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
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的地鐵車站設計思路
劉丹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摘要從環(huán)境的角度針對地鐵車站站位、車站總體布局、空間形體、地面附屬建筑等幾個方面進行重點分析,并結合實例探討地鐵車站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的設計思路與方法。指出在滿足地鐵車站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從宏觀到細部的分析思路,根據(jù)周邊環(huán)境特點,合理選擇站位,結合周邊環(huán)境進行車站總體布局,同時注重車站內部空間形體及地面附屬建筑造型處理,創(chuàng)造與周邊環(huán)境相融合的地鐵車站。
關鍵詞地鐵;周邊環(huán)境;空間形體;車站布局中圖分類號U231.4
文獻標志碼A
1研究背景
任何建筑只有當它和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時,才會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地鐵車站建筑也不例外,雖然大多數(shù)車站位于地下,但其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密切。車站站位選擇、車站總體布局、空間形體、地面附屬建筑造型等無不受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地鐵車站與環(huán)境的關系,使車站設計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是地鐵車站設計需要考慮的重點之一。
2基本設計思路
在滿足地鐵車站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周邊環(huán)境特點,宏觀把控站位,逐步細化并確定合理的站位,根據(jù)車站周邊環(huán)境特點及外部控制因素進行車站總體布局,同時處理好車站內部的空間形態(tài),使車站主體融入站址環(huán)境,并使出入口及風亭布置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這是基本設計思路。
2.1合理確定站位
站位的選擇應該首先從宏觀上把控,確定好大體站位,確保站位大方向的準確性,然后逐漸細化,具體分析站位的可行性及合理性,通過站位比選,確定推薦站位。對于一般車站,主要考慮在滿足地鐵站間距均衡的基礎上,根據(jù)周邊地塊規(guī)劃性質和客流吸引范圍,從總體上確定站位,滿足周邊客流需求。然后,根據(jù)車站周邊具體情況,綜合考慮車站附屬設置條件、建筑拆遷難度、管線改遷費用、施工工籌安排等合理選擇車站站位。
2.1.1車站宏觀定位
根據(jù)規(guī)劃資料,分析周邊地塊規(guī)劃情況,同時結合現(xiàn)狀情況,將車站布置于人流較多、需求量較大的地塊附近,如住宅用地、商業(yè)用地等。盡量避開人流分散且稀少的地塊,如倉儲用地、公園綠化地塊、工業(yè)用地等,從整體上把控車站位置,滿足周邊客流需求。
2.1.2細化車站位置
在宏觀定位的基礎上,將車站位置進一步細化。具體分析車站周邊現(xiàn)狀條件,考慮車站是否跨路口布置,是否設置在路中、路側或設置在地塊內等等。由于跨路口站位出入口可設置于路口各個象限,各象限客流較為均勻,方便乘客的同時且兼顧了車站的過街功能,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如果路口處道路寬度大于30 m,且周邊出入口及風亭等附屬設置條件較好時,應首先考慮跨路口站位;對于路口處道路寬度小于30 m的車站,其站位考慮重點為車站附屬設置條件較好,且盡量減小房屋拆遷量及管線改遷量。對于周邊地塊無較大建筑物時,例如位于公園、廣場等較大空間地塊的車站,可考慮結合地塊布置車站,使地塊內站位不受道路管線影響,且充分利用城市地面土地。
對于換乘站,站位設置更多考慮換乘客流量的大小、換乘方式的選擇(十字型、T型、通道等)等因素[1]。
2.2結合環(huán)境特點確定車站布局形式
