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隨著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種新媒體相繼涌現,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迎來了新一輪挑戰(zhàn)。作為圖書出版不可或缺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編輯也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市場態(tài)勢,在提升基本業(yè)務水平的同時,增強新技術綜合運用能力。以下談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圖書編輯工作。
一、緊跟市場走向,創(chuàng)新選題策劃
選題策劃是圖書出版工作的核心與靈魂。一名優(yōu)秀的編輯應善于思考,跳出思維定式,不斷通過創(chuàng)新來呈現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這就要求編輯深入市場,精準地掌握市場需求。在傳統(tǒng)的編輯工作中,一般可以通過市場問卷、實地調研等方式了解讀者的需求信息和同類別圖書的銷售情況。但是這種方式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而且得到的信息不夠全面,也往往比較滯后。新媒體時代則不同,獲取信息的渠道早已擺脫以往的單一模式。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的廣泛應用使信息資源的收集更加方便快捷。編輯應學會通過各種數據庫、搜索引擎以及論壇、貼吧、博客等網絡社交平臺,更加系統(tǒng)、有針對性地選擇特定群體,獲取所需數據。例如,在醞釀教輔類圖書選題時,如需了解目前此選題在市場上的出版情況,可以在亞馬遜、當當網等各大主流電商上搜索同類教輔圖書,了解已經出版的品種和銷售情況,還可以通過瀏覽購買者的評論推測此類書的市場需求,找到選題的落腳點。想要更深入地獲取讀者需求信息,還可以查閱百度貼吧、豆瓣讀書、天涯社區(qū)等論壇。例如,在豆瓣讀書中不僅可以看到各種新書和暢銷書的書評,還可以根據標簽分類瀏覽大量同類型圖書。這些圖書標簽可按學科、作者、題材、讀者對象等進行劃分,編輯可對不同類別的組群進行調查,了解該讀者群體的閱讀傾向,并繞過市場上已有的同類選題,從更新的角度入手,塑造出更符合該群體需要的作品。
二、把關整體結構,完善局部細節(jié)
編輯是文字工作,更是藝術。無論內容、體例,還是整體設計、外部裝幀,都應做到精益求精,這在新時期也是同樣不可或缺的,甚至更為講究。新媒體時代,通??梢圆捎靡韵路绞皆趫D書細節(jié)上做文章。一是配合紙質圖書的出版同時推出電子書、光盤等數字出版物。如詞典等工具書通常篇幅較大,紙質版書籍相對而言較為厚重不易攜帶,若將其做成電子版,一方面使用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能加快查詢速度,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還可以通過超鏈接擴大知識范圍,并結合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引進相關交叉學科知識,讓讀者在查詢字詞本身含義的同時,能一并獲取關聯學科知識,從而有效幫助讀者構建更深層、更立體的知識結構。二是可以融入二維碼技術,讀者只需通過手機掃描,即可快速瀏覽更多相關信息。這就要求編輯具有更加開放、靈活的思維,不斷發(fā)現、關聯可利用的新資源。三是可以選擇與不同類別的圖書相適應的形式,使其內容表達更加多維化、生動化。例如少兒圖書可附帶音視頻和動畫;教輔類圖書可推出聽力講解、教學課件;醫(yī)學類圖書可加入手術操作視頻、模擬影像;健康養(yǎng)生類圖書可配上食材圖片、烹飪視頻等。總之,編輯應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便捷,對作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精雕細琢,將更多形式的資源加入其中,豐富作品內容,力求錦上添花。
三、運用新興媒體,優(yōu)化營銷途徑
新媒體為圖書營銷提供了多種便利,大大彌補了傳統(tǒng)營銷方式時效性低、針對性差、成本較高且模式單一等不足。利用互聯網這一強大平臺,可隨時隨地進行圖書宣傳,并結合圖像、音頻、視頻等豐富素材,使宣傳模式更加立體化、形象化,增加對讀者的吸引力。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常用的網絡宣傳途徑有很多,可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貼吧、豆瓣小站等網絡社交平臺,及時發(fā)布圖書信息及新聞動態(tài),通過讀者的評論、轉發(fā)與分享,進一步擴大營銷影響力,增強用戶黏性。作為除作者之外最了解作品的人,編輯在這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由于讀者使用習慣的差異,編輯需根據各個平臺的特點有選擇性地組織信息發(fā)布。如豆瓣、貼吧等綜合性論壇的讀者群分類較為細致,編輯進行圖書推廣時可以根據群體特點分別推送所需類別的圖書信息。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的讀者類型比較廣泛,可在這些平臺上發(fā)布問卷調研或發(fā)起投票活動,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此外,編輯還應積極配合各大電商做好預售圖書和上架圖書的信息維護。編輯應及時向京東、當當、亞馬遜等各大主流網站提供新書簡介、書評或可供在線試讀的樣章,豐富圖書內容細節(jié),方便讀者挑選時能獲得更多的圖書信息。
四、加強溝通交流,促進品牌建設
對于任何企業(yè)而言,品牌效應都是不容忽視的,出版行業(yè)同樣如此。因此,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在保證圖書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為讀者提供更為細致周到的服務。編輯在這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讀者與作者聯系的紐帶和橋梁,編輯應不斷加強自身社交能力。在與作者交流過程中,要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思想,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助力完善作品表達,最終提升出版物的核心價值;在與讀者的交流過程中,要盡量收集各類反饋信息,進一步了解讀者需求,精準把握市場方向的同時也為將來的選題方向提供思路。與以往傳統(tǒng)的書信或電話溝通相比,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互動交流更加順暢,并實現了公眾共同參與。編輯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契機,盡可能地提高溝通效率,促進品牌建設。例如,可隨時發(fā)布新書動態(tài)或邀請作者在線訪談,使讀者與作者能隨時就相關問題展開探討,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拉近二者間的距離。再如,編輯應及時撰寫書評書訊、制作相關音視頻或動畫短片等配合宣傳,并積極解決讀者疑問,不斷強化出版社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