也為刑事訴訟的價值提出了新的要求。鑒于此,我國的刑事訴訟的目的、價值應隨社會發(fā)展逐步完善。
刑事訴訟;目的與價值;關系;逐步完善
作為處理社會沖突的法律機制,刑事訴訟的目的是通過正當?shù)乃痉ǔ绦虮Wo無辜、控制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同時,又對刑事訴訟的價值——公平、公正、效益、秩序的追求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刑事訴訟的目的,指的是我國司法機構希望通過該法律機制、訴訟程序實現(xiàn)的目標,刑事訴訟是依據(jù)主流價值觀的要求,立足于刑事訴訟的屬性定位而設定的刑事訴訟最終結果的預想模式。刑事訴訟目的是立法者對于該機制價值觀的之中體現(xiàn)。刑事訴訟目的可劃分為兩個層次——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有兩方面表現(xiàn):第一,國家運用訴訟機制,對刑事案件的真相予以查實,對觸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量刑處置,從而實現(xiàn)刑罰權。第二,國家在刑事訴訟程序中保護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免受侵犯,尤其要保障與刑事案件相關的訴訟雙方的權益,既要保障人權又要懲罰犯罪。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和諧統(tǒng)一。
刑事訴訟的價值指的是刑事訴訟相關法律的實行可以滿足國家公民的社會需要又對社會秩序有促進作用。刑事訴訟價值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限制,不具有主觀性。刑事訴訟的價值為公平公正、效益、秩序,刑事訴訟本質屬性、公民對刑事訴訟的需要程度是刑事訴訟價值的來源。公平公正是該價值的核心。
刑事訴訟的目的與價值之間的關系為:目的取決于價值,價值是目的的反映,二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1、借鑒國外立法
西方國家在刑事訴訟中注重保障訴訟雙方及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注重對國家司法機關的權利進行限制。
第一,裁決之前無罪原則,即犯罪嫌疑人在法庭最終判決之前是無罪的,國家要依法保護犯罪嫌疑人的一切人身權權利。
第二,當事人辯論。即再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直接的陳述、辯論。這一原則要求,訴訟程序涉及到利益的相關人員可以參加訴訟,對于訴訟程序中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宜,有知情權和話語權,相關法律保障他們的權利。
第三,沉默權。刑事訴訟中,當法官的提問對自己不利時,對訴訟當事人有權對法官的體溫保持沉默;訴訟雙方不能使用有損對方尊嚴的方式,逼迫對方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證詞;嫌疑人有權根據(jù)案件實際情況自愿作出陳述,任何人不能強行逼供。被告人可以根據(jù)客觀事實做出相關陳述,并承擔有關法律后果。
2、國外理論借鑒
初期,相關學者重視刑事訴訟程序中刑罰權的地位,隨著法制進程的推進,更多學者開始關注人權保障問題。有學者認為“刑罰”與“保障人權”相矛盾,其實“保障人權”所包含的范圍比后者更廣。“保障人權”指被告人和所有社會人,“懲罰犯罪”只指被告。法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保障了那些齒不尖、爪不利的民眾的平等權益,這是社會安定的根本。
公平公正是刑事訴訟中的第一價值。訴訟程序中所體現(xiàn)的公平,指的是刑事訴訟活動中高度重視訴訟雙方當事人及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護。嚴格遵循法律程序平等進行,切實保障對相關案件事實情況的真實性,切實保障案件審理過程的公平公正,進而保證社會秩序的的穩(wěn)定有序和公眾對刑事訴訟案件最終裁決結果的滿意。不過世界上的公平都是相對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刑事訴訟案件中,最終的公平公正都是以主流的價值判斷標準來衡量、確定的,無法做到絕對公平。鑒于此,本文認為應該之中刑事訴訟中的客觀價值,與此同時也要兼顧經(jīng)濟價值和外在價值。保證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的形式真實可感。刑事訴訟價值具有公平公正、民主、人道等要求:首先,要求刑事訴訟程序公開;其次,法律保障訴訟雙方必須權利對等、在相關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再有,刑事訴訟過程中,司法人員必須保障裁定平等、保持客觀中立。
想要完成我國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xiàn)和價值定位的重新確立,除了需要學術界在理論上將其合理的定位、分析,還要促進其制度的完善,后者是重中之重。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保障司法獨立
司法活動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必須保障司法的獨立性。法院和執(zhí)法人員只有保證對立性,不依賴、牽附與任何機構,才能公職權獨立正裁決和嚴格執(zhí)法。公平公正、嚴格執(zhí)法意味著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意味著司法部門職權獨立,只有不受治與任何組織和個人,才能對法律負責。關于如何保障司法職權的獨立,有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理清法院裁決與人大監(jiān)督、黨的領導之間的正確關系。政黨與法院之間的關系應嚴格劃分。人民法院由權力機關而產(chǎn)生的、依法行使法律職能的國家機關,必須接受黨的監(jiān)督,接受黨的領導,對黨負責。其中黨的監(jiān)督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人民法院有案件最終決定權,當不能代替其行使審判裁決的權力。監(jiān)督必須是集體行為,人大代表的監(jiān)督不能是個人行為,要以人大常委會為單位提出。
其次,理清司法機關上下級之間關系。我國在這方面的制度存在缺陷,例如其中的制度之一——案件請示匯報制度,這一制度下上級法院介入刑事案件案件,先入為主,跨級行使判決權,導致許多案件的審理存在出入,鑒于此此制度應該取消。此外還有兩審終審的制度,上級法院在下級法院審判結案之前提前介入,嚴重破壞了審級制度。
最后,注重提高司法人員的素質,促進我國法律職業(yè)的專業(yè)化。這要求我國司法機關所有檢察官、法官必須經(jīng)過全國統(tǒng)一司法考試,獲得從業(yè)資格。還要完善法官的任免制度,法官的任免必須要經(jīng)過法定程序。
刑事訴訟的目的與價值之間的關系可簡述為:刑事訴訟的價值是客觀的存在的,人們對刑事訴訟進行主觀認知,用主流價值觀對其進行價值選擇,并進一步對其目的進行確定。刑事訴訟的目的與價值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共同架構起我國的社會秩序。
苗慧(1987-),女,回族,河南省確山縣人,碩士研究生,助教,教師,訴訟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