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劉向的《說苑·至公》中有這樣一句話:“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貨利。”在我看來,這句話大概就是爺爺這輩子從政生活的真實寫照。
爺爺是村里的老書記,在爺爺上任之前,村里一貧如洗,卻是一個出了名的“腐敗”村。原因是國家撥的救助金不少,但更多的卻不是進了貧困戶的口袋,所以被十里八鄉(xiāng)戲稱為“黑洞”。來這里上任的要么干幾年同流合污,最后行跡敗露,要么就是事先找好關系,遠遠離開這里。
但是自從爺爺上任之后,就改變了這種風氣,爺爺施行了很多改善村民生活的對策,帶著村民們辛勤耕耘,發(fā)展副業(yè),村里的財務狀況爺爺一直記在心上,每次國家的救助款撥下來都要親自審核一遍,只要是鄉(xiāng)親們的事,不論事情大小,爺爺都親力親為。幾年之后,村里的生活漸漸好轉,大多數(shù)人家的房屋也都翻新了一遍,因此,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很敬重爺爺。很多人因為感謝送禮,爺爺都一一退還,誰的勸也不聽,爺爺認為能為人民爭取利益,能為人民造福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唯一例外的是書,還有一塊匾額。
爺爺不僅清廉,而且嗜書如命。爺爺?shù)纳罾锟偵俨涣藭拇嬖?,每當爺爺在辦公疲勞或遇到問題時,一定會翻閱一些古書經(jīng)典,最常翻閱的要數(shù)《資治通鑒》了。爺爺說這本書就像是他的老朋友一樣,總能在他迷茫的時候為他指點迷津,起初我還不相信,但當我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本歷史巨著的魅力,我最喜歡的是“舟順水之道乃浮,違則沒;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則危?!边@句,受爺爺?shù)挠绊懀艺J為這是每一位從政者都應該做到的,而不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之類。正所謂官場之風清明,則百姓得以安樂,百姓得以安樂,則國家得以富強,國家得以富強,則中國夢得以復興。
再說說那塊匾額的來歷,那是一天清晨,還在睡夢中的我聽見門外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趕緊穿上衣服伸頭一看,鄉(xiāng)親們搬著一個蓋著紅絨布的大物件站在院中。“書記!書記!俺們給你送禮來啦!”
爺爺一只腳剛從書房踏出來,聽見這話,眉頭皺在一起“送什么禮,都回去!”以大伯為首的村民一齊往爺爺跟前走去,“書記,俺們知道你清廉,不愿意收鄉(xiāng)親們的禮物,鄉(xiāng)親們想了很久,想感謝你這么多年對俺們的關照,特地做了個匾額送給你,沒花多少錢,你看。”說著大伯把大物件上的紅絨布一揭,一塊匾額上幾個燙金的大字顯得格外顯眼——“一院書香兩袖清風”。
“好,好,這字好啊,謝謝鄉(xiāng)親們。”爺爺感動地直摸那幾個大字。心無私欲,自然會剛,心無邪曲,自然會正。爺爺正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在著。
作者簡介:夏銘澤,女,籍貫:江蘇省泗洪縣,學歷:高中,學校:江蘇省泗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