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體現(xiàn)著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征。只有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寓意才能真正的做到交際無障礙。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積極的引入文化因素,才能使學生具備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文化導入;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82
0 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逐漸擴展,在溝通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一些理解上的障礙。美國著名學者塞謬爾認為:“人類的重大分歧和沖突的重要根源將是文化”。我們所說的文化指的是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文化的內涵,滲透于文化的各個方面,體現(xiàn)著語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征。人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和交流。如果學生學習的僅僅是這門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知識,那么他們也許能夠學會如何用外語正確的表達,但是在涉及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的表達時一定會受到制約。因為不同的語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異,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人們可以對該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特征有大體的了解。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文化知識的導入和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1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
文化具有明顯的民族特征,不同文化間自然會產生差異。中西文化是孕育在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中的。由于我國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使得中華文化基本是在一個半封閉的相對安靜的大陸環(huán)境中不斷的繁榮發(fā)展,而西方文化的生成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兩河流域等的開放性的海洋環(huán)境,政權不斷更迭,因此文化得不到平穩(wěn)發(fā)展。由于環(huán)境的不同造就了中華文化的“靜”和西方文化的“動”,更形象的體現(xiàn)在思維方式、世界觀和價值觀上的差別。中國人比較注重集體性,推崇內斂中庸。與人交往時,非常謙虛,講究“卑己尊人”,而西方文化則是崇尚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存在價值和獨立性。他們把小孩子也看成是獨立的個體,事事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在詞匯方面,也可以明顯看出兩種文化的不同。在英語中,“dog”是褒義詞,經常象征著勇敢和忠誠,比如說“a lucky dog”是“幸運兒”的意思;而漢語中,“狗”多用于貶義等。再比如英語中會用“blacksheep”來表示“害群之馬”的含義,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語言的文化特性,可能就會對表達的意思產生誤解。
2 英語教學與文化導入
我國這么多年的英語教學大多過分強調英語的語法、詞匯等知識的輸入,而忽略文化的介紹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導致我國學生英語學習效果不令人滿意,利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低。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1)學校應該充分考慮到文化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把英語教學看成是跨文化教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學??梢愿鶕嶋H情況,把“英美概況”和“文化導入”等課程設置為必修課或是選修課,增加學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幫助他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逐漸的對西方的發(fā)展史、風俗習慣、宗教喜好等知識有所積累,對于一些和漢語有異的固定搭配和表達方式正確理解。
(2)英語教師應該在課上講解詞匯和文章的時候,多多介紹它們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
英文中的很多詞匯都包含著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寓意。比如說在講“chairman”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不用“chairwomen”來表示“主席”的含義,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入“feminist”女權主義這個概念為大家講解,事實上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在東西方都一直存在,不過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西方女性意識到要通過抗爭來維護自己的女性平等地位和合法權益,因此在國外正式的文件中,也會避免出現(xiàn)這種有性別歧視的詞語,用“chairperson”或“president”來代替。
在講解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西方文化的導入。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主題,教師充分發(fā)揮“引導者”和“啟發(fā)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就這個主題討論兩種文化的差異,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學會文化的內涵,同時提高英語的表達能力。
3 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為了完成大學外語教學的任務,培養(yǎng)出高素質、英語應用能力強的學生,就必須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行跨文化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以滿足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