在周邊環(huán)境較好,控制性因素較少的情況下應首先考慮標準車站布局形式。在車站周邊存在一定綠地或廣場的情況下,可充分利用空地布置車站,適當利用相應地塊外掛部分設備用房,減少車站長度規(guī)模。例如烏魯木齊1號線北門站,位于6條道路的交叉口,且交叉口處設有一塊中心綠地,該站通過充分利用道路中心綠地地塊布置設備用房及風道,形成兩層主體加中部外掛主要設備區(qū)用房的車站布局形式。同時,考慮采用中間布置新排風,兩側布置活塞風的方式,減少車站長度,從而減少車站規(guī)模[2](見圖1)。該站設計考慮車站體形,緊密結合現(xiàn)有環(huán)境條件,適當優(yōu)化常規(guī)環(huán)控房間布置,實現(xiàn)車站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的設計理念。若受周邊條件限制,在車站寬度較窄的情況下,可考慮上下疊落式側式站臺車站的布局形式。西安科技六路站(換乘站)遠期車站受道路路中埋深10 m多的污水管和路側地下室的控制,距離不滿足布置標準車站寬度的條件,若考慮其他站位,則近遠期車站距離較遠,形成的換乘通道較長,由此考慮在該站位處做上下疊落式窄寬度的車站形式,與近期車站形成T型節(jié)點換乘形式,換乘較為便捷[3](見圖2)。若道路中間有較大橋樁或構筑物,且車站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可考慮分離島式車站布局。西安地鐵2號線鐘樓站,由于受車站南側道路正中心古建筑鐘樓的影響,線間距無法保持正規(guī)的寬度,車站考慮為分離島式布局形式[4](見圖3)。車站布置形式為中間主體部分布置2層公共區(qū)及設備用房區(qū),兩側附屬部分單獨布置單層側站臺及軌行區(qū),車站主體和軌行區(qū)之間通過暗挖通道相連。
圖1 烏魯木齊地鐵北門站(方案)
圖2 西安地鐵科技六路站(方案)
圖3 西安地鐵2號線鐘樓站
2.3處理好車站內部空間形態(tài)的關系
車站內部空間形態(tài)設計的重點在于車站空間整體與細節(jié)關系的處理。首先根據(jù)車站周邊具體環(huán)境特點,把握車站整體空間形態(tài),然后進行車站內部空間的細部處理。空間整體形態(tài)主要依據(jù)車站周邊環(huán)境狀況,比如地形地勢、地面管線、周邊建筑物、車站工法(明挖、暗挖)等控制性因素確定,并表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車站剖面形態(tài),而車站空間細部主要體現(xiàn)在內部空間組合。一般在滿足車站進出站及安全疏散功能要求的情況下,車站空間組合較為靈活。站廳與站臺可以設置于一個大空間中,也可以重疊設置。站廳還可以錯層設置于站臺的兩側或兩端,也可分解為多個小站廳靈活設置,需要根據(jù)車站的實際情況選擇空間組合方式[5]。室內外空間聯(lián)系也有多種方式,可通過出入口通道、共享大廳或物業(yè)空間聯(lián)系,也可以直接聯(lián)系。此外,地鐵空間需在滿足地鐵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盡量能體現(xiàn)其地域特征、城市文化及時代特點。
對于無控制性因素的車站,空間形體較為簡單,基本為通長的矩形空間,有序的柱列布置使車站顯得更有節(jié)奏感,其細部空間變化主要依靠車站豐富的裝飾裝修來體現(xiàn)。對于受控因素較多的車站,空間形態(tài)較為復雜多變??煽紤]分離島式、端頭廳式,站臺上下疊落式、局部夾層式等多種空間形態(tài)。暗挖車站單拱或多連拱形態(tài)也較為多見。對于一些特殊車站,例如設置于地塊內的車站形式則較為自由,空間形態(tài)更為活潑多樣,可利用地塊條件布置下沉廣場側面采光或設置采光頂棚,利用車站內自然采光,站內設置中庭,形成通透敞亮的空間形態(tài),改善了普通車站空間封閉、沉悶的感覺(見圖4、5)。
圖4 車站中庭效果
圖5 車站入口下沉廣場效果
另外,通過細節(jié)設計,處理好車站內部空間關系,爭取對車站空間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對于地下部分,若車站出入口通道與風道間的距離較近,形成封閉的夾層空間時,可考慮利用該空間布置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或地鐵服務用房等,由此更為經濟合理(見圖6)。
圖6 出入口通道與風道之間空間利用
2.4車站附屬布置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
車站附屬布置需結合周邊地形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地面亭形式,使車站出入口及風亭等地面建筑形式有特點、有構思,具有時代的發(fā)展特色,并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
設計出入口地面亭時,若周邊條件有限,可考慮與地面建筑適當組合,將分散的出入口、消防疏散口、風亭和無障礙電梯適當組合,力求使地面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例如,天津地鐵6號線部分車站考慮將出入口、消防口及無障礙電梯地面部分組合為一個地面亭的形式,做到地面建筑有序而規(guī)整(見圖7)。若周邊環(huán)境較為開闊寬敞,可分散布置各地面亭,設計為單個建筑小品的形式,適當配以綠化,形成小型休憩游藝場所,令人心曠神怡。
圖7 天津地鐵6號線某站出入口設計
此外,對各個出入口的設計應充分結合當?shù)匚幕尘昂徒志耙?,體現(xiàn)出個性,同時又要顧及同一地鐵站不同出入口之間、同一地鐵線路不同站點之間的彼此呼應和連接,形成完整、協(xié)調的系統(tǒng)。例如,西安地鐵2號線各站點出入口遮陽棚全部采用透明鋼化玻璃建造,內嵌白色鋼構支撐架,并在鋼化玻璃外面前后架起兩座大紅色的門框。城區(qū)以北的地鐵各出入站口,其遮陽棚的設計以方形為主,突顯鮮明的棱角;城區(qū)以南各站點出入口的玻璃遮陽棚,在設計上除了運用大紅色框架,還在通道上方構建了白色拱形框架,充分體現(xiàn)“方圓結合”的古長安傳統(tǒng)特色,如圖8、9所示。
