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摘 要:培智教育中的教學對象是身心有殘障的學生,他們因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較大障礙,他們受缺陷程度、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而形成較大的個體差異,給教學及評價帶來諸多困難。因此,在新課程、高效課堂的教育背景下,在培智教學中開展“以生為本”的有效教學,促進智障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為未來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培智;課堂;生活技能
教學中,我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將生活實踐融入課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文中學,在生活中練,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下面,我以重慶市培智學校教科書生活與語文第二冊《紐扣拉鏈》為例,談談自己膚淺的認識。
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分層教學
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币簿褪钦f,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個性差異,明確合理地提出教學目標是教學效果得以保證的前提,因此,我們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班級學生不同智障程度,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實施分層教學。就我們班的學生來說,個體差異特別大,為此,在教學中,我盡量做到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實際差異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認讀方面,程度好的學生我要求他們能準確熟練地認讀字詞,朗讀句子,而對程度差一點的學生只要求他們看著實物或者圖片說出名稱即可;在語言表達方面,程度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自由表達,仿說句子,而程度差的學生則多采用激勵手段,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啟發(fā)開口說話。又如,書寫方面,程度好的要求能獨立準確地書寫生字,而程度差的只要求描紅或書空,總之,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盡量兼顧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關注每個智障生的學習狀態(tài),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
二、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有效方法
1.運用直觀手段,引導有效學習
智力落后兒童的興趣范圍較單一、狹窄,大多以物質興趣為主,對形象、生動的材料感興趣,而對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興趣。針對這些特點,我注重運用直觀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比如在認識紐扣、拉鏈時,課前我收集了不同大小、形狀、色彩的紐扣和拉鏈,并在課堂中出示實物,引導學生觀察,動手觸摸等,讓學生直觀感知紐扣、拉鏈的顏色、大小及形狀,再通過找找自己或同學身上的紐扣、拉鏈,使學生加深對這兩個詞語的印象;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如識記“扣”字的時候,課件演示“扌”和“口”由分到合,“扌”是新認識的偏旁,“口”是學生熟悉的字,兩部分一合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既激發(fā)了興趣,又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能力。
2.調動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智障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形象思維占絕對優(yōu)勢,而且他們的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貼近生活或容易掌握的,就學得積極主動,反之則消極被動甚至拒絕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在多重感官刺激中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教學中我以“看”“想”“說”為教學主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游戲:“變變變”“猜猜盒子里是什么”,律動:“小手拍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多感官參與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說一說,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腦結合、手腦并用,使每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學有所獲。
3.創(chuàng)設具體語境,培養(yǎng)表達能力
智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差,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語言訓練,更能激發(fā)學生主動說的欲望。在指導學生說句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出示幾幅學生平時的生活圖片,讓學生用“我學 ”的完整句式來表達,學生看著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話題一下子就來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連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孩子也參與了進來。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句子的訓練,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為他們將來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三、著眼學生的現實需要,提高生活技能
智障學生生活技能差,“以人為本”的教育要求學校及教師更多考慮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問題,重視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本課內容是“紐扣、拉鏈”,而扣紐扣、拉拉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為此,在教學句子時,我在引導學生說句子的同時穿插了對學生生活技能的訓練,讓學生自己做扣紐扣、拉拉鏈的動作,并練習用“我在干什么”或“××在干什么”句式說話。在學生基本上學會了扣紐扣、拉拉鏈的動作后,我還組織開展了扣紐扣和拉拉鏈比賽,對動作完成較好的學生頒發(fā)了獎狀。課堂上,孩子們充滿學習熱情,參與積極性非常高,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強化了學生的基本生活技能。
綜上所述,培智課堂的有效教學,只有根據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效組織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黃大龍.關于生態(tài)課堂再思考:上[J].人民教育,2010(18).
編輯 薄躍華