圖8 西安地鐵2號線北區(qū)出入口
圖9 西安地鐵2號線南區(qū)出入口
風亭設計亦是如此。首先應盡量弱化風亭的存在,在建筑選型方面采用低矮敞口的風亭,在場地緊張的情況下采用組合高風亭。對于處于城市中心區(qū)、文化廣場及公園等對景觀要求特別高的區(qū)域,車站風亭盡量采用下沉式或地面式低風亭的空間形式,并在周圍密植植被,通過植物的遮景作用,引導和控制觀景者的視線。例如深圳某車站敞口風亭設 計,利 用 道 路 中心綠化帶布置風亭出口,并適當布置植被,與周邊環(huán)境融為一體(見圖10)。
圖10 深圳地鐵的某敞口風亭設計
由此,建筑與環(huán)境相互制約,需要設計者用心體會并設計,才能達到車站建筑與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
3結語
本文從車站站位、車站總體布局、內部空間形體及附屬建筑形式等方面探索了地鐵車站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的設計思路,并通過部分設計實例分析總結地鐵車站設計方法。只有正確處理好地鐵車站與環(huán)境的關系,結合當?shù)丨h(huán)境特點深入設計,車站才能與周邊環(huán)境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 宋冰晶.地鐵車站站位設置探討[J].現(xiàn)代城市軌道交通,2010(3):67-70.
[2]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北門站投標文件[A].北京,2012.
[3]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西安地鐵6號線西安科技六路站投標文件[A].北京,2013.
[4] 廣州市地下鐵道設計研究院.西安市地鐵二號線鐵路北客站至長延堡段施工圖設計文件[A].西安,2008.
[5] 彭地.淺談地下地鐵車站空間多樣性設計[J].四川建材,2013(1):90-91.
[6] 邱實,徐立奇,張遠飛,等.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商業(yè)經營模式及選擇策略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5,37(2):81-86.
(編輯:郝京紅)
Thoughts on Subway Station Design Coordinated with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Liu Dan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Beijing 102600)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the metro station,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following issues: the metro station location and its overall layout, its spatial shape and the ancillar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the analysis method both on the level of macro and the detail are focused 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overall layout, as well as the spatial form and the subsidiary building modeling of the st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subway station in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patial form; subway station layout
doi:10.3969/j.issn.1672-6073.2016.03.007
收稿日期:2015-06-04修回日期: 2015-07-13
作者簡介:劉丹,女,碩士,工程師,從事城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工作,37786568@qq.com
文章編號1672-6073(2016)03-0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